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少林寺的外交家

野生QQ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航海霸业之古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大明海军第29舰队,正扬帆疾驰于东海之上。

    舰队指挥是年方20岁的女将戚蓝,她是现任山东都司指挥同知戚景通将军的小女儿。

    也是由于刘贵妃特殊关照的原因,加上她在麻湾海战中的突出立功表现,给予了此次升职。

    她此次是奉两府(相府、帅府)之命,前往日本战场助战的,他的舰队是清一色的超大福船,载有从公国进口以及松江兵工厂出品的火炮2400多门,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公国的兵工厂有诸如“车床”、“冲压”等多项专利,使用的是集约化流水线工作模式,产品当然品种又多、质量又好;加上刘贵妃的面子,各部都卖力讨好,因此不但29舰队船大炮坚,而且水手和炮弁足有一半是老兵。

    戚蓝的旗舰,是福建泉州船厂出品的新二千料大号福船,总长19.12丈(61.2米),水线长16.56丈(53米),船宽4.31丈(13.8米),水线宽13米,舱深1.57丈(4.**米),设计吃水3.9米,排水量1175吨。

    这艘船是宝船复建的基型,已经有了7种不同的式样,正紧张的测试之中。而首艘复建的宝船已经在南京龙江船厂开工,确定称号为“駮型船”。

    駮是山海经中的怪物,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有一只角,拥有老虎的牙爪,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专吃老虎和豹子,饲养它就可以抵御千军万马。

    戚蓝自己也有些担心,拥有这种型号的旗舰,很容易被言官**,尤其是他们知道武定王的座舰竟然比自己的“青熊号”还要小的时候。

    不过她的奏折却被刘贵妃驳回了,刘良女说,只要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令百姓欢悦,国家富强,“岂惜大船乎?”

    同样,给29舰队配备如此强劲的战舰,当然也是额外附加条件的,刘贵妃从南京第一军官训备中心拨了一名刚刚毕业的女性给她当副官,并要戚蓝多加注意此女的安全。

    戚蓝并不知道这个女孩是谁,不过,她发现这位叫徐清卿的女子同样也是个海军战略方面的天才,她现任千户副提督,负责炮弁训练和武器养护。

    “30**流试射一次!”戚蓝手持望远镜,仔细地察看着远处海面,又轻轻地瞥了一眼旗杆上的迎风转动的铁制风车,那是全凭感觉的简陋而实用的风速仪,“仰角三分七,偏东四分!”

    徐清卿赶紧在铜管前大声复述着船长的命令。

    她虽然是魏国公徐天赐的女儿,但瞒着家里报名军校之后,竟然很快便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送到了第一军官训练中心。此后在大哥徐继勋的屡屡苦劝下,仍然不悔初衷,终于惊动了刘贵妃。后者接见魏国公探知此事,又问过了徐清卿的愿望。小女孩当然是愿意进入军旅,于是她马上被任命为戚蓝舰队的副官,这个任命也使得魏国公徐天赐气得一个多月没有出家门,还对徐清卿的母亲罕有地发了通火,好在魏国公夫人也不是好惹的,一句“还不是你宠的?”就说得徐天赐哑口无言。

    一顿零零落落的炮弹往一群不长眼的海盗舰队砸去,经过大明国海军和公国海军的配合及整治之下,*海域附近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像今天这样突然冒出来两条破船挂着海盗旗昏头昏脑来抢战舰队的情况,真是偶然中的偶然!

    戚蓝对射击间隔的时间非常不满意,她命令自己特训出来的亲兵们,在近距离三发命中歼灭了这股海盗以后,便把炮弁长叫到甲板上,狠狠地训了一通。

    “戚姐,您是不是骂得过狠了一些?”

    徐清卿并不常见戚蓝如此凶狠的一面,她觉得那些炮弁们做得已经非常出色了,至少,29舰队在常规训练中,总是在海军都督衙门里名列前茅的。

    戚蓝微微皱起了眉头,“徐千户,在正式场合,请称呼我官名!”

    徐清卿吓得吐了吐舌头,露出讨好的笑颜,“戚大将军,戚元帅……”

    戚蓝无可奈何地瞪了她一眼,随即才忧心忡忡地说道:“你觉得我凶吗?”

