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九鼎迷踪

君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绝密东方之山术最新章节!

    日本人和那两个洋人这会儿根本没空来管他们,木流花就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也和他一样在翻阅书架上的简牍资料。她是学考古的,也认识部分古文字。但是她好像没什么耐心,什么东西都是翻开看一眼就放下,就像一个人在心里烦闷的时候随意在书架上乱翻一样。

    一开始姬乘风也没在意,他自己也挺烦躁的,又无法跟木流花交流,只好继续乱翻。又随手翻了几卷竹简,都是些炼制仙丹仙药的专著,要么就是访仙遇仙的传说,还有对仙境的描述,各种灵药的寻找与培养等等,内容繁杂,虽然也有些干货,但他对外丹术兴趣不大,也就看不进去。

    这时他突然就想到,不对呀,木流花性子娴静,向来对文字资料很有兴趣。记得还没进地宫的时候,在秦始皇的御书房,她看到秦始皇时代的奏章就表现得极为兴奋,这会儿怎么好像特别心焦?想了一下,突然就意识到,她应该是在找什么东西。

    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心焦就有了理由,一则担心时间不够,二则担心东西找不到,三则担心东西带不走。

    想到这里,姬乘风趁着那些人没注意,拉着木流花就往书架里面走去。走了有七八步,就来到了“方”字藏书区的中心,这里有一个被书架四面围起来的方形空间,约有五六个平米大小。方形空间的中间摆放着一张玉案,玉案上有一个通体乌黑的木匣,上着金锁。

    看到这个木匣,姬乘风也愣了一下,在书架的中间摆上这么个玩意儿,是怎么个意思?看样子还是个好东西。只是这会儿他暂时也没心思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个地方与冢本等人已经隔了几重书架,小声点讲话,应该不会被他们听到。他直接问木流花:“你在找什么?”

    木流花大概没想到他会问这个,略有些慌乱,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姬乘风有点恼火:“我都看出来了,你还有必要瞒着我吗?你说出来,我或许能帮帮你!”他把声音压得更低,又道:“好歹咱都是中国人,有事好商量,总不能便宜了那些外国人吧?”

    木流花抬头看着他,默然无声。姬乘风第一次看到这么复杂的眼神,心里突然就忽悠了一下,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像是胀,又像是空。这让他感觉到慌乱和无措。

    良久,木流花轻轻叹了口气,把目光转向了那个乌木匣子。

    木流花这人看似柔弱,其实性子里有一些极固执的东西。姬乘风看她这样子,就知道自己问不出什么来了,只好也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个乌木匣子上。

    木匣呈长方形,一尺来长,成人巴掌宽,一拳高。抹去上面的灰尘,可以看到木匣表面乌黑发亮,上刻饕餮图案,四角各用黄金云纹裹边。木匣并没有走漆,呈原木色,两千年过去了,却没有任何裂纹,足见木质坚密,应当是上等的阴沉木。这东西形成条件苛刻,向来难求,寸木寸金。

    木匣用黄金搭扣锁锁着,这种锁就是个象征意义,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姬乘风挑开搭扣,轻轻一掀,木匣便打开了。

    木匣打开的那一刻,两人的呼吸都凝重了一下,然后目光便都被木匣内的东西吸引住了。

    里面的东西并不出奇,在这个藏书殿随处可见——不错,木匣内静静躺着一卷用黑色丝帛包裹的竹简。

    但两人的精神却没有丝毫的放松。什么样的竹简需要这样珍而重之的摆放在“方”字藏书区的最中间?又是什么样的内容使得这卷竹简需要单独拿出来保存?

    两人对视了一眼,呼吸都有点粗重。

    最终还是木流花忍不住,率先伸手将竹简拿了出来。看到竹简上的牛皮扣,她就觉得眼熟,展开一看,刚看了几眼,就忍不住低声惊呼:“这是一份奏章!”

    “奏章?你没弄错吧?奏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是都保存在地宫上面的御书房吗?”

    “不会错的,跟我们在上面看到的制式一模一样。”

    “快看看,里面写的什么?”姬乘风把头凑过去,心想,娘的,小爷倒要看看什么样的奏章会有这样的分量?

    目光刚落在竹简上,姬乘风就被震了震,心说:“这笔字可真不赖!”再看内容,又被震了震,最后看落款,再次被震了震。

    奏章的内容并不复杂,里面提到的事情却是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九鼎的下落之谜!

