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任重道远......(下)

随轻风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明官最新章节!

    见方清之明为训斥儿子实为叫儿子发言,林俊也停住了继续开口,饶有兴趣的观看方应物。关于此子的传说有很多,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方应物微微对林大人点头示意过,便很淡定的说:“小子我没看出来,真有必要去在这件事上费力气?还是算了罢!”

    林大人有点不悦,任是谁被小辈这么说,也会感到很没面子,但他是客人,并不好说什么。同时他心里颇为奇怪,当初方应物在京城奔走救父亲时,是很有锐气的少年人范儿,怎的现在这话活脱脱是安于现状中年人的口吻?

    主人方清之也觉得挺没面子,自己这儿子表现出的思想觉悟也太低了,一点儿都没有士人气质。他忍不住又斥责道:“你说的这是什么混话?什么叫还是算了罢?吾辈读书人,岂该计较锱铢得失?面对是非,岂该畏首畏尾不敢发声?”

    方应物直想翻白眼,思维的差距怎么如此之大?不知道是他太高,还是眼前两个官场菜鸟太低?

    + 相比之下,人家刘棉花的技术水平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难怪能稳稳当当的入阁当宰辅。当然,万事总是有得有失,刘棉花过于实用主义的后果就是名声起不来,这点要引以为戒。

    这次他不看好的理由当然很充分,一是周太后不好惹,惹她就像是读书人与泼妇厮打,没有任何好处,却有一大堆麻烦,典型的吃不到肉却会沾一身腥臊。

    二是天子是个“内外分明”的人。最烦别人乱管他的家务事,他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在这种外戚待遇问题上和天子较真。为此让天子厌烦也很划不来。

    不过这两种理由都不够冠冕堂皇,私心太重不好宣之于口。但是难不倒方应物。判断一个人的政治成熟度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将任何上不了台面的理由,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做不到这点,你将会发现你在官场中根本张不了嘴说话,或者一张嘴就得罪人。古今皆然,方应物这方面起码可以打个及格分了。

    稍加酝酿,他便长篇大论的开始说起来:“本朝初年,朝臣因为礼法的事情与太后多有冲突。彼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周太后要坏礼法,自然就是要坏掉这天下人的脸面,人臣万万不可同流合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世异则事异,如今情形又是不同,林前辈方才也说了,国是日非。眼下朝廷多事,腹心之患比比皆是,相较而言。周家的事情不过是是芥藓之患。

    就让他得到侯爵,除去每年多支几担米,对国家又有什么大的影响?和以前又有什么区别?事情不会变好,但也不会变坏。

    凡事总该有轻重缓急。在这种家务事上纠缠不休,未免有避重就轻之嫌。在小子看来,要办的大事如此之多。为周家这种小事斤斤计较实在是喧宾夺主,与古之鹅鸭谏议有什么区别?”

    前朝有言官怕得罪人不敢说话。放着国家大事不提,却只管进谏禁屠鹅鸭以成全圣上好生之德。便被讥讽为鹅鸭谏议......所以这鹅鸭谏议的典故摆了出来,让林俊林大人连连苦笑。

    刚才他和方清之都认定方应物胆小怕事,敢情这少年人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唯恐天下不乱,嫌弃周国舅封侯的事情太小,进谏没价值又太浪费精力。说出来的道理,更是令人没法反驳。

    方清之斜视儿子......心里略烦躁,他又想表示什么意思?

    关于自家儿子的想法,当父亲的回回都搞不懂,回回都在儿子面前像个小白,实在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情,应该反过来才符合常理罢?

    这是自己亲生的吗?方清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他又想起翰林院里的前辈如李东阳、杨廷和之流,难道十几岁便能科举中榜的人都是妖孽么?

    不过好像那两个妖孽归妖孽,但还在正常人范围内,顶多是聪明人的极限,与他没有本质区别,实在不像自家儿子这般诡异莫测啊。

    作为一个品格端正的读书人,林大人进过短暂的不适后,便调整了心情。谁让对方是神童一类的人物呢,神童就是神童,比自己神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神童有个性很正常,不然怎么是神童。

    林大人半是不耻下问半是不服气道:“贤侄觉得什么是大事?”

    方应物很有先见之明的说:“例如天子可能会直接任命一个炼丹药的方士在大九卿衙门里做官。”这种事大概马上就要发生了,他提前为父亲和父亲的朋友预警一下也不错......

    林俊震惊万分,失态的惊叫道:“这不可能!”

