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明月如霜:全3册最新章节!
两人在卧佛下面分开,那一袭绛红袈裟的身影顺着栈道往下走,穿着僧衣的少女则往上走。抿了抿凌乱的发丝,她抓着上面的勾栏,将飞抓甩到卧佛的衣襟处,又将百练索绑在身上,攀着绳索一点点爬了上去。等她稳当地站在了卧佛的衣襟浮雕上,再往上的栈道就平整好走多了。
这座卧佛造像的面容丰满而细腻,也是凿刻最精美的一部分,宽大的耳垂仿佛凌空翱翔的羽翼,上面的石窟和石塔密如蜂房,窟内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朱明月经过其中的几处,看到里面几个红色袈裟的身影,正在细心擦拭和清理窟内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佛龛。
般若修塔这一处是石塔,造型最为别致精巧。七间八柱廊庑式结构,面阔三十余丈,八棱大立柱,覆盖莲瓣形的柱础,左外侧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帐。幔层层重叠,壁画上面还保留着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等佛教故事。
朱明月顺着敞阔的石塔前廊走进去,步之所及,泥塑、浮雕、绘画以及薄肉塑几种形式的飞天造像,栩栩如生。在最后那座薄肉塑飞天像的旁边,还有一座绿釉人顶灯,上面是九头凤鸟绿釉陶瓷盘。灯油燃尽,灯盘里一层薄蜡。
前廊与后室只隔着一扇石门,朱明月走到石门前,伸出的手停留在半空。
这后面,会是他吗……
会是怎样一副场景?他身披绛红色袈裟,盘坐在蒲团上面诵经;还是单薄的身影站在佛龛前,闭目燃香;抑或是像石窟中那些清苦修行的僧侣一样,自力更生,正拿着扫帚清理地上的香灰。那两个跟着他剃度出家的人,一直在他身边吗……
山间的日子宁静而枯燥,青灯古佛,坐定参禅,身若琉璃,心如古井,仿佛历经千百年都不会改变。佛的目光寂寂无波,佛的沉思静静流淌,是否会听见?这个由皇帝一夕之间变成僧人的少年,那些平静却哀伤的诉说。是否会看见?这个国破家亡的少年人,无言的悲欢和寂寞。
距离建文四年七月宫中的那场大火,到现在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她却如同经历了几辈子,艰辛而漫长。朱明月记得她进宫的那一年,熏风吹得花飞,拂落在少年清隽而安静的眉宇间,波澜不惊;而他腼腆笑着,朝自己伸出手,一双清澈的眼睛宛若春水。
早春,他在明黄案几前作画,她推开殿阁的窗扉,和暖的春风吹进殿内,拂散了沉滞的笔墨气味,带来雨后的清爽空气,也飘来了殿外塘边的嫣然桃花。
仲夏,他在水榭上摇扇纳凉,盈盈几丈池水围绕,她端着一盘凉果从长廊走过去,半路却被黄子澄拦住。那有些迂腐的酸儒,抢了她几颗果子,还文绉绉地说是试吃。齐泰和方孝孺则齐齐站在水榭台阶上微笑。
金秋,九陌上轮蹄来往,六街内士女骈阗,皆到灵谷寺赏菊花。他在方丈室与谦禅师的高徒洪正映对弈,留下一个齐泰在里面陪着,方孝孺则偷偷带着她和黄子澄跑到山寺里,观赏那盛放满山的菊花。随后他也会借口出来,不声不响地站到她身后,在她发间绾一朵金英。
隆冬,暖炉燃着石蜜,熏笼里烧着龙涎,外面是寒天冻地皑皑白雪,殿内却是融融春意,他倚靠在雕花窗棂前读书,她在一侧红袖添香。在香茗煮沸的缭绕白雾中,两人透过拢翠纱窗赏着殿前的雪景,或是静静听着雪落下的声音,抑或是谈几句朝中诸大臣的趣事。
皇帝的墨宝何其珍贵?他给她写过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是一个扇面,上面御笔题着石湖居士的诗:
愿我如星卿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那时年幼青涩,她只觉得他改得巧妙,又暗暗惊心,诗中似乎合了她的真实闺名。为此她曾百般试探,提心吊胆地捱过一段时日。却不知,他的无心,反成了她的有意;而他的有意,她却不懂。
时间无情碾过,五年宫中朝夕相对,宛若一场迷离大梦,梦中的繁花胜景、岁月静好,尽数破碎在了战败城破、兵临城下的那一刻。宫中燃起熊熊大火,殿前丹陛上被鲜血染得嫣红,宫殿和廊柱不断地在火中倾颓倒塌,黑烟滚滚,无数宫女、太监四散奔逃,哭喊声、抢砸声交织成一片。
宏伟堂皇的文华殿,殿门半敞开,年轻的皇帝仿佛还没从兵败的事实中回过神来,呆呆地坐在龙椅上,手中举着奏折。叔叔领兵打到了皇城,武将反了,文臣降了,甚至连几个心腹都不知所终,四年兢兢业业、勤勉忧劳,就换得个众叛亲离!
