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人与政治

历代文人推崇李商隐的咏史诗。

称其诗:“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而是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

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在位时的政治背景是:汉朝初立,法规制度尚不规范,诸侯王的权力超过皇室,占据的土地超过规定,并且不断借机扩大封地。

此症渐成汉朝重疾。

汉文帝曾想过“削藩”

一事,贾谊在朝为官时,屡屡向汉文帝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终因牵涉过广,且易导致政局混乱,未被采纳。

因此,才有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的感叹。

由此可知,汉文帝懂政治,贾谊、李商隐等众多文人不懂政治。

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大诗人李白,更是一名政治白痴。

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从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屈原的《离骚》、《九歌》,在人才风流的魏晋南北朝遇到陶渊明,最后在盛唐成为诗歌的巅峰。

许多写诗写得非常好的大诗人、名诗人对政治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又怀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常有怀才不遇之感。

其中,不乏诗词写的好,也懂政治的,比如:曹操、王安石、辛弃疾等。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