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帝都风云之十八

石头与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美人记最新章节!

    第466章 帝都风云之十八

    第466章

    在诸多人认为太皇太后在打压曹家的时候, 阿念已经预感到, 太皇太后要做的事绝对不只是打压曹家这样简单。曹伯爵先时为江浙总督, 因闺女做了太后, 朝廷为朝家赐爵, 在这赐爵上, 不论是内阁还是太皇太后都颇是大方, 直接就是二等公爵,较之苏太后之父也只差一阶罢了。但,为曹家赐爵的同时, 内阁与太皇太后又默契的将曹太后之父自正二品总督之位上调回帝都转任正二品散秩大臣,官阶相同,只是前者为一方封疆大吏, 后者只是朝廷虚衔罢了。

    这种种操作, 非政治老手而不可为。

    而且,很巧合的是, 接替曹伯爵转任江浙总督的是太皇太后娘家族人谢远。

    初时阿念不过刚来帝都, 并未留意此事, 如今回头再看, 阿念认为,这件事倒不似太皇太后的手笔。因为, 阿念对太皇太后有一个判断就是, 这是位非常在意名声大义的成熟政治家。将曹伯爵调回帝都的事不稀奇, 这是很正常的政治手段,阿念猜测, 此事能办得这般顺利,怕也有内阁的顺水推舟。朝臣向来不希望外戚坐大的,依韦相的性子,很可能对此事推波助澜,或者是与太皇太后心照不宣。将曹伯爵自实权之位调回帝都,转而又将太皇太后族侄放到了曹伯爵先前的江浙总督的位子上。这不似太皇太后的格局,倒似是内阁坑了太皇太后一把。但,依太皇太后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内阁的小手段,关键是,太皇太后最终并没有驳回这项任命。

    许多时候,太皇太后都是一位难以揣测的人。

    不过,阿念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娘娘拥有成熟的政治智慧,而且,这位娘娘虽则宽宏,到底不是圣人,自胡贵太妃一位就能看出来。这位太妃做过几十年的太后,说来是太皇太后的太婆婆,胡贵太妃与太皇太后母族颇有恩怨,于是,在诸多年后,这位太妃死前还是太皇太后的尊位,死后立刻降为太皇贵太妃,最终葬于妃子园,而不是□□陵。

    这种成熟、隐忍、大权在握的政治家,可想而知其手段了。

    太皇太后能忍胡贵太妃多年,一则,胡贵太妃在辈份上是长辈,儿子活着时没人敢动她,儿子过逝后,其母族尚有娘家侄子南安侯为当朝大将,南安侯一女为今楚王太妃,而楚王一系与太皇太后交情极佳。至于胡贵太妃的闺女康大长公主,这位大长公主无非就是辈份足,是太皇太后的姑妈。太皇太后哪怕不将这辈份放在眼里,但文康大长公主的丈夫老永安侯那是再明白不过的人,在位时便是当朝实权之人,纵如今致仕,膝下四子,长子就是今吏部尚书,次子袭侯爵位,任禁卫军大将军,三子远驻南安州,当年战功赫赫,获封平远侯,四子虽平平,官也做得四平八稳。可想而知这位大长公主的夫族是多么显赫,阿念分析,这也是太皇太后愿意忍胡贵太妃很大的原因之一。

    可曹太后呢?

    曹太后可有当年胡贵太妃的份量?

    如今,曹家有这样的家世吗?

    曹家有这样的人物吗?

    曹家不过寒门出身,最显赫的就是曹太后她爹,当年官居正二品江浙总督的曹斌曹伯爵。但,今曹伯爵已被调离总督之位,而未有实职。

    所以,阿念分析,哪怕一样是生了皇帝儿子,但在实力上,曹太后完全不能与当年的胡贵太妃相提并论啊!或者会有人说,胡贵太妃的倚仗也不是一时就有的,可,关键,没这些倚仗时,曹贵太妃乖觉的跟只猫似的。这位贵太妃娘娘当年完全是待儿子太宗皇帝掌了大权之后才威风起来的。