“朕……大势已去了。”
那时,他喃喃地对她说。
短短的几个字,却如泰山压顶般猛然让她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后来离开皇宫时的日日夜夜,她每每午夜梦回,总是会在耳畔回响。她无法忘掉他那时绝望而悲怆的神情,更忘不掉当她打开皇宫密道,告诉他逃离京城的出路时,他震惊而艰难地看着她,好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总要有一个寄托仇恨的对象,在靖难之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始终沉浸在深深的愧疚中不能自拔,所以她对姚广孝极尽刻薄之能事。然而看似平息的怨和恨,在心底里打成了死结,既不能触碰也无法忘记,更得不到释怀。
风吹着线香的轻烟飘进洞窟里,朱明月望着面前那扇石门,曾经的场景一幕一幕从眼前掠过,清晰而真实。
闭了闭眼,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开启石门的机关。
只听得“刷”的一声,石门在眼前打开,一团滞涩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朱明月睁开眼睛,凿刻得宽敞的后室在她面前展露了真容:横长方形的平顶窟,映入眼帘的是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高髻宝冠,秀骨清像;旁边还有两尊高大的菩萨像,一个右手扬掌作施无畏印,一个作与愿印,悬裳庄重。
在洞厅的最里面,高大菩萨像的右后方,负手站着一个清瘦的红色袈裟身影,穿着朴素的芒鞋。
朱明月一步一步缓慢地走进来,发现紧挨着那抹身影的左面,是一座莲花须弥座,巨大的莲瓣向上徐徐展开,莲心上结跏趺坐着一个飞天神女,披帛、长裙,显得安详而端庄。曲蔓分支莲花缠绕在她的腰间,她的面容和灯盏的一团烛火相衬映,仰着脸,面朝着那红色袈裟的清瘦和尚,保持着微笑,肌肤细腻,柔润如生。
这尊飞天神女像,是阿姆……
阿姆死了,死在了般若修塔。塔中后室还有一具尸体,就是那个身着红色袈裟的年轻和尚,保持着背对站立的姿势,被吊死在了绿釉人顶灯下面。
这个和尚的面容年轻却也陌生,灯盏上的石蜡燃着幽幽光簇,年轻和尚的袈裟被照得一片艳红,他的双脚稍稍离地,悬挂着的尸身侧头朝向莲花须弥座上的长裙少女,一双眼睛睁着,嘴角竟像微微勾起,泛着一丝莫名而诡异的笑。
朱明月还发现,在阿姆的手中,握着一封信笺。
朱明月从般若修塔又回到了上城。跟她上一次隆重而铺张的进城方式不同,这一次她是徒步走进去的。一路上没有任何守卫和武士阻拦她的道路,也没有人对这位祭神侍女从外面回来、身上还穿着一身有些褴褛的僧袍,表现出丝毫的惊讶。
乌图赏在内城石桥上等着她,看见她,竟然投以一笑。
“祭神侍女能活着回来就好了。”
“让乌图赏管事失望了?”
乌图赏哈哈笑着道:“自从曼景兰三大城建城以来,十几年的时间,还从来没有人从后殿的蕉林闯出去过!更没有人活着从上城逃跑!祭神侍女可是开了先河,让老奴不佩服都不行!”
