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尾,他们没有提起那妇人,不是将她遗忘了,而是她已经是个必死之人。
太子松了一口气,拓跋真的面色却是微微发白,他知道,皇帝并不相信自己刚才的话,显然,他把自己也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之一了。
可是,为什么呢——
此时的拓跋真不知道,李未央和莲妃提前设计了张美人的事情,让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已经跌至了冰点。
不管他们今天怎么说,皇帝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是设计了一切想要谋杀莲妃。
而且,太子和张美人勾结,不仅仅是与庶母勾勾搭搭的问题,还可能包含着其他的用意,比如借张美人窥探皇帝……这一切都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可想而知,他对于这两个结成派别的皇子是什么样的法。
换句话说,拓跋真此刻越是作出帮助太子的模样,皇帝越是认为她们俩嫉妒拓跋玉,更加怜悯七皇子势单力孤。
李未央太了解皇帝了,当一个儿子势力显得很大,另外一个儿子显得孤单,他就会对那个孤单的表现出抚慰、同情,甚至给予暗中的扶持,而对那个强大的给予可怕的打压。
这就如同平民家中,所谓对儿子们一碗水端平,根本是做不到的。
大多数的父母会哪个贫穷一些,便会劫富裕子而帮助他,这就是家族中的“劫富济贫”
。
护卫们将那哭泣不止的妇人和两个孩子都带了下去,李未央着那两个孩子都在瑟瑟发抖,微微地闭上了眼睛,仿佛是被烛光照地眼睛发酸。
孙沿君叹息道:“稚子何辜。”
李未央睁开眼睛,低声道:“他们的母亲不该到京都来,更不该被金帛之物乱了心智。
一家人本来好好生活在一起,她偏偏听信拓跋真所言来作证人。
不管是否成功,都难逃一死啊。”
拓跋真从来就不准备放过这一家人,因为指证莲妃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不会留下这个把柄在别人手里,哪怕今天成功了,将来他还是会找机会杀了这一家人。
所以,这妇人根本就不该来到京都,更不该相信一个披着人皮的恶魔。
酒宴继续进行,李未央着周围每一个神情自若的脸,不由猜想他们心中都在想些什么,明明眼前发生了这么可怕的事情,大家却还能若无其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模样,大概所有的伴君者,都要比别人更加心狠手辣……譬如她自己,不也是如此吗……
忽听外面一阵喧闹,李未央抬首望去,见是两个宫女喜形于色地步入殿来。
她们怀中,赫然抱着一个婴儿。
宫女拜见皇帝,道:“陛下大喜。
莲妃刚为陛下诞下皇子。”
这个婴儿的出现,仿佛一下子融化了原本尴尬的气氛。
太子第一个站起来,高声笑着向皇帝祝贺,随后众人纷纷向皇帝和太后道贺,沉闷已久的大殿之内,一时间有说有笑起来。
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全被这个国家的第十三个皇子吸引了过去,大家仿佛都忘记了,这个国家之前出生过十二个皇子,可是他们之中,只有四个活到了如今,而且,除了尚未长成的八皇子,其他都已经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中。
皇帝开心地着自己的儿子,他曾经有过很多的儿子,但是这个孩子的意义却大不一样,他已经这么大年纪,将来可能不会再有子嗣,这个……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幺子。
太后在一旁微笑着,皇帝将孩子抱给太后,道:“请太后给皇十三子赐福。”
太后抱着婴儿,贴身传来一阵柔软和热度,孩子虽刚出生,却也不哭,眼睛都没有睁开,嘴角却像是带着笑容,兀自睡得香甜。
太后又爱又怜,轻抚这孩子的面颊,目光安详,叹道:“就叫拓跋旭吧。”
众人听闻,都是一愣。
拓跋旭……还是太后亲自赐名,不由纷纷为十三皇子道喜。
拓跋真却在这一片热闹之中,向了李未央,勾起唇畔,原来如此。
莲妃原本还有半个月才会生产,怎么会无缘无故动了胎气而早产呢——想必是用了催产之物。
透过皇十三子嫩嫩的脸,拓跋真仿佛到李未央和莲妃的密谋。
想到这里,他了一眼太后的神情,太后的面上完全都是喜悦,毫无一丝的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