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出痘

鹤白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乱世红颜:少帅的夫人最新章节!

    话音刚落,刘虎猛地将她一拉,一只手同时用劲按住她的脑袋,把她逼得趴下身去。邵二姑娘耳朵不由自主地贴紧了地面,于是就听到汽车从远处开过来的轰响。刘虎趴在她旁边,轻声告诉她:“是鬼子的夜间巡逻车。”

    车灯像两只巨大恶魔的眼睛,雪亮雪亮地瞪着过来了。只看见一大片扇形的光区在田野中迅速推移,由远而近,把二姑娘眼前刚刚抽穗的一片麦子照得如同透明,如同一片静止的笔立的绿色玉雕。

    二姑娘听见了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嗵嗵的,把地面震得微微颤抖。她想自己说是胆大,其实还是怕了,不由自主地就怕了。她在地上慢慢地移动手指,指尖刚触到刘虎的一只手,立刻藤蔓般地攀紧不放。

    刘虎心领神会,反过来又把她抓得更紧,一边耳语道:“别慌,距离很远,他们发现不了。”

    说罢,他又还淡淡地开了句玩笑:“鬼子都是近视眼。”

    扇面形的光区果然移向远处,田野慢慢恢复了当初的黑暗,曾经透明如玉雕的麦苗重新成了模糊不清的阴影,在二姑娘身前身后静默无声。刘虎站起来,轻轻拍打着身上的土,说:“没事了。”

    二姑娘便一跳而起,跟着在身上一通乱拍。

    刘虎禁不住夸她:“真是不错,还沉得住气。”

    二姑娘就笑,说:“我真怕他们会停车。”

    两个人约莫又走了个把小时,鼻子已经碰在了竹篱笆上。二姑娘先前以为鬼子要派人看守的,待星光下眯眼一瞄,见篱笆一长排透迄无尽,才知道看守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姑娘旋即伸手试着拔了拔,竹子栽得很深,中间又用竹蔑密密地缠了两箍,要拔动

    其中的一根还真有点费事。

    她转头问刘虎:“怎么办?”

    刘虎说:“用不着拔,我们学三国赤壁大战的办法,用火攻。”

    刘虎变戏法似的,从腰间解下一根粗粗的稻草绳,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废报纸,在手心里团了团,跟草绳缠到一起,放在篱笆根部。他划着火柴,弯腰塞在报纸和草绳的空隙间。

    刹那间,干透的报纸引着草绳,草绳又连带将竹篱笆点燃,火苗在夜空里迅速扩大,往篱笆的两边蔓延,响起了竹竿燃烧时的噼噼啪啪的炸裂声。

    二姑娘大叫道:“着了着了!”

    这边一着,就见远远近近好几处地方都有了火光。原来刘虎手中的火是个信号,约好了一条线上同时行动的。

    二姑娘被燃烧的大火弄得十分兴奋,直想沿火墙奔过去,与其它几组的人胜利会合。此时刘虎喝道:“二姑娘快跑!”

    起初,二姑娘不知怎么回事,被刘虎用劲一拉,糊里糊涂跟着他就跑。刚跑出十几米远,背后子弹已经打过来了,嗖嗖地贴着头皮飞过去,有的几乎就在离身边不远处钻进地皮。

    实则,邵家二姑娘倒也不知道怕,一边跑,一边还回头看那子弹到底从哪儿射出来的。刘虎看看不行,子弹挺密,这女人又傻傻地不会躲避,跑下去难免不被伤着。

    于是他灵机一动,原地一个转身,拉了二姑娘往一旁又一阵跑。跑到篱笆墙上两处火光的中间,果然再没有子弹飞过来了。

    原来鬼子弄不清虚实,不知道对方出动了多少人马来破坏竹篱笆,黑暗中哪里敢贸然行动,只得往火光燃烧处胡乱打一阵枪罢了。

    刘虎和二姑娘在镇子外面刚才分手的地方等了一小会儿,几组人员很快就来拢会齐。刘虎一查点人数,竟无一伤亡,真是皆大欢喜。

    不幸的是第二天传来消息,鬼子恼羞成怒,在他们的封锁区内大肆报复,抓了十几个有“通敌”嫌疑的老百姓,用刺刀把他们的脑袋割了,挂在重新修补好的竹篱笆上,以示警告。

    一个老太太不要命地扑上去摘她儿子的脑袋,鬼子从后面随手一枪,把老太大的身子打得飞过篱笆墙,落在墙外一片乱坟岗上。立刻奔过来几条野狗,眨眼间把老太太的尸身撕碎嚼光。

    人们眼睁睁看着,竟没法过墙去赶开野狗,胆小心慈的女人们受不得这份惨烈,当场就昏晕了几个。

    这样一来,民间对于日本人的怨愤也便跟着更大了。

    初春,刚从田野里萌出一点意思,缘君又病倒了,这回是出天花。丹尼尔第一个来瞧了,说这事还得看缘君自个的意志力,这痘能不能发出来。若是发好了,那便就没什么事情了,还能增强抵抗力。

    奶妈站在一旁,拉着茹云说道:“烧柱香罢。”

    茹云原本没这些讲究,如今实在急得不成,那也便就去街上临时买了香,将香炉供好,按着本地习俗奉上了痘花娘娘。

    茹云一天几次地察看缘君的前胸后背、手心脚心,总不见有什么症候出来。孩子却憋得难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又流鼻涕又淌眼泪。秋白原来都在外头忙,听到缘君的事情,自然也没了心思,抽空回家,找着茹云问:“怕是要吃点发物?”

    茹云发愁道:“丹尼尔都看过了,只能靠孩子自己扛住了。况且如今上哪儿能找到发物呢?东面的海货进不来,街面上也见不着个小鱼小虾的,季节不对呢。”

    秋白听在心里,也不跟茹云招呼,抓两把麸皮,拿了鱼竿,到串场河边钓鱼去了。自从串场河出现了日本人的汽艇,这里已经没人钓鱼了。茹云自然是不肯让秋白去冒险的,吃不吃鱼虾的是个小事,万一碰上日本人,把条命送了,值还是不值?

    秋白咬了咬牙,望见鱼竿就搁在了屋檐下,已经积了厚厚一层灰。

    初春多雨,河边的淤泥滑得像泼了油。秋白自然有他对付的办法:他随身带了好几个稻草把子,隔不远扔上一个,脚踩在稻草把子上,又软又干爽,真是妙极。

    秋白久不摸鱼竿,手未免有点发痒,因而心情就很迫切。

    也活该他今天运气好,几把麸皮撒下去,河面上已经现出了圈圈波纹,看得见探出水面吞食麸皮的圆圆的鱼嘴巴。

    陶秋白不久觉得手里的钓竿发沉,被什么东西拽得一耸一耸。他轻轻往回拉,竟拉不动——是条大鱼呢!他小心翼翼,生怕把钓鱼线拉断了,就有经验地松了鱼线,任凭那大鱼拖着在河中挣扎。

    鱼也刁滑,偏往那水深的地方游。陶秋白此时几乎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不觉就跟着大鱼下了水,连鞋带裤子往河中走出好几步,膝盖以上的部位全都湿透。

    初春的河水冰凉刺骨,秋白当时没怎么觉得,上岸之后才发现腿麻了,一屁股瘫坐在河滩上动弹不了。最后还是秋白半天没回来,茹云请赵老爹出去帮忙找,这才把他架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