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明相师最新章节!
其实,南方汉人的起义和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相始终。仅在忽必烈统治蒙古的鼎盛时代,南方就有二百余起汉人起义。忽必烈之后的元朝二任皇帝元成宗和三任皇帝元武宗时代,江南地区的汉人起义数量虽有减少,但不绝如缕。到了四任虽然是个好人,也是个好皇帝,可他在位的第五年,也就是刘伯温六岁时,江西赣州出其不意地爆发了高质量的蔡五九起义,蔡阁下不仅攻陷了州府,而且还一路北上,想要直捣黄龙攻陷大都。蔡五九虽然很快被残酷镇压,但那次造反的影响力却让高层不寒而栗。刘伯温七岁时,广西瑶人又起义。八岁时,江西五个州同时爆发了汉人的大规模起义。
对于江南地区的汉人造反,元王朝的皇帝们已习以为常,提不起激动的兴趣来。如果有一段时间,元王朝方面听不到江南有人造反,皇帝们会大吃一惊,认为不可理喻。
但皇帝眼中的芝麻小事在地方县令那里就成了世界末日的大事。青田县县令动用县城的县兵多次到青田山中剿匪,要么无功而返,要么被对方打得丢盔卸甲。
说到元朝的军队,
主要有四部分构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
蒙古军主要是有蒙古人和部分色目人组成,以骑兵为主。还包括水军,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还有一部分侍卫亲军,弩军。
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
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
新附军即灭南宋前后改编的原宋军。此外,侍卫亲军中还有不少按族属组编的色目人部队。
元朝在地方镇戍军队中,还包括“乡兵”一类的部队,主要由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组成。
例如辽东有高丽军和女直军,由依附元廷的高丽人和金朝灭亡后留在辽东的女直遗民编成。云南有寸白军,又称爨僰军,由云南土著民族爨人和白人组成。湖广有土军、黎兵、洞兵、徭兵等,由今黎族、壮族、瑶族等民族的先民组成。福建有畲军,由畲民组成。吐蕃地区的藏人,编成吐蕃军。这些军队,或由所在地区的万户府、元帅府兼管,或设立专门的万户府、千户所等,隶于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下。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又分为皇帝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镇戍诸军,屯戍于全国冲要地区。
而北方是蒙古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淮河以南主要由汉军、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蒙古军和探马赤军。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蒙古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配合镇守。
蒙古国时期的军队,主要分成蒙古军和汉军两大类。
具体每种军队在详细的组成各位看官可以问度娘哈,在下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里要重点说下汉军和新附军,也是主角所在地区常见的军队。
原来在江北立足的汉军,宋亡之后大多南下分驻江南各地屯驻,并陆续建立万户府、元帅府等统军机构,管领驻军。杭州、扬州、建康、镇江等地,是过去南宋统治的中心地带,自然成为驻戌元军的重点防守地区,往往建置数个万户府于一地,如杭州设四万户府,扬州、建康、镇江设七万户府等。
其他重要城市及边远地区,亦多有万户府等设置。
万户府的名称,往往不是该府的屯驻地点,而是属下军人的户籍所在地。如保定万户府,先后驻军于南康、建康、武昌,颍州万户府守杭州,等等。
江浙、湖广、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行省之下,均设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万户府、元帅府,属下军队以汉军为主体,参入新附军人和部分色目军人。有的军府民族成分比较单纯,如庐州万户府,“一军皆夏人”,即唐兀人。
南宋灭亡之际,大批宋军降元,被元人称之为新附军或新附汉军、南军等。
新附军内名号繁杂,但都不是宋军原来的番号,而是元人因军队士兵所具不同特点而起的名称,如原来在南宋领取口券的军人,被称为“券军”(又有生券军和熟券军的区分);
在手臂或手背上刺字的宋军,被称为“手号军”或手记军、涅手军等;
在江南地区召集贩卖私盐的盐徒为军,称为“盐军”等等。
当时有人说元廷得宋降军“兵卒百万”,显然有所夸大,因为南宋末年隶于兵籍的只有七十余万人,大部分被元军消灭或击溃。
估计当时新附军的数量在二十万人上下,其中手号军人有八万三千六百人,盐军六千余人,选入侍卫亲军的精锐南军士兵二万人。
自招到大批新附军人后,元朝统治者即着手将其原有的组织系统打散,分编到元军的中央侍卫亲军(主要是汉人卫军)和地方镇戌军队之中;或以蒙古、汉人、南人军官相参,建立新的军府,管领新附军人。
每当有战事发生,总是首先调发各军中的新附军人出征,不参战的新军人则要从事屯田和工役造作。
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和自然减员,新附军数量日益减少。到了元朝后期,新附军的名称亦很少有人提起,数量可观的新附军被元廷的各种军事组织和纷繁战事“消化”掉了。
张总兵带县兵其实就是当地的新附军,战斗力低下,只不过为了混口饭吃,平常狐假虎威,欺软怕硬。
因为土匪们的据点易守难攻,而青田县剿匪部队的战斗力又马马虎虎,所以这事一时之间很难解决。青田县县令乞灵于人民的智慧,派出许多胥吏到各地打探奇士异人。刘长史恰好认识有学问的刘爚,于是就找上门来了。
刘长史几乎要哭出来,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土匪们多活一日,他和他的县令大人就多一分危险。
刘爚看到刘长史忧心忡忡,就放下筷子,思考起来。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刘长史疲倦得直伸懒腰,刘爚也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看了看刘长史。
“这些土匪着实可恨,国丧期间居然违反法令,罪大也。”
刘长史赶紧挺直腰板,
“这些人真是可恨,不除掉不以泄民愤”刘长史愤愤说道。
凭在衙门里多年的工作经验,长史认定,有能力的人在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都要有个帽子,这在文章上称为“龙头”,“龙头”之后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爚看了眼刘基。
“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