少女面色淡淡:“不是我厉害,而是对手实在分量太轻。”
乌图赏笑容一滞,眯起眼睛道:“祭神侍女的口气不小啊,分量太轻?好吧,接下来就让祭神侍女好好见识一下,省得到时候说咱们勐海‘待客不周’,”乌图赏露出一抹透寒的笑,“不过祭神侍女最好次次都能像上回这么好命,平安渡过难关,否则可就不好玩了。”
朱明月抬起头来,“乌图赏管事放心,既然我跟着索桥摔下山崖都没死,就没有那么容易死了。”
乌图赏微笑,声音阴冷地道:“但愿祭神侍女能一直这么嘴硬。”
朱明月被关进了上城的水牢。
潮湿发霉的味道,混合着青苔和杂草的腐朽气息,还有一股动物腐尸的腥臭气味,浓郁得刺鼻。头顶上是生锈的铁栅栏,下面是泥黄色的水,昏暗得几乎不见光的狭窄水道内,来回穿梭游动的是皮毛油亮的硕大的水耗子,长长的黑尾巴,“吱吱”地叫着,像是饿极了。
少女抱着双肩,站在水里面瑟瑟发抖。
她的大半个身子都浸泡在发腥发臭的污水中,水面不断上升,一直没到了她的肩膀处,她的身体在水中一晃一晃,像是随时脚底一滑就湮没在水里。她的头发黏腻得贴着脸颊,眼睫上全是污渍,黏黏地粘在眼皮上,还有她的一双手,上面皮肉几乎全部溃烂,因为浸泡了污浊的脏水,又导致伤口处化了脓,手心和手背上肿起了脓疮。
在她面前不远处是一道铁栅栏,栅栏周围是坚固的石墙,石墙最上端留有小孔,再往上则是蓄水池和排水通道。每隔一个时辰,上面的人就会往下层牢房中注水,冰凉的污水兜头浇下,躲无可躲,使得些许腥臭的水灌进口鼻。看守的奴仆时不时还会朝着下面撒尿,一边尿,一边说,之前被关进来的很多人都因为水面上升而窒息,有的是活活淹死,有的则是生生吓死,如果她想好过些,不妨让哥们几个摸一摸,他们会去上面替她说几句好话求情。
朱明月闭着眼睛,感觉到一个冰凉湿滑的东西蹭到了她的脖颈,粗糙的皮毛,不时地扫过她脖颈上的肌肤,游过去了,又游回来,尖尖的小鼻子紧挨着她的锁骨,似在轻嗅,又似在判断是否能下口。
这只老鼠离她很近,几乎要钻进她颈窝里。
朱明月浑身止不住地战栗,这不是蕉林荒山的那种吃人的老鼠,因为它们闻到了她手上溃烂皮肉的味道,没有任何反应,但这不代表她能跟它们亲近!恐惧、无助、绝望……无以复加地袭上她的心头,让她浑身发冷,也让她阵阵地眩晕。
可她必须站着,绝不能倒下去,倒下去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她开始强迫自己习惯,习惯污水腥臭的味道,习惯双手让她痉挛的剧痛,也习惯这些老鼠。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崩溃,每当那秃皮长尾巴的老鼠游到她身边,她就张开嘴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拼命地尖叫。
直到她的嗓子嘶哑,再也发不出叫声,眼泪淌了满脸,流到脖子上,跟腥臭的污水混合在一起。眼泪流干了。她意识到可能没有人会来救她,或许她会死在这里。
如果没记错的话,昨日是七月十七日,她从般若修塔回来上城,直接就被关进了这座水牢。过了整整一夜,现在天亮了,也就是七月十八,是祭神侍女出使结束的日子,澜沧会派人来接她回去。但是她依旧身在水牢,她从上面的天窗看着天空一点点地变亮,看着太阳升起来了,水牢外面除了看守奴仆猥亵下流的脏话,听不到一点要放她出去的声音。
一直以来那九幽都忌惮着朱明月祭神侍女的身份,哪怕杀掉那些土司府的影卫,也没动她一根汗毛。那九幽不想因小失大,不想跟澜沧正面敌对,他更想反过来利用朱明月为他所用。那么就算现在的土司府乱成一锅粥,土司老爷和土司夫人各自为政,就算她回到曼腊土司寨的下场是死,可她身上担着祭神侍女的名号,她还要去参加八月初八的勐神大祭——在这之前,她的命都是值钱的。
那九幽却将她关起来,动用私刑。等她一身是伤地回到土司府,土司老爷追究起来,那九幽要如何解释?他不怕得罪澜沧吗?或者是……那九幽不打算让她回去了?
朱明月心寒,忽然有种可怕的预感。
事实上,她猜对了,那九幽的确是不打算让她回澜沧了。
自打发现朱明月失踪的那一日,七月十四,那九幽就让乌图赏放出消息去——祭神侍女来勐海出使的过程中,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不尊重佛寺、怠慢僧侣,肆意指责勐海的村民……当然,这些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最多是让远在澜沧的摆夷族众,对这位祭神侍女的印象大打折扣。
除了颠倒黑白,那九幽随后又让乌图赏散播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流言——祭神侍女在勐海四处打探那些被抓商贾的下落。她一介汉人,谁知道是真心为了勐神大祭而来,还是打着什么鬼主意?那荣对朱明月的身份心知肚明,但澜沧十三寨的村民不知道,沈家当家被抓,朱明月成了祭神侍女,这本来就是一件荒谬至极的事。那九幽的杀手锏就在这里。
“澜沧的人对咱们虽有敌意,但好歹是一族人,若是外人想见缝插针也不容易。老奴将流言放出去后,澜沧那边是轩然大波,沈家小姐的身份被挖了出来,很多子虚乌有的事不用咱们去编故事,他们自己就传开了。土司夫人也借着这个由头,跟土司老爷闹得不可开交。这不,今日原本要来接祭神侍女的马车,迟迟未到,老奴觉得,澜沧那边是要放弃她了。”
乌图赏弓着腰,在宝座前笑呵呵道。
枉费土司老爷自作聪明,没想到朱明月的身份成了一个最大的把柄,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只好将她留下了。真是可惜。”
明媚的阳光洒落在男子的发间、肩膀、衣襟上,映衬出宛若女颜的面容,迎着明艳花光,他抬手间,雪白的衣袍随着熏风微微荡漾。
乌图赏以为自家主子这是在怜香惜玉,不禁笑呵呵道:“这个沈小姐的确是生得一副花容月貌,遭了这么大的罪,也确实是可惜。”
那九幽看了乌图赏一眼,没说话。
她遭罪有什么可惜的,可惜的是白费了一枚棋子,亏他将“传国玉玺”交给她。
“你觉得她还能挺多久?”
