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重生都市炼气士最新章节!
前面参加三国比赛的队伍都差不多写完了,打电话联系人的贺老还是了无头绪,作为东道主的贺老无奈只好准备亲自下场。
已经逼上梁山的贺老拿起笔,凝神静气,一挥而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好!”周围观看的人大都是真正懂得书法的人,能看到这么好的书法,他们怎么会不欢呼雷动?
观看着贺老的书法,已然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笔意,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丝非常玄妙的意境,其中的意韵,甚至直达他们的心灵深处,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之意。
围在前面的井上雄和朴真昌二人看着面前的条幅,眼中充满了浓浓的不敢相信,这整幅书法,比前面所有人,简直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二人在看着这幅书法时,王哲同样也在观看。好几年没看到贺老的书法了,以他现在对书法的理解能力,也能够看出这幅书法的价值,在一个造就不出书法宗师的时代中,又有几人能研究出书法真意,而贺老的这一幅字充满意韵,能够让人产生一丝共鸣的书法,无疑是独树一帜。
超常发挥出百分之二百水平的贺老先生也是兴奋地直搓手,长吁了一口气......就这幅字的水平,不比那几位大书法家差多少了吧?老先生想一下就激动,心想这一下自己有得显摆了!
滨海书协的人员在经过震惊的情绪后,都是大喜过望,开心不已。吴长安等一众市里领导也算松了一口气。
井上雄和朴真昌对望了一眼,朴真昌首先走上旁边的条桌,冷静了片刻,一丝不苟的写了一幅字。周围的棒子国队伍一片叫好,旁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朴真昌的书法也算出类拔萃了。之前要不是有贺老的那一幅字珠玉在前,现场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这时,井上雄朝人群中挥了挥手,早有准备的助手将随身带着的物件掏出来摆在桌前。井上雄洗手更衣,拿出熏香点燃,先是用熏香熏了熏手,然后便静静的跪坐在熏香前,闭起眼默默的祷告。
现场的人群看到这一幕后,立马不买账了,一片轻骂声在大厅中泛滥。
“他在搞些什么?拜神吗?”
“他是在祈求上苍吧!”
不过这一切井上雄浑然不觉,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去理会,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十几分钟后,井上雄才站起来,慢慢地踱到条桌前,如同敬神般的拿起笔来,开始书写。用的是怀素草书,宣纸上笔走龙蛇,大气磅礴。
周围的人细细的看着井上雄写着字,懂些书法的人越看越是心惊,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贺老的眼神里也是不可置信的神色,刚才人群的议论让他心中有些羞愧的感觉,井上雄正在写的这幅字,这书法,就是他都有些自愧不如。
从省城来的陈姓书法家嘴里不由自主的嘀咕着,“怎么可能,这字......怎么可能会是他写的?!”
贺老知道有了井上雄这幅字,已经足以震慑全场了,今天这场比赛,输了!
看着井上雄的字,王哲心想也就这么回事。没有经历过互联网知识大爆炸,现在的人们还是见的少了,后世随便搜搜网上,就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资料。
因为私下里的爱好,重生以来闲暇时王哲也搜集了很多关于书法的书籍,无论中外,从书法的历史起源到演变,各种名人书法字帖。以他强大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掌控,对书法的认知及书写早已超出了任何名家。
对于倭国书法,王哲有过一些了解,也知道随着华国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有部分人崇洋媚外,一些所谓的砖家,开始唱衰华夏书法,抬高倭国书道。
倭国现在对书法的别称“书道”,其实是华夏之前对书法的称呼而已。书道的含义基本等同于书法,但它并不单纯强调书写的技法,也包括修身、养性、悟道等方面的含义。在唐代以前,人们称书法艺术为书道,后因唐人尚法,为强调法度以利于文字规范和传播,所以才改称书法。
书法传入倭国是在七世纪时,当时传入之后,倭国上层人物首先效仿,倭国书法成就最为卓越的有三个人,被倭国人称之谓三笔。
其中最为著名的大书法家是曾留学华夏的空海,号称弘法大师,他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成为倭国书道第一人,其他二人为嵯峨天皇和橘逸势。只不过这三笔再怎么出名,也只限于倭国境内。
王羲之、颜真卿这些书法家,大多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风格的书体,而倭国的各大书法家,基本上都是模仿这些华夏书法大师而成名的。
倭国的书道首先考虑的是艺术构思,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个性,运用想象,形成独特的书法。王哲也曾经看过一些倭国的创新流派的书法,在看到的时候,也只是摇头一笑而已。
倭国所创新出来的一些书法,实在是不值一提,完全脱离了传统书法体系,说是写字,其实称之谓画字更贴切一些。对于汉字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但是艺术加工归艺术加工,称其为书法上的创新,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倭国人自认为写了几年的书法,便可以对书法进行创新,便认为在书法成就上超越了华夏,这种理论实在是让王哲觉得可笑,偏偏国内那些所谓的砖家却是大声叫好。
当然,不能一棍子都打死,在倭国,还是有一些忠于传统的书法家存在的。
那些所谓的砖家言论基本上都是:华夏书法太注重于传统了,华夏书法是在啃老本,没有了发展,缺乏了创新。麻痹的,再创新,你也不能把“针管射墨涂鸦”叫书法啊!
以王哲现在对于书法的研究和了解,可谓是走在了现代很多人的前列。在他的认知中,华夏书法重于传统,没有创新的误区,就在于,书法从来是不需要主动去创新的。
老一辈的书法家都会教育学生,要走正路子,也就是按照前人的书法帖子进行临摹,不要刻意的去创新。书法和绘画雕塑等艺术不同,书法不是一门艺术,只能说它具有艺术性。
书法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的一门书写法则,所以书法不能像艺术那样讲究创新、讲究另类。用书写的法则写出来的东西,终究是要人看懂里面写的是什么,传达的文字是哪些,哪怕是一代草圣张旭,所写出来的书法,也能够让人看懂,而不是一头雾水。
华夏的主流书法,也就是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自从唐宋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的变革。钟、张、羲、献四位著名的书法家开宗立派,确立了二王体系,欧、颜、柳、赵四位书法家又在二王的基础上以不同的风格发展创新了帖学。后世的许多书法家,都只是做一些微弱的创新而已。
也许同姓,王哲偏爱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他现在所写出来的行体,并不是他自己去创新的,而是写久了之后,结合了自身对书法的领悟和了解,以及他个人风格的原因,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一种书体,如果没有对两种书法的极大领悟,就算他想创造,所创造出来的书体,也是无法给人一种吸引力,反而会变得不伦不类。
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对书法有着极大的了解,就去主动的创新,这是不可能的。书法并不是完全不主张创新,而是不主张无根据、无法则的创新。
就像欧、颜、柳、赵四位书法家,所创造出来的帖学,就是在二王的基础上以不同的风格发展出来的,从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中,就可以知道,他们临摹二王的书法达到了什么程度。
一想到所谓砖家说的华夏书法啃老本的话语,王哲就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华夏古代那些书法大家,都是在啃老本的过程中,才逐渐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就连王羲之父子,在刚开始学的也是钟、张、卫三位书法大家。
就在王哲思考的时候,井上雄终于放下了笔。小鬼子领头,一片叫好声响起,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这书法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