    他不能不震惊,外朝文官自有一套严格的铨叙体系,必须经过吏部考核的关口才算“合法”。否则就算天子直接下旨授官,那也是要遭到文官抗拒的。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体系外的东西,比如恩荫和传奉官这些非主流,只要不影响大局,只在边缘衙门挂个名,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毕竟科举之路太残酷,说不定将来谁家子弟还要靠着这些非主流方式混碗饭吃呢。

    但核心部门如内阁、翰林院、九卿衙门等,那绝对是被正途文官牢牢把持住的,不可能容忍非主流的官员染指。所谓正途,就是两榜进士了。

    如果说天子不经吏部,直接内批授予九卿衙门的官职,那简直是挑战文官的底线!是林大人这种正途官员所不可想象的。

    方应物很肯定的说:“有什么不可能的,本朝出过工匠尚书,再出个方士大臣并不奇怪。”

    “工匠是工匠。也是为社稷效力的有用之才,当工部堂官尚可理解!可方士是什么。装神弄鬼的骗子,如何可以位列朝班?”林大人质疑道。

    “是不是有用。林前辈你说了不算。今上崇佛信道,喜好嬉玩,在天子眼中,工匠和方士、僧道、画师、优伶甚至太监都是一样的,有工匠尚书,有僧人国师,画师都有官爵,为什么不能有方士朝臣?”

    方应物原本以为林大人会大喊几句“国将不国”之类的口号,却没料到林大人却是立刻沉默了。

    林大人感到。方应物又一次说的很在理,天子的个性确实如此,从来就不在乎体统的尊严。这段时间,还真有从宫中散出来的传言,据说天子要为身边人授官。大家只当是笑谈,经方应物这么一揣测,难道正应在此处了?

    方应物爆出这个“推断”主要目的还是祸水东引,让热衷于进谏的林大人转移目标,不要总是拉着自家父亲弹劾周太后一家去。

    这件事绝对是大事。是颠覆文官认知的事情,比周国舅封侯什么的大多了。而且弹劾那帮方士、僧道,总比弹劾周太后强得多。

    方应物很“目光如炬”的看出,别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现在得宠。十分不可一世,但等过几年换了新天子,立刻全部完蛋。在文官的反扑下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方应物还猜得出,天子是懒人不是傻人。他也知道这么干挑战了文官的底线,受到文官的反击也在他预料之中。大概做好了被文官进谏责问的心理准备。

    所以到时候上疏进谏风险很小,随大流上几封奏折更是零风险,这是个很微妙的事情,可意会不好言传。

    林俊沉默半晌后,对方应物拱拱手:“谨受教。”

    此后便是一反常态的平静,低头沉思着离开了方府,方应物的话对他冲击很不小,需要时间消化。

    望着林俊的沉重背影,方应物一拍额头,坏了!

    若想个人利益最大化,关键要素在于,要当发声最早的,登高一呼声望刷刷的有,但绝对不要当发声最响亮的,那肯定是被打掉的出头鸟。

    这个度很难拿捏,非高手把持不住。再看林大人这架势,显然是提前有了想法,憋着劲要酝酿最响亮的一炮了。

    根据上辈子的历史经验,林大人确实还就是这样的汉子,是不是要把他回来?无论如何也是父亲的好友。

    不过方应物随即又打消了再去劝的念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反正死不了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等新君登基后,就是得胜还朝的英雄人物了,说是因祸得福也不为过。

    那时候只要在成化朝遭到流放在外文官,通通都会高升,他那便宜外祖父王恕也是如此,直接升为外朝老大吏部尚书了。

    方应物正幻想岳父是阁老,外祖是吏部尚书,内廷外朝通吃的官二代幸福生活时,忽然啪的一声打断了他的美梦。

    方清之又拍桌子了,神色也很愤慨......显然同样被自家儿子的猜测激怒了。他作为以高位功名科举入仕的人,最看不惯功名之外的歪魔邪道!

    方应物吓了一跳,自己父亲的愤怒貌似不亚于林大人啊。他咳嗽几声,请求道:“父亲大人,如果推断不幸成真,这进谏奏疏由儿子代笔如何?”

    方应物对父亲相当不放心,可不敢让父亲再写这种直言进谏的奏疏了。他看得出,与高标准人物比较起来,父亲的水平还是不靠谱,实在令人担忧。

    方清之不置可否,似乎默许了。毕竟自家儿子貌似最了解情况,写出来的东西应该最过硬。

    方应物一喜,得寸进尺道:“不妨今后父亲的奏疏,皆由儿子经手代笔,父亲安心颐养如何?”

    “你想造反吗!”方清之感到被羞辱了,登时举手要打。

    方应物立刻抱头鼠窜,心里连连叹道:好心被当驴肝肺,匡扶父亲,任重而道远呐。(未完待续。。)

    ps:  你懂得,又睡着了,以后再也不说12点更新了。幸亏凌晨四点醒来,赶紧补完发了。这次没有失约啊,只是有延迟而已......有思路就有写头了,下一章大概今晚下班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