    徐清卿连忙摇头,她可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惹得对方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你是没见过王爷那些番兵舰队的厉害,十月点兵松江,我曾在海上参加会操,看见过那些番人舰队出神入化的火炮战术,在掩护作战时,三条战舰竟布置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一举击沉二十多艘靶船,连都指挥佥事达大人都深为钦佩,连说卡奥大人的舰队果然是海上第一流的猛兽。”

    “戚姐您说的又是达乌德大人吧?”

    “嗯?”

    “您像是对达大人有意思呢,总是念念不忘!”

    戚蓝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你别瞎说,怎么什么话到你的嘴里,就会变得如此油滑放肆呢?别说达大人是个番子,他年纪也这么大了,可以当你爷爷了呢!”

    “咱家的老祖宗啊,才不会像他呢!”徐清卿一撇嘴,心说我们可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代,那可是太祖陛下都深为倚重的超级勇士呢!

    “清卿,你到底是哪家的孩子?”戚蓝听到她这话里有话,也再次被勾起了好奇心。

    “戚姐,你别问啦,你知道的娘娘都告诉过你了!”徐清卿嬉笑着跑开,“我要去检查弹药舱了,回见!”

    她假装看不见戚蓝那跺脚薄嗔的模样,一溜烟跑下了甲板。

    29舰队共有37条船,现在还多了4条运输船,总共载运粮食210万石,运输船中还有2800多位移民,这些移民都是从最近被攻伐下来的凤阳留守司迁徙来的。

    当初留着凤阳不攻,是大胖子成奉的意思,他认为凤阳毕竟是朱氏祖陵,朱元璋时还曾想定都在那里,不过后来突然废弃了即使是这样,当成奉生俘留守司的留守中官丘德以及长官林舟,并且拜祭过明祖陵之后,成奉才惊讶地发现,果然传言无误,中都的土木工程比起南京来还要豪华、精美得多,废弃后仍能见到雄伟壮阔的皇城气像。

    大明国那些犯错的官员和贵族,多半会被罚到凤阳来生产劳动,有时一次多达万人,从这里挑选移民根本没有后顾之忧,于是当王爷的诏令一到,成奉立刻就完成了属于他的那份使命。

    现在,明军已经攻略了山东、河南,都督同知马永以连败敌军、斩首万余、全领山东的辉煌战绩,实授正二品金吾将军,赐勋上护军。

    河南总兵许泰进军山东,连克峄县、滕县、邹县等诸城,与马永合兵攻击兖州府。此后,他突然转道西南,穿越山东单县和曹县之间,从河南考城北岸渡过黄河,一举破城,之后取得葛冈、孙禄口、桃源集、小坝、凤池口等地,直趋归德府城下,归德知府李永安开城投降。然而,当志得意满的许泰西进军睢州时,却被睢阳卫指挥使李元进率兵阻挡,其人指挥少数游骑,神出鬼没,在广袤平原上不断袭扰对手,还一夜奔袭数百里,攻占商丘,焚毁了许军粮草仓库,逼得他不得不走还归德,递表请援。

    此后,祝枝山亲自走马李永安处,和他一起出面至睢阳卫大营,居然劝说了李永安本家侄子投降,李元进立刻被成奉封为河南副总兵,协助许泰进军。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听说李元进投降南军,河南各地纷纷开城,甚至前一阵子还焦头烂额的武状元许泰,没多久便屁颠颠、兴冲冲地抢到了头功,甚至比马永克复山东的效率还高。

    许泰因此被加封为五军都督同知。

    周正素那一路虽然出发晚了,但因为刘贵妃的关照,反而兵精粮足,加上此人智勇兼备,又执掌着情报特务机关锦衣卫,很快便从迎来了四川各部投降的*,周正素在文征明的建议之下稳扎稳打,每到一地,必然查纠官员违纪、打压地方豪族、给农民象征性地赏赐土地等等,四川天府之国,罕有旱涝灾害,但当地世家的势力实在是过于庞大,民间甚至有只知各地豪族而不知官府的事情。

    针对这种情况,塞拉弗在周正素出兵前给过他一封信。

    周正素因此带着新成立的“南京火器局”的队伍出征了,于路凿洞炸山,动用征募的役力取石铺路,虽然进度慢,但很快效果就凸显了,由于他道路铺设进展顺利,跟进的商家马队纷纷带来了大量交易,蜀中原产的珍品也被不断运输出去。“王府十六联号”、“恭和记”等超级大商家立刻开始抢占四川的市场,他们不惜工本在当地招募役力,顺着火器局事先炸好的通道开始填土筑基、制造相当平整而安全的官道,因为按照《专利法》等相关规定,如果是民间出资的官道,允许在一段时间内在道路上设卡收费,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实在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交通产业的最大诱惑。