乌图赏道:“不好说。她身上带着伤。”
“表现怎么样?”
乌图赏嘴角一勾,道:“还以为有多了不起,跟那些以前被关进去的人一样,哭天抢地,撕心裂肺。都不用人费劲去上刑,再关上一时片刻她就得崩溃了。”毕竟是个十五岁的小丫头,再有能耐,撑得住一时,也撑不了几天。
那九幽不咸不淡道:“关废了不要紧,别给弄死了。她没用了,她哥哥还有用。”
乌图赏道:“是、是,老奴让底下人掌握着分寸,估摸着再过会儿也就放出来了。”若是死了,沈明琪还不得哭天抹泪要死要活的。想起那个懦弱的书呆子,乌图赏一阵嘲笑。
“不,先不要放她。”那九幽道。
乌图赏愣了一下,有些踟蹰地道:“但是……底下人来报说,她身上的伤都开始化脓了,又关了一天一夜,水米未进。倒是还强挺着,但明显就差一口气儿了。”
那九幽道:“让梨央去审审她,审完了再放也不迟。”
乌图赏闻言微怔,俯下身道:“是,老奴这就去办。”
梨央是修勉殿前的十二守卫勇士之一,唯一一个女子。那九幽的近身侍婢。但是这个能在那九幽跟前伺候的女子,生得虎背熊腰、皮肤黝黑,力气跟男子不相上下,下颚生着胡子,穿着裙子往那儿一站,活脱脱一只母大虫。
这只母大虫却有着娇柔的嗓音:“沈小姐还好吧。”
朱明月抬起头,头顶上刺眼的阳光让她一阵恍惚,黏腻的眼皮睁了睁,勉强看清楚来人的模样,不由往这人的身后看了一眼。说话的声音明明是个女子,面前却站了一个男人。
“奴婢问你话呢,沈小姐听见了吗?”
那声音又关心地道。
朱明月这才确定那声音的确是面前这“男人”发出来的。
“你是谁?”
她一开口,嗓音嘶哑如破锣。
“奴婢名唤‘梨央’,是九老爷跟前的近身侍婢,拜见沈小姐。”五大三粗的女子朝她行了个礼。
朱明月不记得这个名字,也没见过她的人,吞咽了一下,艰难地问道:“是九老爷让你来的?”
梨央捂唇笑道:“难怪九老爷常常夸赞沈小姐聪慧,果然是冰雪聪明。正是九老爷让奴婢过来看你的。沈小姐感觉怎么样?可有什么不舒服?”
顶着一副熊瞎子似的脸,却偏做出少女娇羞的动作,说出的话似不谙世事,却最是恶毒无比。朱明月闭上眼睛,疲惫而喑哑道:“什么条件,才放我出去?”
梨央咯咯笑了起来,“奴婢真是喜欢沈小姐的直截了当。”
对浸泡在腥臭污水中的少女来说,眼下多一刻都是煎熬,但是对方显然不着急,慢慢熬着她。如同一只慵懒的猫,用爪子饶有兴味地撩拨着面前垂死挣扎的老鼠。
朱明月觉得眼皮沉重,但她半睁着眼睛,保持沉默。
似是觉得她的这种反应不好玩,梨央怏怏道:“好了好了,沈小姐不愿意多说话,那奴婢来说好了。奴婢来问你,沈小姐是不是去过般若修塔了?”
朱明月依旧没说话。
她若是没去过般若修塔,又岂会回上城?
梨央却也没等她回答,自顾自地又道:“沈小姐一定是去过般若修塔了,在石塔后室看到了那个小侍婢端坐莲花的尸体,还有搁在她手中的一封信笺。那封信笺是九老爷让奴婢放那儿的,说是沈小姐看到上面的字,不一定会回来。但是如果回来了,就说明沈小姐根本不是来救沈当家的,或者说,不仅仅是来救沈当家,而是怀揣着一个大秘密。”
那信笺上写着:石塔中人,在上城。
什么人?
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