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行 第一百五十章 劝教(2)

鼎宗显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寻戏三国最新章节!

    黄寻思虑一番,然后说道。

    “我大吴鼎峙长江而立国,其栋梁支撑大部分为江东世族。这些世族因为田亩众多,人丁繁盛,易于征收兵役,所以成长为江东大族。

    而因中原大乱,南渡江东的士人则成为侨居士人。由此便产生了两个派系,那就是江东大族和侨居士族。

    侨居士族以周瑜、吕蒙、徐盛、鲁肃等为首。其在赤壁之战时大破曹操,由此奠定了我大吴基业。而江东大族在赤壁之战时,一片投降之声,故不为当今陛下所喜。

    后来周瑜、吕蒙、鲁肃、徐盛渐次凋零,刘备携恨而来,欲灭我江东,为关羽报仇。曹丕隔江南望,虎视江东,常有吞噬之意。

    当此之时,陆大都督临难而上,夷陵破备,北上拒丕。从而保有我大吴国土,不失一寸。夷陵一战,陆大都督作为江东大族出身之人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经此一役,侨居士族渐衰,江东大族崛起。故而陛下不得不改变初意,以江东大族为辅政首选。丞相之位立吴郡顾雍,而不立彭城张昭者,正因此也!

    表弟,为兄所言本朝建国之史,你老师可曾教过?”

    孙秀闻言回道:“老师只教授儒家经典,倒未教过本朝国史”。

    黄寻闻言,于是说道。

    “表弟你身为宗室子弟,自当明了国家是如何创建而来。如今江东大族势盛,甚至让陛下感到心忧。所以陛下才以吕壹绳制江东大族。

    表弟,你仔细想想,吕壹所惩治之人是否都是江东大族出身?”

    听到黄寻这么说,孙秀想了想,发现惩治的还真是吴郡士人为多。于是问道。

    “表兄,按你之所言,陛下和江东大族岂不是在争衡度势?”

    “说争衡度势还不太准确。陛下雄才大略,自然是想行汉武帝之政。百官只能俯首听命,而不敢丝毫有违上意。这才是陛下之本意也!”

    “表兄,你在外为将,不在朝廷。如何能察明陛下之本意乎?”

    “所以说表弟,你读书只背文章,不通精义。蜀之诸葛丞相读书,行的是略通其文,但求世用之理。

    诸葛丞相未出仕前,躬耕于陇亩,好读书,但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及出山辅佐刘备,筹略策谋,无一不中。逼得曹操也只能感叹,竟让织席贩履之辈得此大才。

    为兄读先秦诸子经典及太史公《史记》为据,故推测出陛下之意。此需将书中之精义融会贯通,方才能得之。表弟如能做到,则此事易也!”

    “表兄之所言,太过虚妙!这精义到底是何道理,还望表兄以事告知”。

    “也罢,为兄就举事论之。就以汉武帝颁行推恩令来说吧。

    表弟,你也知道武帝颁行推恩令之事。但为何颁行推恩令,你是否知道原因?”

    “表兄,这难不倒我。当时汉朝诸藩亲王,封地跨州连郡,且汉武帝以前有七王之乱。汉武帝为了削弱诸王,故颁行推恩令,以分其地,损其势也!”

    “表弟,这是太史公《史记》之通义,你却当做答案。看来你并不

    明白,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之真正的原因。

    为兄来告诉你,因为汉武帝要集权。汉武帝以前虽有文、景之治,朝政稳定。但朝廷却无法征收诸藩亲王之封地赋税。诸藩亲王在其封地内有征税、兵役、徭役等大权。

    汉景帝在位之时,晁错上疏削藩,酿成七王之乱的大祸。汉武帝正是鉴前代之乱,才推行温和的推恩令,以便让诸藩亲王慢慢被削弱致亡。

    后来汉武帝见时机成熟,一举剥夺了诸藩亲王的征税、兵役、徭役等大权。只留下封地供养诸藩亲王的财权,并派朝廷之官担任诸藩亲王之国相,以为监视。

    那时诸藩亲王已经因推恩令而导致势力分散,无法聚兵作乱。故不能撼动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之政。

    推古及今,我朝陛下,以布衣之身登极至尊之位,自是有非常人之能。但陛下起自寒微,朝中大臣多是与陛下同患难而来,深知陛下布衣寒微之事。故还未有君臣之序。

    张昭倚老,不遵君臣之礼,当面给陛下难堪。潘濬刚而犯上,曾劝陛下停止行猎之事。陛下温言答应,而潘濬意尚未满,竟徒手拆毁陛下车舆之雉羽伞盖。这岂是为臣之道乎?”

    孙秀听到这里顿时不干了,抗声说道。

    “君有过,为臣者当犯颜直谏。潘大人之所为,正是我辈士人之典范。表兄所言,弟绝不能不为之争辩!”

