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晋王李治

太阳辐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周鼎记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就此事对私下召集朝臣们进行了试探,朝臣们在新储君的人选上再次产生了重大分歧。在大多数人力挺魏王李泰时,司徒长孙无忌、谏议大夫禇遂良等人却强烈反对,他们提出了另一个人选——晋王李治。就在朝野上下认定魏王李泰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时,晋王李治就像一匹政治黑马蓦然闯进人们的视野,晋王像一颗从天而降的拦路石横亘在魏王李泰的面前。李治生于贞观二年,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在嫡出的三个儿子中排行老三,贞观十七年他才十六岁。从幼年起,李治就有“宽仁孝友”之名。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李治是三个嫡子中哭得最惨的,哀慕感动左右,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可在这场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自始至终反对李泰而力挺李治。很显然,大唐帝国的储君桂冠最终之所以落在李治头上,关键就在于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为什么不选择李泰?原因很简单,李泰表现得太过强势了。贞观十七年,李泰已经二十四岁,是一个生活阅历和政治经验都已相对丰富的成年人,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和政治理念。其次,他早已在朝中打造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势力集团,其中多有元勋子弟,如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绍之子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等。可想而知,假如由李泰继承皇位,这帮少壮派就成了拥立新君的首功之臣,而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前朝老臣到时候就只能乖乖地卷铺盖回家,所以长孙无忌必定要反对李泰。而长孙无忌之所以坚决拥立李治,就在于李治年龄小,性格柔弱,易于掌控。在力挺李治的代表人物中,除了长孙无忌外还有一个就是禇遂良。禇遂良是时任谏议大夫。虽然他资历较浅、官阶不高,但却因忠直敢言而深受李世民的器重和赏识。力挺李治的。除了他们之外,在拥护李治的集团中,李世勣也在其中发挥了看似无形但却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世勣早在贞观七年和李治扯上关系的。贞观七年,年仅六岁的李治就被授予并州大都督一职,这么小的毛孩子当然不可能实际到任,因此只能“遥领”。而负责代替李治行使职权的人就是李世勣。他当时的职务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以严格说来,李世勣算得上是晋王李治的“故吏”。到了贞观十七年,大唐的开国名将逐渐凋零——如李靖已七十多岁,早已致仕;尉迟敬德也于贞观十六年淡出现实政治;而侯君集又在此次储君危机中因谋反被诛……在此情况下,李世勣作为帝国屈指可数的军事栋梁,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常人可比。李治虽然平时比较低调,但他背后的这三个帝国大佬可以称得上一个典型的“铁三角”。长孙无忌是元勋老臣的代表。禇遂良是政治新秀的代表。李世勣则是军方人物的代表。面对如此强大的政治力量,李世民又岂能等闲视之!相形之下,李泰背后的势力集团尽管不乏权门之后,可是在李世民眼中却毫无分量。不但毫无分量,而且李世民对那些功臣子弟恰恰颇为反感。在他看来,这帮人基本上就是一些无德无才、只会吃父兄老本的纨绔子弟。假如李泰入继大统,这帮“德义不修”的功臣子弟必然会执掌朝政,到时候不但贞观一朝的政治成果不保,而且李唐社稷的安全与稳定也很可能受到危及。只有让这批元勋故旧辅佐新君、继续执掌朝政,贞观路线才会得到延续,而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王功业才能得到有效的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这些日子,魏王李泰觉得自己活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他听说,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元老极力撺掇皇帝改立晋王,而父皇李世民在上次去他家中后,再无表态,这种局面,怎能不令李泰心急如焚?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眼看已经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李泰又如何能够气定神闲、安之若素?急不可耐的李泰终于乱了方寸,走出了一步臭棋。准确地说,他是忍不住对晋王李治说了一句威胁恐吓的话。而恰恰就是这句话,促成李世民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最终下定了决心——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一天,早朝过后,李泰单独把李治拉到一个阴暗处以一种威胁的口气对他说:“你历来和元昌友善,如今元昌已被处死,你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脑袋?”十六岁的李治当即吓得面无人色,此后天天哭丧着脸,惶惶不可终日。李世民大为奇怪,屡屡追问他原因,李治不得不坦白交代,把李泰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皇帝听。那一刻,李世民的心里忽然掠过一阵强烈的痉挛。他痛苦地意识到——禇遂良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这个李泰一旦登上大位,绝不会放过李治!又想到前几天去看望废太子李承乾时,言语之间不免又大加斥责。李承乾愤愤然地说:“儿臣既为太子,还有何求?皆因李泰暗算,儿臣才不得不与朝臣谋求自安之术,没想到被野心家教唆,撺掇我犯上作乱。今天父皇要是立李泰为太子,就是跳进他的圈套了!”李承乾此语虽有泄愤之嫌,但是却不无道理。它最起码揭露了一点——李泰确实一直都有夺嫡的野心。如果真的立他为太子,那就是对藩王夺嫡的纵容,也等于开启了祸乱之源。李世民的心中已坚定了立李治为太子想法。金色的阳光洒满城廓宫墙,坊间的大鼓在一声声响起,文武大臣们陆陆续续地向顺天门聚拢,许多大臣们惊奇地发现司徒长孙无忌竟然也来了。近几的年来,在皇子们的争嫡过程中,长孙无忌就去终南山求道了,整天穿着一身的道服,读老子的《道德经》,对朝中之事,一概不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不想参与到这李泰和李承乾的夺嫡之争,才故意为之。岑文本见了他一拱说:“长孙大人,少见啊,怎么今儿个连接您也惊动了?”长孙无忌叹了口气说:“唉,谁知道啊,可惜了我哪炉好丹了,我说等炼完了再来,可皇上不答应啊,其实我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来不来也无所谓,朝中的事都有大人们做主不就得了吗?””两人正在说笑,顺天门开了,大臣和皇子们鱼贯着走去,沉甸甸的大门徐徐又合上,大臣无不变色,心想:今天要有大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