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民情滔滔

水刀伐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盛唐绿帽公最新章节!

    “保护义仓,保护我们的救命粮食,绝对不能让官府将我们辛苦积攒下来的粮食送与别人。”

    “不错,这义仓里面的粮食都是我们辛苦积攒下来用以度过灾荒的,现在官府将它们用来资助别人,我们将来怎么办。”

    ................................

    扬州城义仓之外,被百姓给围拢的水泄不通,即使周围的衙役们百般劝说,却无一人离去,反倒随着人群的越来越多,场面变得更加的混乱,如果是往日的话,面对这种情况衙役和捕快早就皮鞭,拳脚一拥而上,可今天他们却像是被阉割的鸡仔一样,除了被动的阻拦百姓,不让他们距离义仓过近,其余时间多是无动于衷。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他们和这些扬州百姓医院,在心中也不满意,官府为了救助城外的灾民,动用义仓的粮食,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恐怕许多人也会加入到这些百姓中间。

    有人说,不就是从仓库中征调一些粮食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这样说的人,肯定不了解义仓制度,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从来都是异常坚忍,不到逼不得已也不会起来反抗的华夏百姓,敢于聚集在这里进行抗议。

    义仓制度乃是华夏最重要的仓储制度了,可以说,从隋朝建立开始,直到清朝覆灭才宣告结束,经历一千多年的时间,却经久不衰,甚至于许多朝代,正是靠着义仓的制度,才得以绵延数百年之久,由此可见,义仓制度对于一个封建朝代的重要性。

    义仓制度起始于隋朝,最初之时,乃是隋文帝杨坚有感于西晋之后,数百年时间,中原大地战乱不休,灾祸不断,黎民百姓往往在灾荒之年只能挣扎度日,从而设置的一种制度。

    那就是在平时丰收时节,按照田亩将一定量的粮食,集中存放在一个仓库中,等到灾荒之年,或者一些关键时候,在将这些平时储存起来的粮食,按照当初的定量,返还给百姓,让百姓能够度过一定的灾难。

    这种制度,一经推出,立马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虽然后来隋朝因为隋炀帝的胡作非为,导致国家破灭,可大唐建国之后,却能够在短短时间中,让百弊凋零的天下,重新恢复强盛,依靠的就是这种义仓制度。

    自此,在享受了这义仓制度的好处后,唐朝在建立之初就积极的推行义仓制度,甚至于将义仓制度更加规范化和严格化,唐太宗时期,屡次针对义仓制度下旨,不让官府轻易妄动义仓中的粮食。

    虽然华夏百姓都是坚忍,柔弱的,可当有人真的动摇他们的根本的时候,他们也不是待宰的羔羊,反抗是一定的,所以,在知道官府准备用义仓中的粮食,救助城外的灾民之时,所有扬州城的百姓都不淡定了,即使是原本对于灾民到了无动于衷的人,也难以在保持镇定,毕竟义仓的粮食关系到自己将来的生死存亡,谁也不会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的。

    .........................................

    义仓不远处,一辆华丽的马车静静的屹立在这里,从马车车窗那时不时都会被人撩开一阵,就可以看出来,马车中有人,而那人正在时刻注意着义仓的动静。

    “哈哈哈,都说这狄仁杰为人精明,智计百出,这一次某倒要看看他能够想出什么好办法,万人咒骂,某倒要看看他怎么解决。”一阵大笑声从马车中传了出来。

    “嘿嘿嘿,怎么解决,要么带着城外那五千灾民滚蛋,要么出动府兵驱散那些百姓,你说他会选择哪个,无论他选择哪个,恐怕他的名声就要彻底臭大街了,这一辈子的也不要想在做官了,居然敢道我们扬州捣乱,某就让他知道知道,这扬州是谁的地盘。”另一个声音冷声道。

    “好了,你们呀,这嘴上就是没有一个把门的,这天下的事情,有些是能说不能做,有些是能做不能说,你们倒好,无论能不能做,能不能说,这一痛快,就都说出来了,长久下去,你们最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最好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

    从这三个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到,这次百姓围攻义仓一事,乃是他们在幕后策划的,而能够策划这种大规模行动之人,可见他们的身份绝对不是一般人。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马车中之人的身份在整个扬州,或者说整个南方之地,也是鼎鼎大名之人。

    众所周知,自从魏晋之时,九品中正制后,中国就进入到了世家大族掌控天下的时代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来,无论那个朝廷当政,真正掌控朝廷运作,甚至于是天下归属的都是那些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豪门大族,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千年的王朝,不灭的世家’流传于世了。

    而这一切到了隋唐之时,渐渐有所改变,为了改变天下的风气,或者说为了能够掌控更大的权利,隋朝建立之后,无论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都在变相的削弱那些豪门大族的势力,隋炀帝开科取士,建立科举制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可惜的是,隋炀帝是有心无力,因为自己的野心过于庞大,而性格却和野心不成正比,导致一个庞大的隋朝,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幸而,继承了隋朝之后,大唐浴火重生,而唐太宗这个千古一君的当政,更是继承了隋朝的政策,更大力度的开始打压起了豪门大族,经过数十年的打压,到了现在,整个大唐虽然豪门大族命身在外,却也已经名存实亡了,无论是曾经天下第一的郑家,还是实力强大的王家,都已经日渐落幕。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随着百十年的打压,豪门大族是有所没落,可相对于的,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天下闻名的大家族,或者说,受影响最大的是北方的豪门大族,毕竟在当时,真正的精华都在北方,南方在大多是人眼中,只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已,即使这些年来南方有所发展,却还是不放在众人眼中,所以对于一些各地的家族特别是出于江南之地的世家大族来说,影响并不大,甚至于,因为那些大家族的退让,让这些各地的家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熊,叶,温三家就是如此。

