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略谈《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

云笺小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生命邀约最新章节!

    唐朝,官任中书舍人的贾至,某天在上朝时,写了一首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同僚友》的七言律诗。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诗题中的两省是指中书省和门下省。

    唐代的行政中枢是隋初确立的三省六部。其中的中心是中书省,中书省为皇帝提供咨询,负责起草各种议案以及诏敕,其长官叫中书令。

    对于中书省制定的各种议案予以审议,并拥有将原案“封驳”退回重审权限的叫门下省,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专门负责提意见的谏官,即谏议大夫等也属于这个部门。在门下省的背后是各种贵族势力,门下省就处于贵族势力代言人的立场。然而与皇帝的意向发生冲突的封驳,其实并非简单的能够发动,所以后来门下省的存在意义逐渐消失,到了玄宗朝,门下省的地位已经在中书省之下。这一现象实际上象征着贵族立场的变化,表明其已被纳入皇权支配之下。

    除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外,还有尚书省。尚书省的长官是尚书令,由于唐初太宗在秦王时代曾经担任过这个职位,所以其后一直空位,尚书令下面的左仆射和右仆射,遂成为事实上的长官。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其下面的省厅一共有六个部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各个方面的行政事务,三省六部即对此的统称。

    贾至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简单一句话,即“写得真。”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青琐,是宫门上的一种装饰,这里代指宫门,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并不突出在所难免。

    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读者如果能体谅贾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会明白诗里那些臣子为什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就会较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华丽的宫殿上演出着一幕什么样的大戏。

    为贾至这首诗写和诗的一共有三位诗人,分别是:王维、芩参、杜甫。这三人中以王维的和诗最好,杜甫的最差。

    首先,我们先看和诗的要求:

    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讲究步韵,依韵,用韵。在格式上,和诗大致有以下4种方式,难度依次递增: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步韵,亦称次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3、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4、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需要注意的是盛唐人”和诗不和韵“。

    其次,我们看三位诗人的和诗。第一,先看写得被明、清诗家公推写得最好的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贾至和王维两首诗的区别:一是押韵不同,贾至押的是平水韵七阳;王维押的是平水韵十一尤。二是写作的视角不同,贾至是从自身视角;王维是从皇帝视角。

    王维这首为贾至《早朝大明宫》而写的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