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材料题(第2页)

回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

(4分)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4分)解析:这道题如果不写上“结合所学知识”

,就无法设问,因为“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中并没有提供,所以考生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自然会去结合所学。

答案:先秦时期,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君主没有绝对的专制权力。

(2分)秦统一后,皇帝独揽全国的一切权力。

(2分)背景: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意义:早期启蒙思想兴起,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分)例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

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了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回答:依据材料分析我国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形势,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0分)解析:这道题所给的材料非常简单,完全支撑不了第二、三问,如果不写上“结合所学知识”

,无法设问。

答案:中国在亚洲以及世界的贸易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

(4分,这是材料中看出的答案)对外贸易在当时中国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不结合所学答不全

例5.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

摒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

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

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

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世。

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

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回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8分)解析:这道题所给的材料十分丰富。

分值是8分,也就是四个踩分点,材料中能看出三个。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能看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2分)。

“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能看出法家理论仍然有重要作用(2分)。

“‘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看出对君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2分)。

但教材里还强调加强了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统治(2分)。

教材上的这一点就容易被忽视,有的同学可能想不到要结合教材,会在材料里硬生生地找出四点来。

答案: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2分)但法家理论仍然有重要作用。

(2分)加强了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统治,(2分)但对君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