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忠义两全

来者自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蘸血为画最新章节!

    神虚境大清国皇城上书房,一青年男子身披龙袍端坐于书桌前翻阅奏折,其眉目不时皱起,用红色朱砂笔在奏折上不断圈点。

    随着木门被‘吱呀’推开,一位公公弓着腰走进来道:“起禀皇上,清河县高斌传来八百里加急。”

    皇帝放下朱笔若有所思:“念!”算是吩咐。

    公公不敢耽误,拆开奏折清了清嗓念道:“臣高斌,受刘统勋大人重托实力查审清河县阴兵借粮一案,事因起于该县上年遭遇百年未有之大难。城中饿毙官民达三万六千七百四十九口之多,县令李忠救民心切擅开仓粮放赈,从而致使官仓空虚库无粒粮。皇上新鹰大宝励精图治,以普查各地仓粮之额为乾隆元年之首要大事,李忠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急于补充仓粮瞒天过海以逃避朝廷之严究,故此谬出下策,借阴兵借粮之名,行偷盗皇粮之实。”

    “臣以为,李忠开仓救民可以宽宥,借粮充仓不可轻患。然臣还以为,李忠此举是老朽糊涂所致,并非意在惩恶更无贻害地方。故,臣斗胆恳求皇上能对李忠从轻发落。”

    语落,公公见皇帝阴着脸一语不发,也低着头不敢发出声响。

    震惊乾隆元年的清河县阴兵借粮案,仿佛是让年轻的乾隆皇帝看到了他的政权所面临的危机。

    他绝不会放过这次大案告破的机会,决意要向全国展现他的政治才华以及励精图治的决心。

    想到这里,乾隆内心已做了决定,瞬间拍案而起:“好个老朽糊涂所致!朕看他高斌才是老朽糊涂了。”言语满是失望怒意:

    “传旨,凡涉及清河县阴兵借粮一案之大小官员俱难寛纵,一律以妖言误国,偷盗国倘罪办,斩立决!”

    ……

    消息回复的很快,斩令也在清河县内传开。清河县衙夹道跪满老幼不断叩首,皆痛哭流涕为李忠求情。

    高斌也被如雷哭声惊动,出来试图劝慰众人。

    见高斌露面民众顿时蜂涌上前,跪俯在高大人脚下,不少人还用麻袋瓦瓮木盆等容器装着粮食。

    一老叟不断高声作揖道:“高大人救救李大人,救救李大人…”一语出,众人附和。

    高斌动容,高声劝慰:“各位都回去,你们就是背再多的粮食来也还不清李忠欠下朝廷的巨债。你们就是倘下再多的眼泪,也抵不了李忠的滔天大罪啊…”声音里满是心酸。

    听闻此话,几名老者顿时摊开一面白布,其上用血写着(李忠救人不救己,皇上问斩不问天。)

    高斌一惊,忙吩咐衙役:“快,快快缴了这血书。”

    见血书已缴才转向众人悲戚道:“你们不是在救李忠,是在用血磨刀,磨斩下李忠首级的刀啊。”

    “救救李大人吧…求高大人救救李大人吧…”众人又杂乱的悲哭着不断哀求。

    高斌悲恼:“你们,你们已经把刀磨快了…你们都背着粮食给我回去…”

    一老者哽咽着跪直身子:“高大人,李大人还有救吗?”

    高斌心痛,右手颤抖指天:“李忠还能不能救得问天王老子啊…”怒吼里满是不甘。

    看到这里,君子也慢慢退开。

    劫狱吗?君子内心一直都在犹豫,李忠大义让他感到敬重。

    虽凭君子实力劫狱并无压力,但考虑李忠性格也定是那爱惜羽翼之人,仓皇劫下李忠也未必肯跟着他走。

    思虑再三君子决定先去狱中看看。

    打点好狱卒,君子一路沿地牢石阶而下,为方便看管,盗粮犯官共关一室。

    走到一半就听牢内有话声传来,君子忙止步倾听。

    一罪官惋惜道:“李大人,皇上圣谕传下来了,开斩之日就在眼前,各位同仁都为李大人感到难过。”

    李忠惋惜道:“我也为诸位感到难过。”

    罪官无力哀叹了一声。

    李忠低沉道:“批斩的一共是二十八位吧?”

