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刘备与伊籍聊曹操,领导的艺术

银河看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三国群英风云录最新章节!

    曹操的想法是先观察一阵子,刘备除了找孔融,管辂几个人喝酒聊天也没有什么过份的行为,曹操觉得应该试探一下,就有了青梅煮酒,喝完酒后刘备就窝在家里不出门,天天种菜养鸡,闭门谢客。

    曹操觉得刘备比较沉稳,并且有处世智慧,打算用他,首先就是实习,一起去征讨吕布,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观察刘备。

    刘备很少开口发表意见的,曹操问到的时候,刘备会说某某讲的很有道理,这个办法不错,并说出自己的见解,非常的配合。

    曹操捉住了吕布,曹操肯定是杀吕布的,如果不杀也不敢重用,那就拿来试探刘备,曹操知道吕布这个人是很容易被策反的,如果刘备像其他士人一样要留下吕布,那曹操觉得这个刘备肯定也不会忠诚自己的,如果刘备说要杀了吕布,那肯定是一心为自己的卖命的。

    这个是什么逻辑?

    我们打个非常简单的比喻,作为一个领导,有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但这个人专干出卖领导的人,而且很容易被对手策反,你是领导你敢用吗?

    你肯定是不敢的,但你手下觉得他能为公司赚钱,你肯定是想这帮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假如有一个人跳出来说,领导这个人不能要,这个人杀了二个义父,没有忠诚可言,你肯定认为这个跳出来说忠言的人是为自己好。

    就这样刘备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将刘备划为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曹操的志向是平定天下,至少现在他是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野心的,曹操身边的人才,曹操太清楚了。

    曹操重用一个人之前,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的,不管是说话试探还是派任务,从细节去观察你。

    我写这个伊籍和刘备的对话不过数句,我自己的想法就写一大堆,大家当这种小说就是一个解说型式的,喜欢不喜欢看,我反正也是会写完本的,至于后面会不会再写一本三国穿越小说,以后是肯定会写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继续上面的说,伊籍问刘备许都做了左将军,豫州牧,怎么跑来投靠刘表,刘备表达给伊籍的意思大概是曹操这个人多疑,不是好主公,我这么老实的人,曹操都怀疑我,感觉我是个英雄,就要杀我,幸亏逃得快,不然就被曹操做掉了。

    伊籍也觉得刘备有处世智慧,有仁义,有领导能力,伊籍自诩没有治世之才,但是跟着刘备混,哪天刘备混得风声水起,自己肯定也能捞个重要的职位来干。

    刘备现在混得不如意,不代表他以后不会出头,所以现在交好,以后说不定能有所回报,这就是伊籍现在的想法,每次刘表问伊籍刘备什么情况,伊籍也会很中肯为刘备说些好话。

    刘表是不戒意自己的谋士亲近刘备的,伊籍每次回襄阳都会给刘表带来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刘表虽然不重用刘备,只是叫刘备帮他守住门户,但是军资问题上都是足供给刘备的,刘表也不知道怎么去用刘备,这荆州只有数郡,各自有主,自己想给一个刘备太守干干也是有心无力,何况前有张绣投曹,这外来的军阀信任也是要限制的。

    伊籍和刘备问答,徐庶,赵云,关羽在旁陪酒,只听不说,两个说话也是话中有话,伊籍职从刘表,他虽是个人的交情来和见刘备,回去后也会将刘备的一些话转给刘表听,或者哪天刘表问起,他也会受与刘备交谈内容的影响自己的说话立场。

    伊籍若有所思,公元204年,曹操基本平定了冀州,又有并州,幽州,还未平定,曹操忙于平定北方的收尾工作。

    伊籍想了片刻又问道:“主公一直担忧,曹操平定北方后,又会起兵攻打荆州,刘使君以为我等该当如何?”

    伊籍这一问虽是简单,但里面倒有学问,古人交谈知心,也是如此道理。

    伊籍表达的意思,曹操这个人年年征战,好像都没停下来跟哪个诸候谈判的,打黄巾,打袁术,打吕布,打陶谦,打张绣,打袁绍,这北方平定了曹操肯定也会来打荆州的,天下大乱,荆州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方一定,曹操就会发兵来打荆州,问一下你刘备的意思是战还是降。

    这句话肯定不是替刘表问的,如果替刘表来问,肯定会讲刘使君,我等用什么办法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来袭荆州。

    刘备一听就知道伊籍的意思,但又不能直接说是战是降这种话。

    刘备道:“曹操虽为汉相,实为汉贼也,天下英雄皆应讨之。”

    刘备也不客气,直接把曹操定义为汉贼,窃国大盗,当然话可以这样说,表明自己的立场,起兵反抗曹操的都是英雄,不反抗的那是什么雄,我不知道,我忠于汉室,至少很多士人也是忠于汉室的。

    士人分为两派,一派是改朝换代派,一派是兴复汉室,大家都是希望天下一统,但是在谁统一天下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派觉得曹操合适,他力量最大,又奉献帝,其他诸候不服从曹操和献帝的号令,那是搞国家分裂,是国家的头号敌人,至于改朝换代,那得等统一了天下再说。

    另一派觉得曹操是国贼,如果让曹操平定了天下,统一了中原,这个国家就变成了没有什么纲常伦理,就变成了秦始皇那种暴君,独裁者。

    士人在这个时候,是会拿出历史经验来判断时势和历史进程的,即使后世的智库也会拿历史经验来说事,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我们不能犯前面犯过的错误,我们只能让历史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有让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士人思治,百姓思安,这个国家应该由士人来治理,皇帝的权力不能太高,权力独握就成了庸君,庸君身旁就会有奸宦和奸臣当道。

    士人是希望是实现自己的治国理念的,不管寒士还是名士,不管是治理一县,一郡,一州乃至天下,都是希望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实现自我价值。

    士人就分成了两派,各有想法,这两派之中也有务实派,不管是务实派还是理想派,他们同样的以家族的利益为首位,有权了,不管是有名还是有利,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首先一点就是要有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