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集:煮酒论英雄

五陵少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目标瓦良格最新章节!

    第二天晚上,特里森履行诺言,请谢部长、朱部长还有龙镇海吃饭,外加一个翻译。

    席间得知,特里森一定要比年龄的原因是,他认为年纪大的比较占有优势,看来论资排辈也不是东方文化的传统。不过俄罗斯人到了中年以后,这面相老得快,所以特里森觉得对面皮肤细腻,头发旺盛,一定比自己年轻,没想到栽了跟头。

    “要不要我送您几瓶生发剂?中国有个章光101,听说效果还不错。”谢部长打趣说。

    “真的?真的有?”特里森将信将疑。

    谢部长说:“有,下次我给您带几瓶,都是中药做的,没什么副作用,您可以试试。”

    特里森万分感谢。也是,就他那犹如戈壁荒山似的头顶,找个小蜜都困难,空有个总经理的头衔罢了。

    不过饭桌归饭桌,谈判场上的特里森,依旧是犀利非常,经常跟谢部长争得面红耳赤。当然,面红的始终是他,谢部长的脸,万年不变。

    经过2个月左右的来回谈判,双方的焦点落到几个具体问题上。

    第一是还要不要再买一部分成品的苏-27。

    “你们不能指望就买24架苏-27,我们就把生产线卖给你们,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好事!”特里森气鼓鼓的说。

    在国际军机的贸易中,卖成品和卖生产线是两种主要方式。一般来说,卖生产线的,两国关系一般比较好,而且买家已经购买了一定数量的飞机。买家之所以要买生产线,一方面是自己生产的东西比较放心,万一出现战争等不测事件,东西在自己手里把稳些。当然印度阿三产的除外。

    另一方面,生产线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本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尤其是加工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也是很多买家一定要引入生产线的原因。比如日本买了F-35的生产线,埃及买了中国K-8的生产线。前提是,买家必须要有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所以,你不会听到越南,或者缅甸买飞机生产线的新闻。

    “我们不会占贵国的便宜,在引进生产线之前,我们会购买第二批苏-27,前提是你们能及时供货。”谢部长很平静的说,“出国前,我已经得到授权。”

    “噢?”特里森一听到这个就来了精神,“如果是这样,生产线的出口可以考虑。你们第二批准备买多少?”不光是他,俄方代表团其他人也都精神一振,纷纷直起身子。

    谢部长说:“和第一批一样,24架,装备一个团。”

    特里森一听就直摇头,“太少了,你们两批才48架,还不够一个航空兵师装备的呢。

    “那你们想要多少?”谢部长问了一句。

    这时候俄方的副代表说了一句,“至少再买一个师的,72架!”

    特里森点点头,“对,你们两批一共买96架,我们才能考虑出售生产线。”

    “那不可能,我们只会再买24架。”

    双方就僵持在这里。

    第二就是生产线要花几年时间建成。这是要写进协议的。时间越长,俄方的责任越轻。

    特里森摇晃着圆圆的脑袋,几缕可以数得清数量的头发耷拉在眼前,他马上用手把它们拨弄上去。

    “你们至少要6年花才能把生产线建起来。”

    “不可能花那么久,”谢部长的语气斩钉截铁,“至多5年,生产线就要建成。”

    特里森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一样,“5年?您在开玩笑吧?中国现在还在生产米格-21,你们难道认为生产苏-27和米格-21是一回事吗?”特里森说完,俄方代表团的其他人都笑了。

    特里森说的米格-21,在中国就是歼-7。当时准备建设苏-27生产线的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歼-8,当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歼-7主要在成都的132厂生产。当时歼-7的深度改型,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刚刚服役。至于俄罗斯,米格-21早在年就停产了。

    这时候朱部长发话了。“中国航空工业有很好的基础,毕竟,从1956年开始,我们已经干了近40年。”朱部长话锋一转,“都说我们是前苏联的学生,如果学生没用,那是不是说师父水平也不怎么样?”

    这话说得真有水平,俄方代表团鸦雀无声,没法反驳。

    第三,就是用多少架苏-27的零部件打通生产线的问题。所谓打通生产线,意思是经过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发现生产线在安装、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固化状态,实现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当然,打通生产线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零部件试生产,这也是生产线建设的成本。打通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俄罗斯卖的散件数量就越多,而中方得到的合格成品数量就越少。

    谢部长坚持,打通生产线所需的飞机散件数量不能超过15架。超过这个数量,不仅成本难以接受,时间也耽搁不起。

    “不行,我对你们的生产技术缺乏信心,我认为至少20架。”特里森又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20架,总共才200架的量,10%都来试生产了,中国人哪那么有钱。

    几个关键问题卡在那里,双方谁也不让步。特里森脑子一转,想了个招。

    “谢,我们谈了这么久,也做了大量工作,既然我们是东道主,理应招待你们,这样,下午不谈了,晚上我们在索菲亚酒店招待中方谈判组,大家放松一下,您看怎么样?”