    可惜,唯独伍文定一路,走得并不顺当。由于大明国向来重视陕西等地边境防务,尤其朱厚照屡次“视察”畿辅重地宣府,还将京卫与边防军进行轮换,造成靼鞑人数年未敢犯边。

    也就是这里,当属杨廷等人着重防备的所在。伍文定10万大军,被阻西安,8万边军部队,从四面八方往陕西府治赶过来,几位边防军官如甘肃游击将军周尚文、榆林卫指挥使梁震等,都是长年与靼鞑人作战的名将,伍文定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虽然从战略方面讲,伍文定不落下风,但战术应变方面就灵活不足了,几次作战,伍部伤亡千余,于是不得已回军河南。恰逢潼关守将钱介向许泰军请降,伍文定才得以屯军关内,闭门谢战。

    成奉听到这个消息,也只能立刻筹集更多的粮草,亲率大军20万,增援陕西。

    “原来是徐小姐。”

    徐清卿正倚在一个炮门边想着心事,忽然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哦,印能大师啊!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一个穿着高僧袈裟、白眉长须的老和尚双手合什,垂目宣了声佛号,“徐小姐,这里没有旁人,贫僧能否敢问,尊父是魏公乎?”

    徐清卿心头大讶,连忙跳了起来,“嘘,老和尚你轻点!你怎么会知道的?”

    印能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贫僧曾会过尊父,与论佛道经日,魏国公文学出众,博才多识,贫僧是十分佩服的。”

    徐清卿小嘴一撇,“你这个老和尚,又文不对题了,我可没告诉过你我是魏国公的女儿,你是怎么猜得到的?”

    印能不禁失笑,“徐小姐,你父亲和你容貌相像,加上贫僧又知道您是刘贵妃安排到舰队里的,两下一印证,也就猜着了。”

    徐清卿睁大了眼睛,“老和尚,你真可以去做探子啦!不对,你又是怎么知道我是娘娘安排来的呢?”

    印能回道:“我少林拳术向传军中教习,人脉颇广,因此要打听一些事情不难办到。”

    徐清卿有点生气地嘟起了小嘴,她伸手去拉印能和尚的长长胡须,“老和尚,你揭出我的秘密,肯定是想要挟我!说,你有什么事要我办的?”

    印能苦笑起来,并没有避开她的魔爪,“徐小姐,请原谅贫僧的失礼,贫僧的确有求于小姐。”

    徐清卿放开了他,哼了一声,“那就到我那里去谈吧。”她带着老和尚穿越整个甲板,炮弁和水手们看到他们,都颇觉不伦不类,徐清卿则大大咧咧地骂开了,“看什么看,没见过吗?”

    走到自己的舱房里,徐清卿没好气地在自己军官柜的密封钢屉里取了块热炭,塞进一个铁手炉里,船上是不准动用明火取暖的,连这种装炭的封闭钢屉,都不是标配,只有少数高级军官才能使用,每天至少还要被检查两次。

    “有什么事快说吧,我就不请你坐了。”徐清卿口气很差,她很怕被人知道自己的家世,因为在大明国里,魏国公并不能代表什么,徐达的后代反而不能统兵了,因为担心武将反叛,徐家数代都被投闲置散,空有才华只能吟诗作赋。

    徐清卿能做到领军千户,她自己是惊喜,而徐天赐、徐继勋等徐家的男性则非常意外和疑惑。他们都在拭目以待,看看武定王到底是不是真的允许徐家后人重出江湖。因此,徐清卿的身份问题也受到魏国公和贵妃的重视,徐清卿离京以前,她的大哥再三叮嘱她不能泄露出身份,而徐清卿的确做到了,甚至连她最要好的戚姐也没说。

    可是,现在这个秘密竟然被一个老和尚猜中了,这个老和尚还是不请自来去日本求见武定王的,真让徐家小姐气得要咬断了银牙。

    印能也不介意,只是双手合什,微微一笑,“贫僧绝不会将此事乱说,不然便是犯了佛门戒律,望徐小姐见谅。”

