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中国哲学简史最新章节!
邵雍的宇宙发生论
另一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要在本章提到的,是邵雍,号康节先生(1011—1077)。他是今河南省人。他的宇宙发生论,虽与周敦颐的略有不同,也是由《易经》发展而来,也是利用图解说明他的理论。
在第十八章已经讲过,汉代出现许多纬书,据说是补充原有的《六经》。在《易纬》中,有所谓“卦气”说,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在一年中各有一段时间“用事”。按照卦气说,十二月的每一月,各在几个卦的管辖之下,其中有一卦是“主卦”,又名“天子卦”。这些主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它们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的图像表示出了阴阳消长之道。
在第十二章已经讲过,在这些卦中,连线代表阳,与热联系;断线代表阴,与寒联系。复卦五条断线在上,一条连线在下,表示阴极阳生,是中国旧历十一月的主卦,冬至在此月。乾卦是六条连线,是旧历四月的主卦,阳达到极盛。姤卦五条连线在上,一条断线在下,表示阳极阴生,是旧历五月的主卦,夏至在此月。坤卦是六条断线,是旧历十月的主卦,阴达到极盛,下个月就冬至阳生。其余的卦表示阴阳消长的中间阶段。
这十二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阴达到极盛,下一卦的第一爻便出现阳。阳逐步上升,一月一月地、一卦一卦地越来越盛,一直达到极盛。于是下一卦的第一爻又出现阴,逐步上升而达到极盛。接着又轮到阳生,一年内的循环,各卦的循环,又重新开始。这样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
要注意的是,邵雍关于宇宙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十二主卦的理论。周敦颐是从《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上》)这些话,演绎出他的系统。
第一层或最下层,表示两仪。在邵雍的系统中,两仪不是阴阳,而是动静。第二层,与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四象。例如,将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阳。这就是说,在邵雍的系统中,阳不是以一条连线“一”表示,而是以两条一连结“=”表示。同样的,将第二层阴下的断线,与第一层动下的连结连着看,即得四象中的阴。这就是说,四象中的阴不是“--”,而是“==”。
同样的,第三层或最上层,与第二层、第一层连着看,表示八卦。例如,将第三层太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由三条连线组成的乾,卦。同样的,将第三层太阴下的断线,与第二层阳下的连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行兑卦。将第三层少阳下的连线,与第二层阳下的断线以及第一层动下的连线连着看,即得离卦。用同样的程序可得全部八卦,其顺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各代表一定的原则或势力。
这些原则,实体化为天、地及宇宙万物。邵雍说:“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像其他术语一样,“刚”、“柔”也是邵雍从《易传》中借用的,其中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传》)
邵雍进一步写道:“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说卦传》)
这就是邵雍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这是从他的图严格地演绎出来的。在这个图中,太极本身没有实际画出来,但是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下面的空白就象征着太极。邵雍写道:“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这些数和象都在图中得到了说明。
事物的演化规律
若在上图上方增加第四、第五、第六层,并用同样的组合程序,可得六十四卦全图。再将此图分为相等的两半,每半弯成半圆,再将这两个半圆合为一圆,即得邵雍的另一张图,名叫“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
考察这张图(为了简明,将六十四卦减为十二“主卦”),可以看出十二“主卦”在图中固定的顺序如下(由中看起,顺时针方向):
这个序列可用所谓“加一倍法”自动地达成,因为图中每层符号的数目总是比下一层符号数目加一倍,所以最上层即第六层的符号数目是六十四,六层组成六十四卦。这个简单的级数,使这张图显得很自然,同时又很神秘。因此,它作为邵雍的一项最伟大的发现而受到绝大多数新儒家的人的欢呼,据说在这项发现内可以找到万物演化的规律和宇宙秘密的钥匙。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一年四季的交替,而且适用于每二十四小时的昼夜交替。照邵雍与其他新儒家的说法,阴可以解释为只是阳的否定。所以,阳若是宇宙的成的力量,阴就是宇宙的毁的力量。用这个意义解释阴阳,则此图表示的规律是说宇宙万物都经过成和毁的阶段。所以,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姤卦的初爻表示毁的阶段的开始,坤卦则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此图用这样的方式,形象地说明了宇宙规律是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这个原理正是老子和《易传》所强调的。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绝不是这个宇宙规律的例外。所以邵雍认为,在复卦初爻,世界就开始存在了。到了泰卦,世界上的个体事物就开始产生了。这时候人出现了,到了乾卦就达到文明的黄金时代。接着就是不断毁坏的过程,到了剥卦,一切个体事物都毁灭了;到了坤卦,整个世界都不在了。然后又在复卦初爻再现时开始了另一个世界,又重复以上的全过程。每个世界的成毁各经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雍的主要著作是《皇极经世》,这部书里有我们现存世界的详细年谱。照这部年谱所说,我们这个世界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了。那是在尧的时代,即公元前24世纪。我们现在是相当于剥卦的时代,是万物开始毁灭的时代。第十四章已经讲到,中国哲学家大都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在的一切都不如理想的过去。邵雍的理论给予这种观点以形上学的根据。
