一 诗人与政治(第4页)

其实,永王李璘并没有谋反,这不过是唐朝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罢了。

李白没有看透当时的形势,卷入了唐朝皇室的政治斗争,才造成了自己的这场人生悲剧。

他如果追随太子李亨,则又是另一场命运了。

因为,自古以来,太子被称为“国本”

李亨即位讨伐永王李璘叫“师出有名”

,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是一样的,即是——名正言顺。

杜甫的不懂政治由其所写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诗就可以看出来。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在门下省为左拾遗,与诗人贾至、王维、岑参为同僚。

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杜甫之和即为此诗。

杜甫时任左拾遗一职。

左拾遗是唐朝时的小官,分左、右拾遗。

是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的官员,主要职责是弥补皇上的政策决策失误。

左拾遗为从八品官职,隶属谏诤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

杜甫的这个左拾遗是个谏官,平时也就是主要负责给皇帝提些建议。

其实皇帝虽然给了他这个官职,但是并没有打算真的要重用他。

然而他却真的按照规定努力的去办事了,为此不惜得罪一些不该得罪的人。

贾至所在的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中书舍人是正五品官。

写奉和诗的另两位诗人,王维任职太子中允,正五品下,是辅佐太子的官员。

岑参呢?当时岑参任右补阙。

右补阙隶属于中书省,主要职责是“供奉讽谏,扈从乘舆”

即杜甫是下属,王维、岑参和贾至官职相当。

看明白了吗?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