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传国玉玺


    听张老板说这传国玉玺不是真的,江流好奇地问:“张老板,你还研究过玉玺?”
    张老板脸上一红,说:“我哪研究过玉玺,那是我能研究的吗?据记载,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你手上的这个太大了,尺寸对不上。”
    所谓的方圆四寸,不是说玉玺的直径或半径为四寸,而是指其周长为四寸。
    一寸约等于三点三厘米,方圆四寸也就是指每一边长度皆为3.3厘米的正方形。
    三点三厘米还没有人一根手指头长,而江流拿的玉玺足足有一整个手掌那么大,明显对不上号。
    这是张老板的解释,但江流却不认同。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的说法,来源于《三国演义》第六回《匿玉玺孙坚背约》。
    书中记载:“启匣一看,里面是一玉玺,四寸见方,上镌五龙交纽,有篆文八字……”
    可是,这《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里面有不少杜撰的情节,书里还说玉玺藏身的井口有紫烟冒出呢,这不明显是胡说吗?一块玉怎么会冒烟呢?
    张老板坚持认为这玉玺是假的,他表示,方圆四寸的说法的确来源于演义小说,其中可能有杜撰。
    但他还有一项被史料记载证据,可以证明玉玺是假的。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
    当时的小皇帝刘婴年幼,便把传国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要玉玺,太后愤怒地说:“你们这些逆贼,这玉玺我就算毁了,也不会交给你们。”
    老太后就是有脾气,那么珍贵的玉玺,说摔就摔。
    她把玉玺往地上用力一摔,玉玺落地,掉了一个角。
    玉玺是玉做的,掉了又没办法黏上。
    没办法,王莽令只好工匠以黄金补全玉玺一角。
    张老板说:“这可是有史料记载的,不信你去翻《汉书》。
    所以说,真正的传国玉玺,有一个角是黄金做的。”
    江流想了想,他手中的玉玺,确实四角都是玉,没有黄金。
    看来自己手里的玉玺,真的是赝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
    ,也就是传国玉玺。
    秦始皇把传国玉玺当成“皇权天授、正统合法”
    之信物。
    秦之后,传国玉玺便成为皇帝的象征。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
    ,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
    凡是登皇位而无传国玉玺的人,都会被讥为“白版皇帝”
    ,为世人所轻蔑。
    因此,历代欲谋皇位的人,都会对玉玺进行一番你争我夺,致使玉玺流转两千年,时隐时现。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玉玺,又不能不当皇帝,这怎么办?伪造一个。
    有时候,皇位来路不正,为了以正视听,怎么办?伪造个玉玺。
    有时候,神州分裂,小国众多,想证明自己才是正统,怎么办?伪造个玉玺。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所谓找不如造,伪造个玉玺可比找到真玉玺简单多了。
    宋绍圣三年,咸阳人段义称,自己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背螭钮五盘”
    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