    “到底什么事,说吧?”徐清卿捂着手,心下稍安,也示意老和尚坐下来讲话。

    “阿弥陀佛,徐小姐,贫僧从河南来,拜见过山陕经略李光翰,问起武定王师门之事,徐小姐也许已经知道,殿下原是武当祖师玄玄子的亲传弟子,现又执武当掌教长老之牛耳,督率江西重兵,围捕龙虎山正一嗣教,撤‘天师府’等机构,又以谋反罪论处故‘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张彦以下390名有奇!此事令天下震动,我少林与诸佛门弟子,因此立刻着贫僧前来参觐武定王殿下,以佛理化之,希望能澄清事实,以解干戈。”

    徐清卿可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她眼珠一转,就知道印能老和尚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少林寺在大明国可以算地位不俗了,由于边乱,少林武僧屡屡教授军中习武,又有投身报国戍边立功的,多不胜数。但是和道教一比,却又明显低人一头,人家武当教主乃是几任天子的老师,正一嗣教更是天师,弘治帝还曾把宗亲的女儿嫁给过天师,这种关系莫说少林,连等闲的京畿官员都没得比。

    于是,在龙虎山被剿之后,少林借着许泰收复河南的机会,立刻派这位老和尚过来谈判了,想必是要从武定王这里得到一些许诺。看他还带领着百多名僧兵,个个都是高手,恐怕是要借给武定王当护卫了,真是舍得下血本投资啊!

    徐清卿这样一想,不禁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印能大师,你自去求见王爷,带我作甚,莫非还想邀小女子和您一起与王爷谈佛论道不成?”

    印能脸上挂着淡淡的平静的笑容,双手合什,“若能赐行,贫僧当感激不尽。”

    真要我去见王爷?徐清卿睁大了眼睛,“老和尚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我虽是魏国公之女,却与王爷非亲非故,更不相识,我可没法帮你说得上话呀!”

    印能感慨,“徐家皇亲国戚,亦有官家血缘,太祖时,燕王娶徐中山的大女儿,后晋位皇后,然徐后年不满天命而薨,着实为之憾事!”

    徐清卿当然非常了解这件事情,想当年靖难之役时,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还经常跑到北平燕王府,从大姐那里打探消息,可惜徐辉祖没有能力平定这场政变,最终还是被朱棣夺得天下。

    徐皇后倒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朱棣,不过现在提起来,却让徐清卿感到左右为难。赞扬吧,徐皇后燕王一门,朱九郎建文之后,根本是生死之仇、夺国之恨、不共戴天;贬责吧,又属违心之言,徐清卿这种耿直的性子可说不出来。

    “大师到底有什么话,就说吧?”

    “徐后有一本梦感之作,曾传遍天下,朝廷更令佛门经院加注收藏,是为《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徐后为其写序,称: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初一,其正焚香读经时,忽见一团紫气升起,既而金光弥漫,恍觉梦境,随后便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亲口告诉她说,国中将要发生大难,所以特来为她消灾接引,并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还道:‘凤冠不久于尔。’此书立即刊印颁行,且被列为佛门诸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念。然而我少林高僧觉慧、智光诸大师披阅经籍数十载,写注引900万行,终于得出此《功德经》乃是伪作,应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贫僧此次东渡,也是要顺便将此事通报王爷,以作决断。”

    徐清卿也读过这本功德经,虽然心里早有疑惑,但听到印能和尚这样一说,却非常的不舒服。暗想你们少林寺可真是厉害,当年太宗刊行此经,你们不提出反对意见,恐怕还大加拍马说什么英明神武吧?现在武定王掌政,马上又把此事翻出来做秀,还暗指徐皇后的不德,真是……

    徐清卿脸色阴冷,鄙夷地哼了一记,“这件事更不需要告诉我知道了。”

    “还请徐小姐恕罪,贫僧知道小姐心头必定不悦,这件事也的确是我少林寺做得不妥,然而当年太宗皇帝靖难之后,以‘瓜蔓抄’捕杀异己,凡数十万人,以致天下颤栗,少林若提出此事,不免遭害。闻说武定王有开明之志,不以言论处刑,因此佛门方有此次东渡会面之举。”

    徐清卿听到他这番解释,想想太宗当年的心黑手辣丝毫不亚于太祖皇帝,怒气便也消去了一半。

    然而,印能下面一番话,却又更让她恼恨不已。

    “贫僧恳请徐小姐能以魏国公后人身份,亲向王爷澄清此事,阿弥陀佛,此乃造**浮屠之功德!”