    九鼎,代表九州,可以说也是中国的代名词。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任何东西能像九鼎一样代表华夏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出现之前,九鼎一直是正统王权的象征。而传国玉玺在九鼎面前,可以说什么都不是!九鼎才是华夏文明的至尊神器!

    但是九鼎自周朝灭亡后,就下落不明。史书上的记载也是众说纷纭,连司马迁的《史记》关于九鼎的去向都有自相矛盾之处,其他史料就更不可信。

    众多传说中,九鼎沉没于泗水之渊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中,都采用了这一说法,并且记载了秦始皇南巡时在泗水中捞鼎失败一事。更神奇的说法是,当时秦始皇的人已经将鼎打捞了起来,却突然来了一条龙,把绳子咬断,鼎又重新沉没了。

    这就有点扯淡了。于是后世的史学家纷纷表示不信。泗水发源于原鲁国东南的丛山中,向西流经瑕丘(今山东兖州北),又折向南,经胡陵(今山东鱼台县东南),过沛县东流经彭城(今江苏徐州)北郊。从秦都咸阳到彭城之间,既有渭水、洛水,又有睢水,偏偏传说秦始皇到彭城泗水捞鼎,为什么呢?

    再往下一细想,哦,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人,距离秦始皇捞鼎的地方还不到一百里。《史记·高祖本纪》中称刘邦是神龙转世,其实就是说他是真龙天子。当时秦始皇暴虐成性,天怒人怨,在泗水打捞象征正统皇权的九州鼎又被神龙咬断绳索,这岂不是预示着秦王朝气数将尽,将有真龙起而代之?

    这事儿其实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翻开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起事者,无不给自己披上一件神奇的外衣,借此表现自己具有“君权神授”的高贵身份。先秦及秦汉时期人们尤其敬鬼神、信谶纬,于是统治者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纷纷杜撰让人敬畏的“神话”,企图在精神上控制百姓,来实现个人的目的。陈胜看明白了,于是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他也还是要搞“鱼腹藏书”那一套。只是他的小把戏没有刘邦的厉害,最终坐了龙庭的还是刘邦这个“真龙天子”。

    司马迁、班固都是伟大的史学家,但他们终究也脱离不了时代的局限性,不管是出于本心还是被迫,对本朝高祖都难免要着力美化,以固君权(不然辛苦一辈子写出来的书,还没面世恐怕就被人烧掉了,搞不好还有杀身之祸)。所以后世史学家对于他们所记载的泗水捞鼎一事,都表示质疑。而九鼎的下落,也就此变得迷雾重重。

    姬乘风之所以想起这么多,是因为这篇奏章说的正是泗水捞鼎之事,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泗水捞鼎竟是真的?

    他定了定神,问木流花:“你怎么看?”

    木流花早已激动得浑身直颤,嘶哑着嗓音道:“这绝对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九鼎,华夏文物之祖啊!”

    “这么说,你觉得这奏章上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这还能作假?”

    “可是……”

    “这绝对是赵高写给秦始皇的奏章!赵高是一代书法大家,尤其擅长大篆,你看这笔字,虽然用的是小篆,但是笔致典重朴茂,遒古雄拔,有金石之风,是他的笔意无疑。”

    其实在看到奏章落款是赵高的时候,姬乘风就基本确定奏章的真假了。关山越雅好书法,臧否古今书法家的时候,也就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无意中刻在了姬乘风的心里,这也造就了姬乘风在鉴赏书法方面毒辣的眼光。秦代的书法大家,除了李斯,也就是赵高了。在这两个人里面,关山越还更推崇赵高。

    赵高这人人品不怎么样,指鹿为马这事就是他搞出来的,但是这人在书法上的造诣确实不凡。关山越给了他八个字:“峻宕闳肆,大秦气象”。前两个字是指他的笔法骨血峻宕,有金石之气,后两个字则是指他的笔意汪洋闳肆,有大秦之风。秦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整个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心气儿极高,可谓轰轰烈烈,大刀阔斧,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然与之相适应。赵高的书法里就融入了这种时代气象。所以说,他的书法更能代表大秦时代的书法成就。

    这篇奏章,光看笔法笔意,应该是出自赵高之手无疑。姬乘风最难以相信的是奏章中的内容,那向秦始皇奏报的,关于泗水捞鼎的,比史书和民间传说中更离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