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你们有种试试
1895年11月5日,张林正式发表国际声明,宣布大华帝国成立,于当日登基称帝。
从此,大华政府直接升级为大华帝国。
不过,相比于以往以祭天为主要形式的登基仪式,张林的登基仪式直接就是一场华丽的大阅兵。
此番大阅兵,共计有一万两千多名海陆军官兵参加,两军仪仗队、步兵方阵、海军方阵、特战队方阵、陆战队方阵陆续接受检阅。
检阅官兵,身着那略显华丽的各色军服,迈着无比整齐的步伐,做着动作一致的各种操演,直接给观礼台上的众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在方阵检阅过后,大华帝国那令人敬畏不已的炮兵部队,以及作为新式兵种的装甲兵部队也参加了阅兵仪式,以一种更加震撼的形式,威慑着国内外那些对大华心怀不轨的敌对势力。
在登基大典上,张林正式以大华帝国皇帝的身份向有着卓越战功的张虎、杨勇、蒋晴晴、毛日升、林海、吴应科、赵东来、李冬兵、孙子兵等十六位原张家军高级将领授予了将军头衔并颁发了勋章,向徐日新、林永邦、郑延襄等六名在科技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技术型人才授予大华帝国皇家院士称号。
另外,张林正式任命了外交部部长李恩富为大华帝国第一任首相。
在登基大典上,张林以大华帝国皇帝的身份,宣读了一份名为讨满人书的亲笔撰文,当众宣布由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朝廷不足以代表中国,非中国之正统,列出了满清统治者的十大恶行,强烈指责满清朝廷腐朽无能并不断丧权卖国的可耻行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最终,张林用洪亮的声音,喊出了响亮的口号。
张林登基称帝,一句驱除鞑虏的口号直接引起了满清朝廷的强烈恐慌。
待张林的讨满人书刊登于国内外各家报纸并传入北京,清朝的统治者们皆是惧怕不已,生怕张林即刻发兵北上,以实现所谓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誓言。
不少忧心国家的大臣上书光绪皇,希望朝廷能够“发兵南下,收复失地”
,并指出“南方一日不复,南人思君之心日减,届时张林政权稳固,我朝将永无复南之日。”
南征?开什么玩笑?张林兵势如虹,海陆军实力之强比起西方诸多列强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军与华军孰强孰弱,早在与日作战时便是立见分晓。
日本把清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而华军直接把偌大的日本国直接拍死。
对一直都在苟延残喘的满清朝廷来说,南征那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以帝师翁同龢为首的文臣集团,详细地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政权交替的规律,并得出了“纵观古今,鲜有南方起兵而夺得天下之事,终得天下者,多为北人。
张林起兵南方,不足为虑”
的结论。
还真别说,老翁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多数清廷文人的赞同。
毕竟,自秦汉算起,到三国曹家独大,再到隋朝灭陈,唐朝李家起兵山西,再到宋朝被北方不断南逼,再到满清灭明,几乎全部都是北方一直压着南方打,最终由北方政权夺得了江山天下。
按照这种历史规律,在南方做大的张林,应该不可能灭掉北疆的大清朝廷。
张林,将只能会是下一个昙花一现的太平天国。
当然,这种说法也并非完全准确。
因为作为汉人正统的朱元璋老兄,他就是起兵南方,灭元朝而建立大明;汉高祖刘邦也是以蜀地建立起大汉基业,继而夺得天下。
所以,翁同龢提出的“唯北人可得天下”
的说辞,根本就站不住脚。
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海洋时代,张林的势力都已经扩张到了南美,哪里还有南方北方这样的狭义之说?
张林登基称帝的这种做法,也被朝中不少文臣武将视为“张林居安南方,企图与朝廷南北对峙”
的一个信号。
张林是靠着张家做大的,张林即是张家,而现在的张家即是大华,这一点,毋庸置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