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石阡的民族村寨一

导游黄桂蓉的讲解虽然没有什么起伏跌宕,略显平铺直叙,但讲解吐词很清。

田理麦悄悄对蒋雯雯说道:“雯雯,你觉得小黄的讲解如何?”

“麦,别打岔,听讲解!”

蒋雯雯说道。

导游黄桂蓉继续讲解。

“仡佬族部分古语保存于如今石阡山川村寨名义之中,以仡佬族的古称、自称和他称得名的地名比比皆是。”

导游黄桂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我们石阡保留着丰富的仡佬民俗。

诸如击鼓而歌的娱丧之俗;腊余岁尾的舂傩还愿之俗;过年打糍粑、推绿豆粉等俗;以供粑、蒸粑予测旱涝及若干特殊禁忌之俗;“立春”

时节说春、送财神、“打梁山土地”

之俗;春节玩灯之俗;敬雀、谢土、吃新等节日祭祀之俗;朝拜石崖、洞穴、“赖子石”

之俗;打薅草锣鼓祭祀“秧苗土地神”

之俗;喜唱民歌、山歌之俗;哭嫁和迎早亲之俗;送瓜、送宝、送“菩萨”

等送子之俗;办“祝米酒”

和送穿戴、背围之俗;建房说上梁伏筮、订门伏筮之俗等。

“仡佬族的房屋建筑特色明显,也彰显了西南少数民族突出的建筑特色。

房屋形式主要有“干栏”

、“千脚棚”

、“塌塌房”

等。

而现在石阡仡佬族人则大多住的是木构架穿斗青瓦房。

正房中间是堂屋,供有“香火”

(神龛)以祭天地神灵和祖先,两边是卧室和厨房。

卧室前屋有一火塘,火塘里终年薪火不绝,上面的木栅用作挂腊肉和辣椒等,用烟薰出来的腊肉别有一番风味。

这里也是家人每日就餐处。

每天劳作完毕,全家男女老幼皆围坐休息或闲谈。

亲朋来往亦在火塘旁接待交谈。

屋前为院坝,用作晾晒粮食、衣物等。

院坝左右两边建有厢房,一般为二层楼居建筑,底层供贮存农具和养畜牲之用。

楼上为粮仓、住房。

“仡佬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子穿开襟无领长衫,袖子较长,布扣7至9颗,多至11颗,少数无领俗称破肚衣。

仡佬族女子穿大袖衣服,上衣短及腰,领口,袖口及衣服边沿都绣有花纹或用花布条镶以花边。

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

喜欢穿绣花勾尖尖鞋。

外罩无袖青色长袍,用二、三串珠子悬于颈上以为饰,头上插各种银、铜质装饰品。

“仡佬族妇女善于刺绣。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