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纵浪大化不忧不惧(第2页)


    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黑,如此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
    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
    ,我不用“敌”
    这个词儿,避免误会。
    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
    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
    只望有誉,不能有毁。
    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又能长只脚的程度。
    1997年6月23日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
    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
    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