    如今曹娘娘这个……

    阿念这不相干的人都恨不能小皇帝做孤儿呢。

    而且,太皇太后将这不敬不孝的罪名通过对曹家的两次降爵都将事坐实了,太皇太后可不是反复无常的无知妇人。

    一想到这里,阿念觉着,曹家的倒霉日子已是可期。

    而后,衿姐姐跟他说的一些宫里事,就更证实了阿念的猜测。

    何子衿隔三差五的就要进宫教公主郡主一些健身拳法,故而,很是见识了些宫里的事。太皇太后一发怒,曹太后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法子,长跪慈恩宫外请罪啥的,别看她是小皇帝生母,但,想用这法子应付一位掌权多年的政治家,那就太看低太皇太后的智慧了。太皇太后一席话就说的曹太后跪都不敢跪,何子衿回家都说,“曹娘娘真不是个实在人,那种长跪不起的手段,哪里是认错,分明是威胁。”

    阿念好奇,“太皇太后怎么说?”

    “我哪里晓得,这个事还是偶尔听了只言片语。根本不用问,不要说太皇太后了,就是我,倘有这样的儿媳妇,有本事你死一个我才服你。这种长跪不起算什么呀,白叫人看笑话。多丢人哪。”何子衿一向认为,能混到太后位的,虽然是借了儿子的光,但曹太后在先帝尚在时,宫中位分也不低,再怎么智商也不能有问题吧。结果,这位娘娘还真不像聪明人。或者,真的是人骤登高位便失分寸。

    反正,接下来到宫里授课,何子衿是极谨慎的。太皇太后虽则没表现出什么心情不好来,可叫何子衿说,修来这样的儿媳妇,心情怎么可能少哟。

    故而,即便太皇太后留她说话,何子衿也都是说些有趣的事,譬如双胞胎爱上给家里写信,为了吹牛,同样的信抄个四篇,累得手疼的事。太皇太后笑,“小孩子多是如此,瞧着他们小,其实已经在渐渐长大了。韩王小时候,就特会存钱过日子。先帝少时,每次背书,我如果不夸赞他,一整天都会没精神。”

    戚太妃笑,“说到夸赞,阿熠也有一桩趣事。有一回,阿熠回宫就喜气洋洋的,我还说呢,怎么这么高兴啊,中午饭都多吃了半碗。后来我就问他,这孩子腼腆,还不好意思直接说,别别扭扭的才说,老祖宗夸他字儿写得好。我见他被老祖宗夸得吃饭都香,这孩子,平日里就挑食,愁得人慌,我就也学着夸一夸他的课业。刚开始挺有用,后来我夸就没用了,还说我夸的不是地方。”

    大家不由莞尔。

    太皇太后道,“阿熠的字的确写得不错,我听说他如今每天都要悬腕习字,若能坚持,将来咱们皇家必会多一位善书的藩王,也是一桩美谈。”

    戚太妃笑道,“我看他在这写字上也是上心。”

    太皇太后道,“先帝的字写得就好,都说字如其人,这话虽不尽然,也有些道理。”说着就吩咐女官找了几本先帝少时临过的帖子,命人赏了二孙子穆熠。

    戚太妃忙起身替儿子谢了赏。

    太皇太后一向一碗水端平,笑道,“三郎爱画画,这里得了些上等颜料。四郎喜音乐,我库里还有张琴不错,给四郎拿去使。五郎爱弓箭骑射,昔日西蛮王来朝,曾上贡几柄不错的好刀,只是他年纪小,让赵太美人先替他收着,待他大些再给他用。六郎喜读史,我这里有一套□□皇帝批注的前朝史书,给六郎送去。”又叮嘱六郎生母韦太昭仪道,“这套书是再难得的,六郎翻看时,必要他小心着些。”

    韦太昭仪出身书香,一听就知此书价值,连忙道,“老祖宗随便赏他些什么就是,这样珍贵的书籍,臣妾听着都舍不得。”

    一听人家说话,就知道有水准,说的既亲切又感激。

    太皇太后笑道,“书本就是给人读的,只要认真读过,便是不辜负这书了。”

