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1)

姜尚 鬼谷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最新章节!

    要想尽快了解实情,就要在对方高兴的时候让他狂热,让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从而揣度出他的实情;或者在对方恐惧的时候,加重他的恐惧,让他不能自持,于是暴露自己的实情。揣摩术就是通过别人表现出来的情况得知他们想要掩饰的实情。运用揣摩术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

    治理国家的时候,首先要度量天下的各个方面,如国家财富的多少,百姓生活的贫富,诸侯国之间的亲疏,百姓的人心向背,等等。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揣摩出大众所想,才能治国安邦。

    实行揣摩术的时候,如果对方虽有所触动但还是固执不变的话,就要避开这个话题,谈论他感兴趣的东西,从而知道他内心所想。或者通过跟他身边的人谈话,得知他的真实意图。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①,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②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③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④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⑤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⑥谋虑。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之势也⑦。此揣情饰言⑧,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①审:详细,周密。

    ②反侧:反复和倾斜,这里指百姓的反叛。

    ③错:通“挫”,安放。

    ④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情感在内心发生变化,就会有外在的表现。

    ⑤圣智:极其高明的智慧。

    ⑥时其:选择良机。

    ⑦生事者,几之势也:事物变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微弱的趋势。

    ⑧饰言:修饰言辞。

    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一定会度量天下的形势,揣摩诸侯的实情。如果度量天下形势不够周密、详细,就不知道诸侯势力的强弱虚实。如果揣摩实情不够细致,就不知道天下的时局变化。

    什么叫做衡量权势?答案是:测量尺寸大小,谋划数量多少,称量有多少钱财货物,估测有多少百姓,是富足还是困乏,富足和困乏到了什么程度?分辨地形险峻平坦,以及哪里安全,哪里危险?判断各方的谋虑谁优,谁劣?分析君臣亲疏关系,哪个贤明,哪个不足与谋?考核谋士的智慧,看谁更加聪慧一些?观察天时祸福,什么时候吉,什么时候凶?比较与诸侯之间的联系,谁能任用,谁不能任用?民心所向如何,哪里安定,哪里危险?爱好什么,憎恶什么?预测反叛事,在哪里更容易发生,哪些人能知道内情?能够了解这些,就是所谓的量权。

    所谓的揣摩实情,必须是在对方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他们既然有欲望,就难以隐瞒实情。或者是在对方恐惧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恐惧;他们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难以隐瞒实情。情感欲望必然随着事态的发展流露出来。对于那些情感受到了触动却仍然看不出有什么异常的人,就要改变游说对象,把他暂且搁置,不与他深谈,而应该秘密地询问跟他关系亲密的人,了解他情感的依托。对于那些情绪在内心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经常需要通过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去深入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测深揣情。

    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必须详细考察本国各方面的力量;游说君主的人,就应该全面揣测君主的想法。探知人们的谋划、想法、情绪和欲望都用这种策略,他们可能富贵,也可能贫贱;可能受尊敬,也可能被轻视;可能获利,也可能遭到损害;可能成全别人,也可能去破坏,这其中使用的办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虽然有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有圣人智者高深的智慧谋略,不采用揣情的方法,那些隐藏的东西也无法获得。这是谋略的基础,也是游说的基本法则。人们常常觉得某些事情比较突然,那是因为不能事先预见它,要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这是最难的。因此才说:揣情,很难把握,游说进言必须深谋远虑。所以看到昆虫飞动的时候,知道都有它自己的利害关系存在,因此才发生变化。而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都会有细微的变化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这就是揣情的时候需要先修饰言辞,使之富有文采,而后才能进行游说的道理。

    这一章中,鬼谷子认为,揣摩他人要抓住有利时机,事情才更容易办成。要趁对方高兴的时候,对他褒奖,让他更高兴,让他狂热,让他最终无法掩饰内心的想法,从而揣度出他的实情。或者趁对方恐惧的时候,再对其进行压迫威逼,加大他的恐惧,让他难以自持,最终流露实情。也就是所谓的因势利导,根据对方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揣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作为君主或者圣贤,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就需要作全面的揣测,要度量好天下各个诸侯的势力、国家的财富、地势的险要、人们的生活水平、人心向背等,才能调整或者出台相应的政策,更好地治理国家。不论是游说他人还是治理国家,都是需要揣摩的。

    此外,如果面对比较固执的人或者虽然面对游说有所触动却不加改变的人,就要暂且搁置话题,询问他身边亲密的人或者跟他谈论其他的事情,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也能知道他心中所想。

    揣摩时,需要根据对方的情况适当调整策略,摸清对方所想,才能一下子抓住对方的心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古代很多军事家就是利用“揣摩”的方法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公元前666年,楚国的公子元率兵浩浩荡荡地发动了对郑国的战争。楚国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攻下了郑国的好几座城池,直逼郑国国都。郑国是个小国,兵力自然不及楚国,都城内兵力空虚,有亡国的危险。

    郑国群臣十分慌乱,有的人主张拼死一战,有的人主张赔款请和,有的人主张固守城池等待救援。但是,这几种主张都难以解决郑国危急的局面。这时走出来一个人,就是上卿叔詹,他对众人说:“请和与决战都不是上策,在国中等待救援才是上上策。”众人不解,他又接着说:“郑国和齐国订立了盟约,如今郑国有难,齐国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出兵相助。可是我们固守在这里,恐怕也是不怎么容易的。我有一个方法,可以使楚国退兵。”

    众人立刻问他该怎么办,于是叔詹说出了他的计策。对此计,有的人赞同,有的人反对。但是因为楚军逐渐逼近,没有其他方法,只好采用了他的办法。

    按照叔詹的计策,郑国在城内作了如下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楚国军队看到一兵一卒;让店铺照常开业,百姓正常生活,不要流露出一点慌乱的表情;城门大开,放下吊桥,摆出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