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为后代造绿洲

木子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最新章节!

    “夫子,对于后世十四万万人做出的答卷,您是否满意?”

    “满意,非常满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在我那个时代无法彻底做到的事情。”

    孔子捋了捋胡须,目光中满是欣喜之色。

    “而今,你们以及将这件事做到了,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无愧中华之称。”

    “谢夫子赞誉!”

    易泽深吸一口气,骄傲的如同一只孔雀。

    他此刻代表着后世华夏十四万万百姓,自然不能过分的矜持。

    当后世的成就,得到至圣先师的赞誉之时,谁敢说自己不激动?

    这份喜悦,不亚于古代的金榜题名!

    喜悦过后,易泽并没有忘记节目的初衷。

    他脑海中,因为孔子亲至而稍微有些打乱的的计划,此时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可是孔子,天纵之圣,承两千五百年悠久文化,开两千五百年儒门源流,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可以这么说,自孔子诞生以来,中华文化之内核,由所谓天道,转变成人道,由对天地鬼神的追求,转变为对仁义道德的执着!

    易泽脑海中念头转动,又道:“夫子,第一份答卷我已经代后世百姓交付,接下来,请夫子查阅第二份答卷!”

    “如此,甚好!”

    孔子欣然同意。

    他也很想看看,自己曾经提出来的那些设想,那些未能实现的想法,在这后世,能不能实现。

    若是都一一实现,那么后世胜他所处之时代,当千百倍不止!

    “好家伙,易泽这一次的设计居然是这样子!”

    “第一份答卷,涉及到的是孔子关于教育的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还有一小部分关于人的东西,那么第二份答卷,会涉及到什么东西?”

    “绝了绝了,我真的是服了!这一次不再是面对四羊方尊时的三问三答,而是后世给出的答卷,这样的安排,妙啊!”

    “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多有呈现,后人只要读了《论语》就能够知道,确实没必要再赘述一把孔子发问!”

    “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在《论语》中挑明了!”

    直播间中的观众,在此刻,都已经发现了苏明的巧妙设计。

    那就是带着孔子,一同去查阅中华立国以来,对《论语》之中涉及到的理念的践行!

    这些答卷,不仅是要告诉孔子,他在两千多年前的设想,已经一一实现;也是要告诉世人,华夏的发展是有多么的迅猛!

    这个传承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并没有忘记历史,反而在努力的实现历史中先贤的设想。

    会议厅中,当易泽说出呈交答卷之时,郑士成的眼中冒出赞许之色。

    做节目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一个模式用到底。

    如果这一次易泽再重复一个三问三答,或许依旧会有一些节目效果,但是人们的新鲜感就会下降,对下一次节目的期待感也会随之下降。

    而且沿用三问三答的模式,也不符合这一期的国宝。

    《论语》不是四羊方尊!

    作为中华传世典籍,《论语》中能解读出来的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这种情况下再去安排什么三问三答,就显得过于刻意,反倒不美。

    如今,易泽带着孔子,往来于后世,亲眼去看后世取得的成就,既能将后世繁华之景呈现在孔子面前,也变相的表明,后世之人,对《论语》有很大研究!

    一举多得!

    郑士成的脑海中念头转动,看向直播的眼神也愈发的满意。

    这一次,易泽没有让他失望!

    而此时,直播间中的画面已然开始转变。

    地势逐渐的拔高,山峰苍翠,树木葱葱,一派自然之景。

    这里是大亮山!

    华夏山川宝地,数不胜数,人们所熟知的名山大川,大多是如黄山泰山这般,而鲜有人知这些低矮的小山包。

    此处,原本也是默默无名,如同其他的小山包一般,但因为一个老人,它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易泽引着孔子,走入树林之中。

    鸟叫蝉鸣,山风拂面。

    孔子心有不解,问道:“为何要来此处?”

    “夫子,这是第二份答卷的一部分。”

    易泽笑着回答,而后指向前方,又道:“夫子那个时代,树木很常见吧。”

    “是啊,山高林密,树木比这些要大很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夫子您可能不知道,这些山,在几十年前,还是一座座荒山。”

    “荒山?所以这些树木,实在几十年之间,长起来的?”

    孔子伸手摸了摸树干,只觉得其内生机勃勃,目光中微微有些震动。

    他少时贫贱,自然知道砍树容易种树难,一棵树想要砍伐,实在是简单不过,但想要种活一棵树,难度胜过砍树千百倍不止。

    “夫子您请看,这是这座山之前的模样。”

    易泽站在孔子身旁,手指轻轻划过空气,下一刻,整座山峰似乎被分成两个世界。

    一边是郁郁葱葱,另一边则荒废贫瘠,裸露的岩块,干裂的土层,对比极为强烈!

    而在这片荒山上,一行人走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面上皱纹堆累,肩膀上扛着锄头,看着眼前的荒凉景象,不停的摇着头。

    “杨书记,您还是别到这里种树了,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

    “不行,我回到家乡,就是要为家乡父老办事情,现在家乡的山都荒废了,这很不好,我们要为子孙谋福利,为后代造一片绿洲!”

    孔子看了看这边的青山绿岭,又看了看另外一边的荒山野岭,问道:“这些树,都是这位先生种的?”

    “是的,夫子,这位老先生姓杨,是一位清官,他心系百姓,回到家乡,也是为了百姓谋福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众星拱之。”

    孔子喃喃念着,看着眼前的荒山野岭,似有所感。

    随后,易泽手指微动,荒山野岭逐渐的种上了树苗,逐渐的有了绿色,一幅幅场景切换,弹指间沧海桑田。

    而一位老人,依旧活跃于林间,衣着朴素,风尘仆仆,即便年逾古稀,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承诺。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易泽看着不远处正在巡视山林的古稀老人,轻声念道。

    一旁,孔子也不停的点头。

    他毕生主张实行仁政,推崇以德治国,以德治民,更希望官员、君主能够以身作则,造福于民。

    只可惜周游列国,各国君主皆崇尚霸道,无人愿意实行仁政。

    “泽,我能否与这位先生见一面,聊上几句?”

    孔子看向易泽,问道。

    “夫子有如此想法,自然是可以。”

    易泽微微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对孔子的想法,也有些推测。

    此刻,他也突然好奇起来。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同后世的杨先生之间,会说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