    韦太昭仪起身替儿子谢了赏,眉宇间很是欢喜。

    最后,太皇太后赏了入学未久的七皇子一匣子古墨,太皇太后笑道,“这墨说来是前朝皇室的珍藏,太祖皇帝立国之后,辅圣驸马,也就是我的外祖父爱墨,太祖皇帝将这墨赐予了外祖父。外祖父约莫是没舍得用,我于墨上寻常,给老七吧。”

    七皇子生母位份寻常,不过一位太美人,既无显赫家世亦无显耀位分,自己在太皇太后跟前比透明人强不了多少,为人却极是恭敬,每天晨昏定醒,哪怕太皇太后不见,她也没一天落下的。见太皇太后将自己儿子与诸皇孙皆一般看待,吴太美人既惊且喜,恭恭敬敬的谢过太皇太后赏赐。

    赏了孙子,自然也要有孙女的,大公主得了一幅前朝古画,嘉纯郡主是一套昔年程太后心爱的紫砂壶,二公主尚在襁褓,太皇太后也没忽略这个孙女,与苏太后道,“有我少时读过的一些书,二公主虽年纪尚小,可咱家的女孩儿,没有不念书的,以后给她看吧。你先给她收着。”

    苏太后替闺女接了赏赐,笑道,“皇孙皇孙女都赏到了,母后怎么独独忘了皇帝。这我可是不依的。”

    太皇太后笑道,“皇帝富有四海,我竟想不出要赏他些什么。”

    苏太后笑道,“便是富有四海,长辈的赏赐怎能一样呢?就如同阿熠,独喜欢得母后的夸赞一般,皇帝对母后的心,都是一样的孺慕之情。”

    太皇太后想了想,笑道,“当年太祖皇帝转战天下,开朝立国,曾得到一对龙凤刀剑。这对龙凤刀剑,相传为大凤王朝武皇帝着能工巧匠所铸造,野史中记载说凤武帝曾将凤剑送予心爱之人,后果然二人共白头。如今这对刀剑,就给皇帝吧。”

    苏太后笑道,“皇帝日后定能应了母后这话,与皇后琴瑟合鸣,恩爱一世。”

    太皇太后颌首,“我亦盼着如此哪。”

    之后,太皇太后看向何子衿,笑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今儿就来得巧。你家一对龙凤胎,一对双胞胎都是极好的兆头。”赏了阿晔文房四宝御制新书,阿曦是一对紫晶荷花钗,双胞胎则得了一对金镶玉的玩器。

    何子衿受宠若惊,连忙起身谢过。

    太皇太后温声道,“我这把年岁,自太宗朝起,这些年经了不少事。如今,看着孩子们都要长大了,我这心里高兴啊。说来,什么是好日子呢,高高兴兴的,就是好日子了。”

    何子衿回家给孩子们各分了东西,阿曦的那份儿,何子衿先替她收着,晚上与阿念道,“太皇太后的为人,要是还有人说不好,肯定是那人有病。”

    阿念为了证明自己“没病”,一句太皇太后的不是都不敢说了。当然,阿念本身也没觉着太皇太后不好,阿念还说呢,“这给皇孙皇孙女赏东西,怎么连龙凤胎、双胞胎的都有。”

    何子衿道,“这是太皇太后照顾咱家呗,爱乌及屋了。”

    何子衿深为感慨,“这人哪,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有时是有差别。可这做人哪,就不是看身份地位的了。太皇太后这样的身份,对皇孙皇孙女们都不是面儿上的关心,每个人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太皇太后都说得出来,可见对皇孙皇孙女都是上心的。”何子衿再道一句,“太皇太后,不说每天要忙朝政,这还是隔辈的祖母,不说别人,换了曹娘娘,她知道谁是谁呢。”

    这就是差距。

    有时,人跟人的差距真不在身份地位上。

    待子衿姐姐感慨完了,阿念才细问慈恩宫之事,听了太皇太后每人都赏的东西,阿念也是服了,心下暗道,怪道先帝说太皇太后从未有过错处呢。这不仅是一位从未有过错处的政治家,应该说,这是一位让人挑不出半分不是的政治家。哎,阿念就庆幸当初先帝是写了信让他必要时候上呈太皇太后,而且是,再三叮嘱他要跟着太皇太后的路线走的。此时此刻,阿念方彻底明白先帝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