    罪官:“二十七位,冯大人入狱时气血上涌,已经先走一步了。”神情黯然惋惜。

    李忠顿了顿:“听狱卒说,清河百姓刮空了自家存粮的瓦瓮,背着粮袋要来替咱们赎罪,我听说了这些事情,我心里头不好受啊…”声音哽咽之及泣不成声。

    罪官忙劝慰自责道:“李大人,都怪我们这些人糊涂,当初要不是我们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事情恐怕也不会闹的这么大,李大人也不会落得这步田地。”旁人忙跟着符合。

    李忠赶忙反驳:“这怪不得各位,大家这都是为了我好,大家都是怕我私放赈粮而蒙重罪。”

    说罢又神情黯然道:“别提这些了,谁让咱们做着官呢?这做着官就如同做人一般,难免也会犯下一两次糊涂。”

    罪官不甘道:“这做人犯了糊涂就未必得死,可这做官犯了糊涂就是难逃一死。”

    李忠忙出言解释:“这是因为做官的犯下糊涂事是要祸国殃民呐,皇上这么处置咱们那是对的,皇上心里放着的不止是一个清河县,而是一个大清国啊。”

    度了几步,李忠又道:“我本想给高大人说上一句话,为百姓死,做鬼也雄。”

    又惋惜的摇了摇头:“可是后来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

    罪官不解:“李大人为何要收回那句话呢?”

    李忠自嘲:“咱们打的阴兵借粮的幌子行盗皇粮,这虽然是为百姓可犯的是大清的律法啊!”

    见众人都羞愧低头,李忠黯然:“高大人说的对,我李忠面对先贤之灵位无地自容啊…”竟是跌跪在了地上。

    旁人忙乱糟糟不断叫着李大人,显然众人都担心李忠情况。

    片刻,李忠从怀里掏出一把梳子递出:“大家都梳下头,行刑之时也好争个最后的体面…”

    听到这里,君子明白李忠已一心求死了,此时劫狱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自古忠义两难全,李忠为了清河百姓,算是大义赴死,虽盗取皇粮却又不愿逃跑,且又名里又带忠,从某种程度来说已是做到了忠义两全。

    虽知李忠求死,可君子还是想在尽力搭救,不在犹豫,并未露面转身向县衙走去…

    ……

    县衙内君子跟着衙役走进高斌书房,见高斌正提笔写着什么衙役出声提醒道:“高大人,一个叫君子的说有事求见。”

    高斌忙起身道:“快请。”

    君子从门后径直走到高斌面前道:“高大人,你手一指做了个佛手指天的动作有没有觉得对不起这身官服呢?”

    高斌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君子并未回答,盯着桌上写了一半的奏折:“你又给朝廷写折子了?”有几分嘲讽意味。

    高斌反问:“君子,你是我的客人,既然是客人,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君子不屑:“我不是你的客人,我只是你的过路人,你我同路而行偶然相遇罢了,今天也到了该分手的时候了。”

    高斌上前几步追问:“你是有话要对老夫说?”

    君子冷哼自嘲道:“我君子人微言轻,说了你也未必会听。”

    高斌略一思索,向门外喊道:“备茶!”这阵势是打算细听君子所言了。

    见状君子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上,待侍者端来茶水退出,搓了几口才道:“救人有很多种方式,而高大人却恰恰选了最差一个。”

    高斌不解反问:“你说李忠一案本大人是做错了?”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君子放下茶盏又道:“高大人不先设法劝慰让李忠等人让其脱身,居然还心系着凭一张奏折救出李忠等人,此你犯了两大错。”

    “往下说!”任谁都能听出高斌不服。

    君子度了几步解释:“第一错,你违抗了圣旨延误了斩期。第二错,你至今还不明白皇上下诏斩人的用意。”

    高斌反驳:“皇上下诏斩这二十八人,意在警驱势力。”

    见君子神情鄙视,高斌心虚道:“难道还有别的用意?”话里竟有请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