    “表弟,田丰、伍员因谏言而丧命。况袁绍、夫差并非庸主,缘何却要赐死此二人?这个问题,表弟可曾想过?”

    “袁绍、夫差皆是败主。既是败主,当然不会纳忠谏之言。有何可想乎?”

    “为兄就知道表弟你要这么说。太史公曾言:‘不以成败论英雄’。故为项羽立书时作《项羽本纪》,而汉武帝亦许之。表弟,此为何也?”

    “这···。那是因为项羽是汉高祖之对手,汉朝天下从项羽手中夺来,故当然要尊奉项羽。以此突显汉高祖之能也!”

    “表弟能想到这个答案,也确实厉害。不过汉武帝之所以承认项羽,是因为汉武帝之时,匈奴凌虐汉朝。所以汉武帝希望,出现如项羽一般勇猛的人,为汉朝扫平匈奴。

    昔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终引来乐毅投奔。汉武帝承认项羽之地位,也是想让天下之人知晓汉武帝之气魄。这才能引来豪杰猛将投奔,北定匈奴啊!”

    “表兄,你怎么懂这么多道理!这些真是你从书中读来的吗?”

    “表弟这么说,看来已是认可为兄所说之言了?”

    “弟只是对汉武帝承认项羽之事的原因认可了而已。弟还是觉得,君有过,臣当犯颜直谏,虽死亦无憾也!”

    黄寻要被气得动手了,说了这么多。孙秀还是牢牢地被儒家思想禁锢住了,这得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回头啊!

    黄寻想到这里,再次出言说道。

    “表弟,我们说回陛下与朝臣的话题来。你觉得陛下被朝臣当面顶撞,心里是什么滋味?”

    “嗯,陛下不是最后都答应了诸位大人的谏言了吗?

    陛下应该是高兴臣下能随时提出问题,

    让自己改过。从而治理国政,让吴国更加繁盛”。

    对于孙秀的回答,黄寻觉得这已经不是读书读傻了的问题了,而是完全的一个白痴。这要进入仕途,真去劝谏孙权,那铁定是有去无回。

    黄寻于是憋着气说道。

    “作为一国之君,陛下被朝臣骂了。陛下不许打猎,陛下打猎就不行。有打猎的时间,陛下还不如去操持国事。

    然后陛下还笑呵呵地说:‘嗯,爱卿你说的对,我不再打猎了’。然后朝臣说什么,陛下就马上改过。这还算什么国君?

    表弟,陛下可是想学汉武帝,让百官俯首听命的!”

    “表兄,那陛下为什么不当面斥呵这些劝谏的大臣?”

    “表弟,为兄已经说过了。自夷陵之战后,江东大族占有优势,陛下为了权宜之计,所以暂时忍耐。但是现在陛下让吕壹监察百官,贬损吴郡世族官吏。这还不能说明陛下的态度吗?

    如今之陛下,已经过了韬光养晦之时。贬张昭于府邸,废张温为庶人。陛下就是想通过这些事,让这些朝臣明白什么是君臣之序。

    打个比方来说,陛下是东主,朝臣是僮客。东主说话一言九鼎,你身为僮客就得服从东主的话去做。主人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这是不是太过分了。陛下怎么能这样呢?”

    “过分?表弟,陛下这是定君臣之序,让这些朝臣明白尊卑的道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就是要让帝王说话一言九鼎,谁都别想反抗吗!现在这些儒家朝臣却还想着限制陛下的权力,陛下又怎能不怒?

    所以表弟,咱们说回来吕壹的事情。为兄投靠吕壹就是为陛下做事,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表兄若真投靠吕壹,那便是彻底与朝臣作对了。表兄真要如此做?”

    “吕壹的靠山可是陛下,哪个朝臣敢对陛下不满。再说了,为兄出身贫寒,去结交这些江东大族,人家也看不上为兄。

    为兄可不想一辈子在低层当个校尉。所以为兄想要在朝廷出人头地,就必须要走这一条路!”

    “表兄不是准备与步家联姻吗。有步家相助,表兄又何必去投靠吕壹?”

    “唉,为兄费尽心力娶的不过是步家的庶女而已!而且为兄去拜访司空大人,尚需要行些伎俩小谋,司空大人才愿拔冗相见。

    表弟你出身宗室,是不明白为兄这寒门身世之苦的。为兄只有攀附上如吕壹这样的权贵,才能跻身入朝廷之中,以得高官厚禄”。

    “表兄,你的权欲之心为何如此深重?这可大违中庸之礼,尚义之道啊?”

    “表弟,为兄问你,本朝之建国何所由来?”

    “表兄为何有此问,我们不是在探讨陛下之得失吗?”

    “表弟,你读书只看到礼义仁孝,却没看到权谋兵略。本朝太祖武烈帝在汉末之时,之所以能以一介县吏之职,起家成为一郡太守,手拥数万大军,岂依仗礼义仁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