    这三家在唐朝之前,原本只是地方上的小地主,家中也有数百亩的土地,不说家财万贯,可也是衣食无忧,按理来说,这种小家族,在整个天下来说,简直就是多不胜数,怎么会在短短数十年中成为雄霸扬州城的大家族呢,毕竟在唐朝事情,并不像后世,找对一个好项目,就马上能够从一个穷屌丝变成豪富之人。

    原因就在于这三家在关键时候站对了位置,隋末时期,天下大乱,有人是为了生存,也有人的为了各自的抱负,无论如何,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反王相继揭竿而起,华夏大地上又一次的变得硝烟满地,而这这数十家反王之中,真正算是有实力的只有区区数家,河,南的瓦岗寨,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扶威。

    在李唐没有起兵之前,这三家算是实力最雄厚,也是最有希望能够取代隋朝,建立新的王朝的诸侯了,也正是如此,当时的许多豪门大族和有识之士,纷纷投奔在他们的麾下,而熊,叶,温这三家的祖先就是在那个时候投靠的江南杜扶威。

    这三家虽然实力弱小,却确实是一些胆大包天之人,如果是正常投靠的话,像是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被杜扶威所重视,所以,三家人经过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相助杜扶威偷袭江都城,拿下了这座交通要道,以此确定了杜扶威在江淮的稳定地位。

    付出与回报总是相辅相成的,立下如此大功,杜扶威不仅重重奖赏了熊叶温三家,还将军中所需之一切后勤之物,全部交由三家打理,借此契机,熊叶温三家迅速壮大,数年间就获得了巨量的财富,成为一方豪门。

    而后,在杜扶威臣服于大唐之后,熊叶温三家又积极向李唐靠拢,特别是后来杜扶威的部将辅公祏重新起兵对抗李唐之时,熊叶温三家利用自己在江淮之地的影响力,联络唐军,迅速的剿灭了辅公祏叛乱,从而得到了李唐的器重。

    时至今日,熊叶温三家已经传到了第三代手上,熊家熊武,叶家叶文轩,文家温子高,就是当今三家的家主,因为三家那种特殊的关系,三家虽然有所区分,可三家子弟却堪比亲兄弟,正是依靠着三家的团结合作,让他们成为了整个江淮之地最强大的豪门。

    “四郎,你说那个消息可靠吗,这次朝廷安排这些灾民南下就食,真的是北方那些大户,想要对付我们的手段吗?”三人中,熊武在家中排行老四,年纪在他们三人中却是最大的,在加上熊武平时颇有智谋,久而久之,无形中,他就成了这三人的头脑,叶文轩和温子高遇事都会向他询问。

    “怎么,莫非你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温九郎怕了不成。”说话的是叶文轩,在三人中,他年纪最小,今年不足三十岁,所以平时的时候做事最大胆,可有时候却会过于毛糙,不够沉稳。

    “哼,怕,我温九什么时候怕过,只是做事却不是吃酒,吃多一些吃少一些无关系,我们虽然在扬州甚至于在江淮都有些势力,却还不足以和朝廷对抗,朝廷如果真的想对付我们,我们逼不得已,只能冒险行事,可如果这件事不是朝廷本意的话,我们这么做,可是会自己招来灾祸的。”温子高冷哼道。

    “九郎说的不错,万事小心一点是永远不会错的,只是,这件事不用怀疑了,某已经再三向一些大员询问过了,他们都做出了回答,原本朝廷大员是不同意那些灾民南下的,可狄仁杰却向他们承诺,一定会让他们在南方得到远多于北方的利益,这才让那些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代表同意了这个要求,所以。

    我们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全力以赴的破坏这个计划,否则的话,等待我们的将是灭顶之灾,我们要让北方那些侉子知道,我们南方人也不会好欺负的。再说了,事到如今,做都做了,反悔还有用吗?”熊武依然满脸无神的说道。

    熊武此言不亚于做出了最后的总结,而温子高和叶文轩也不再吭声,一时间除了外面不断传来的嘶喊声,再也没有别的声音存在。

    “四郎,现在第一步已经完成,我们要不要在进一步行动,那狄仁杰毕竟是究竟官场之人,万一他真的瓦解了义仓之围,我们.......”沉默半晌后,温子高问道。

    “九郎,只管放心,如果那狄仁杰识趣的话,老老实实打道回府,那就罢了,如果他不识趣,某就接着和他玩下去,在这扬州之地,我还不相信对付不了一个无兵无权的御史。”熊武颇为自信的说道。

    ...................................

    扬州刺史府

    听完了官员义仓的禀告后,在场的所有官吏纷纷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所有人都在悄悄的打量着主座上的钦差狄仁杰。

    当然了,这也是这些官吏表面上的样子而已,除了少数外地官员,或者真心想要做些事情的官吏之外,大多数官吏心中都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看待这件事的。

    古往今来,官员做官为的都是政绩,毕竟有了政绩才能够不断高升,何为政绩,地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就算真的出了事情,官吏们为了政绩,往往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生怕一时不慎,让自己受到责难,影响了仕途,从史书中就能够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为了自己的政绩和乌纱帽,让诸多百姓吃苦受难,最后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灾难。

    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