    徐清卿被气得脸色铁青,差点把手炉摔在印能脸上,“老和尚,你要讨好王爷自个儿去了便是,竟然还要我来干这档事!你,你安的是什么心?”

    印能垂目低眉念叨了一通**,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徐小姐请少安,徐家空有世袭罔替之爵,却无人能像徐中山一样督率大军南征北讨,靖虏安边。或提虎狼之师草原逐寇,为皇家效命,止熄狼烟,立不世勋业!徐小姐今日职不过千户,不定明日便会为朝廷罢免,究其原因,不过先祖之功高震主而已。贫僧此来,一为徐小姐在贵妃面前颇得信任,想请小姐做个引荐;二来,即想请徐小姐为我佛门说项,免得王爷猜忌,以致唐武宗故事;三为佛门引证经籍,荡污涤垢;这四呢,便是为徐小姐博一前途了!徐小姐向王爷陈述此事,王爷必定感念。而我少林僧众在军中势力颇盛,若贫僧见召几名外室弟子,也必能为徐小姐将略之途,平添一份保证!”

    徐清卿不能不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大明的历代皇帝对拥有丹书铁券的那些爵爷们总是很忌讳,连亲王都形同囚徒,更别说那些异姓王了。

    徐清卿的父亲徐天赐,也只能整天和那些文人墨客们混迹在一起,像个艺术家更多过于将门之后。到了徐继勋这一代,被封了个锦衣卫百户,也是有名无实,若想做官,那更是痴心妄想了!

    如果能取得少林寺的帮助,至少在军中就能获得一支比较稳定的势力了。徐清卿自打从训备中心出来之后,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很可能与自己家族的其他成员不同,王爷既然敢提拔戚姐为舰队指挥,他也就不会在乎其他女子担任官职的事情了。

    徐清卿想了想,“老和尚你带来了一批僧兵,是否准备献给王爷?”

    印能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徐小姐心思敏锐,贫僧佩服,这批僧兵是少林首座精心挑选,赠送给王爷、刘贵妃的护卫。贵妃不愿接受,只说要待王爷批复之后再说,贫僧于是只好转道东渡,来面见殿下。”

    徐清卿心里想,王爷是武当弟子世人皆知,你想凭这么点僧兵就拉拢王爷那岂是易事?搞不好王爷怒气上来,什么少林老林统统杀光,就像对付正一嗣教那样不讲情面!

    “这些人拨给我一半。”

    “这……”

    “那别怪我把你的心思和王爷统统交待了!”

    “好吧,贫僧允了就是。”

    徐清卿欢呼雀跃着去接受那些武艺高超的僧兵的时候,却也没见到印能老和尚脸上那如释重负般的笑容。

    让徐清卿上呈《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乃是伪作,其实是为她在王爷面前立了好大一功,拨给他一半僧兵,难道少林武僧多得没地方用了吗?

    其实,印能费这么大的劲,还是因为徐清卿本身她现在并非只是魏国公的女儿了,她还是贵妃刘良女的干女儿,秘密封为了“崇清公主”。据说刘贵妃对这个比她小不了多少的干女儿爱若亲出,非常得宠,每天都要派中官查问起居,还派内阁几位大臣做她的老师。

    徐清卿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受宠,可能她的性格太过外向的原因吧,又是个活泼淘气的女孩子,让刘良女看见她就不由自主地融入了一种母亲的角色。加上徐清卿长相聪慧,嘴巴勤甜,一声一声母后叫得刘良女大为欣慰,据说她还下旨赏赐了魏国公夫人黄金五十两、明珠两颗,以表彰她生下如此好女儿的“丰功伟绩”。

    印能老和尚是少林寺负责对外交往的元老,对朝廷大内的动向自然是关注异常。在他看来,讨好徐清卿,就是讨好了魏国公和刘贵妃,而后者,更是大明武定王最宠爱的女人虽说此事并未公开,但朝野早就传遍了,只是无人敢宣示出来而已讨好了刘贵妃,那就是对了亲王殿下的胃口,他一高兴,还怕佛门不受其益吗?

    让徐清卿立功,更是印能处心积虑的想法,他可不呆,自己提起这事,没准会让王爷有“这些秃驴在邀功请赏”的不好感觉,而让徐清卿去说,则没有这个妨碍,想必刘贵妃的亲笔信早已被他过目了,有什么风能强得过枕边风呢?

    印能想到这里,更是甚为自得地微笑了起来。

    少林寺虽然以武起家,但也绝对不会忽略对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