关于凡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的理论,听起来好像黑格尔的理论,不过照黑格尔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一个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但是照老子和《易传》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新事物只是重复旧事物。这是具有农业民族特征的哲学,我在第二章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本章要提到的第三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是张载,号横渠先生(1020—1077)。他是今陕西省人。他也是在《易传》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不过是从另一个观点提出的。在他的宇宙发生论里,特别强调“气”的观念,它在后来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和形上学的理论中,越来越重要。“气”这个字,字面的意义是gas(气体)或ether(以太)。在新儒家的哲学中,“气”字的意义有时候很抽象,有时候很具体,随着具体的哲学家们的不同系统而不同。当它的意义很抽象的时候,它接近“质料”的概念,“质料”的概念见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相对立。它这个意义是指原始的混沌的质料,一切个体事物都由它形成。然而当它的意义很具体的时候,它是指物理的物质,一切存在的个体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张载说的“气”,是这种具体的意义。
张载,同前人一样,以《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句话为其宇宙发生论的基础。可是在他看来,太极不是别的,就是气。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写道:“太和所谓道(指太极。——引者注),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见《张子全书》卷二)
太和是气的全体之名,又被形容为“游气”。浮、升、动之性都是阳性,沈、降、静之性都是阴性。气受到阳性的影响,就浮、升;受到阴性的影响,就沈、降。这就使得气永远在聚散。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
《正蒙》中又写道:“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于是张载尽力排除佛老的无。他说:“知太虚即气,即无无。”太虚实际上不是绝对真空;它只是气处于散的状态,再也看不见而已。
《正蒙》有一段特别有名,叫做《西铭》,因为张载曾将它单独地贴在书斋的西墙上,作为座右铭。在这一段文字中,张载以为,由于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所以人与其他的物都是同一个伟大身躯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事乾(天)如父,事坤(地)如母,把一切人当做自己的兄弟。我们应当推广孝道,通过侍奉宇宙的父母(即乾坤父母)而实行孝道。侍奉宇宙的父母也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每一个道德行为,只要对它有觉解,就是一个侍奉宇宙的父母的行为。例如,如果一个人爱别人,仅只因为别人与自己都是同一个社会的成员,那么他就是尽他的社会义务,事奉社会。但是如果他爱别人,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社会的成员,而且是因为他们都是宇宙的父母的孩子,那么他爱别人就不仅是事奉社会,而且同时是事奉整个宇宙的父母了。这一段的结语说:“生,吾顺事;没,吾宁也。”“生,吾顺事”是说,活着的时候,我就顺从和事奉宇宙的父母。
对于《西铭》,后来新儒家的人极为称赞,因为它将儒家对人生的态度,与佛家、道家、道教对人生的态度,清楚地区别开来。张载在另外的地方写道:“太虚(即太和、道。——引者注)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正蒙·太和篇》,见《张子全书》卷二)圣人就是充分觉解这个过程的人。因此,他既不求在此过程以外,如佛家那样追求破除因果,结束生命;又不求长生不老,如道教那样追求修炼身体,尽可能地长留人世。圣人由于觉解宇宙之性,因而知道“生无所得”,“死无所丧”(《正蒙·诚明篇》,见《张子全书》卷三)。所以他只求过正常的生活。他活着,就做作为社会一员和作为宇宙一员的义务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
他做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由于他的觉解,他做的事获得了新的意义。新儒家建立了一个观点,从这个观点看来,原先儒家评定为道德的行为,都获得更高的价值,即超道德的价值。它们本身全都有禅宗称为“妙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新儒家确实是禅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