    “行!客随主便,我们也尝尝俄罗斯的美食!”谢部长很爽快的答应了。

    都说中国有酒文化,当然有,只是,俄罗斯好像也有,而且好像这文化氛围一点也不差。特里森的如意算盘是,在酒桌上把中国人打倒,自然会影响他们在谈判桌上的气势。他的底气,当然是老毛子的酒量。

    比拼文化底蕴的时候到了。

    谢部长跟朱部长和龙镇海一合计,这酒席八成就是个鸿门宴,肯定是拼酒的。

    谢部长把谈判小组所有人叫到一起,下了死命令,“谈判桌上不能输,酒桌上也不能输!”

    晚上6点,索菲亚大酒店,特里森直接包了一个大厅,总共5桌,2桌俄方小组,2桌中方小组,1桌中俄双方领导混坐。

    每个桌子上都放了10瓶伏特加。

    特里森先致辞,大意是这场酒来得太迟了。龙镇海心想,太迟?你这是没辙了吧?

    简短的寒暄之后,双方就开始推杯换盏了。按事先布置的战术,中方人员先大口吃菜,越多越好。一边吃菜一边竖大拇指,意思是俄罗斯美食棒极啦!俺们好羡慕哦!

    十分钟美食吃好,让俄国佬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朱部长先跟特里森干了一杯。然后拿着一瓶伏特加,端着酒杯,来到旁边俄方一桌。

    “来!同志们!我们挨个来!”

    朱部长打了一圈,连着喝了10杯,然后跟没事一样回到位子上,冲特里森笑笑,“总经理先生,这酒不错!”

    那意思是,该你了。

    特里森没想到朱部长腿不晃头不摇,心想,这哥们看着挺斯文,酒量可以啊?那我也不能输了场面。

    特里森照样来到中方一桌,也是一口气10杯,喝完脸色铁青,瞬间又变红了。

    在场的中国人起哄,“总经理厉害!好酒量!”

    俄国人也跟着起哄,纷纷鼓掌吹口哨。

    特里森心里骂着:“混蛋,光我一个人吗?你们不上啊?”

    接下来陈部长上了,换了一桌,又是连着10杯。没办法,特里森只好让自己的副手也上。打了平手后,接下来龙镇海粉墨登场。

    龙镇海直接拿着酒瓶,杯子都不用,直接两桌20杯,一瓶喝完。

    在场的老毛子都傻了。

    特里森让自己的另一个副组长上,结果第二桌不到一半,爷们就倒地了。

    谢部长哈哈大笑,对特里森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历史故事,两个将军用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总经理先生,我们今天也来效仿一下古人如何?”

    特里森满脸通红,根本没听清谢部长说什么。

    朱部长直接把他面前的酒倒满,碰了一下,一仰头把自己的全喝了。然后把杯子倒过来,示意滴酒不剩。

    特里森接下去只有接招的份了。没过一会,他就拉着酒店的服务员跳舞,谁也拦不住。

    当天晚上,有一半的俄方代表是别人抬出去的。特里森直接睡到第二天下午才起来。要不是自己的太太冲他发火,估计他还得睡到第二天。

    “我怎么在这里?安娜?”

    “这是你家!哦!上帝啊!昨天你喝的跟个死猪似的,吐得家里到处都是!我真应该拿刀剁了你!”

    而当晚中方谈判组回去后,谢部长拿出一个盒子,对龙镇海说:

    “这海王金樽,效果还不错吧?去年才出来的新品啊!”

    业界良心。

    第二天的谈判桌,对面的俄方代表一个个都抬不起头来,特里森更像一个斗败了的公鸡,原有的气势荡然无存。

    接下来的谈判非常顺利。一个月后,谈判改在北京进行,原则协议接近完成,技术细节谈判也在同时进行。

    在谈判的最后一天,俄方翻译来找谢部长,说特里森想跟他见见面。

    谢部长不知道有什么事,就跟翻译去了。

    直到很晚,谢部长才回到驻地,朱部长和龙镇海赶紧问他特里森找他什么事。

    “我们可能有麻烦了。”

    谢部长一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