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西游记二宋寻法最新章节!
六州歌头·百年忠愤
黄机〔宋代〕悼岳飞
百年忠愤,无泪洒江濆。曹刘事,埋露草,锁烟榛。哭英魂。此恨谁知者,时把剑,频看镜,徒自苦,拳破裂,眼眵昏。从古时哉去速,鄹人子、反袂伤麟。望家山何在,衮衮已鞶缨。欲刬还生。猛堪惊。
膏肓危病,宁有药,针匕具,献无门。荆州启,条旧书,汉将军。已不存。便合囊封去,仓庾地,尚间关。此不用,心温有,恐无干。人世欢哀数耳,天或者、又假人言。又一番春尽,高柳暗如云。梦断重阍。
--------------------------
岳飞终生编年简史(从19岁开始,基本上冷兵器年年战斗,有的是月月有战)
(本回基本为转载文字,很长,约1万三千字。基本直接截取自百度百科《岳飞》等,有少许增删改动排版。)
汤阴县,汉《山海经·西山经》载:“上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北魏《水经注》载:“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经其县……县因水以取名也。”古文荡、汤一字也。
(1103年,0岁)出生: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东30里的菜园镇岳家庄的一个普通农家。岳家庄,前面有河(汤河),后边有岗(双凤岗)。距汤河1里。
(约1108年,5岁)水缸逃难:岳飞五六岁时,夏季连续十多天雨水,汤河水溢。岳父(岳和)将岳母(姚玉珠)和岳飞放在一水缸中,村落被冲没(明初山西程氏人家迁此建村,改名程岗村)。岳母和岳飞顺汤河水势,漂流汇入到卫河,最终在岳家庄东边七十里外的内黄县石盘屯乡三家村(张、王、汤三姓村,后改为麒麟村)的村南四里处,被日夜看守卫河堤坝、防止溃堤的三家村村民所救。后被王员外、何夫人一家收留,缝补度日。洪水过后,岳家庄已毁,一片水洼,但有幸存者。岳飞的爹爹岳和,打听到母子在三家村,带着岳飞的弟弟岳翻,租田度日。岳飞20岁时,岳和病故。岳母(约1066-1136年)。岳飞上有五个兄弟姐妹(有身故的),有一舅舅姚某,有一甥婿高泽民。
(约1110年—1121年,7岁到18岁)读书学艺: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曾拜周同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不久周同病故(葬三家村南),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
(1122年,19岁)一从军刘韐“敢战士”:宣和四年(1122年),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1125年,22岁)二从军平定军骑兵,擢为偏校: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1126年,23岁):
(1126年,23岁)靖康元年,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玉珠,识字不多,得知国耻、邻居惨事,在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大字。希以“拯救北方百姓于水火”为首要,报国恨家仇,遇事能忍则忍。
佛教有句话,叫神通不及业力。个人武艺再高,也能力有限。但悟透了战阵之计,就能万人敌,收复中原。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考虑到北方的百姓们。金国势大,南宋集聚所有力量,都不一定打败、消灭金国,更别说经常出现官民相压、将士相欺、将帅内斗、文武相轻、君臣相争。所以要文武兼备、刚柔并济。有时要忍忍忍,放下一切个人恩怨之情、名利之心,争取南方一切力量,收复中原,救百姓们于水火。
岳飞再次投军。
--------------------------
忍一:前妻两次改嫁(1126年-1129年)
前妻刘氏
岳飞16岁时与刘氏成婚(1119年),生云、雷二子。岳飞从军抗金(1126年),让刘氏照顾母亲,她却两次改嫁。刘氏后嫁与韩世忠军中一押队,(1138年)韩世忠让岳飞来取刘氏,岳飞只“差人送钱五百贯”而已。
(《会编》卷二〇七:飞执兵权之日,遣使臣王忠臣往楚州韩世忠处下书,得回书,欲归。临行,世忠嘱之曰:“传语岳宣抚,宣抚有结发之妻,见在此中嫁作一押队之妻,可差人来取之。”忠臣回,密报飞以世忠语,飞不答。世忠上闻,飞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两经更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钱五百贯,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上令报行。)
后妻李娃
李娃(1101—1175),字孝娥,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两人应在建炎二、三年间结婚[20](1129年,时李娃约28岁)。岳飞从不纳妾,与李娃感情和睦,生有霖、震、霭(霆)三子。夫遇害后,李娃随家眷流放岭南,仍坚持将儿孙抚养成人。冤狱昭雪后,李娃与三个儿子一道北归,终年75岁,葬于江州(今江西九江)。
(1126年,23岁)三从军刘浩隶属宗泽,迁修武郎、武翼郎: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十二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27]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菏泽市南),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1127年,24岁)革除军职、军籍:“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即位。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43]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1127年,24岁)四从军张所,借补修武郎,升统领、统制,隶于王彦: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帐前使唤”。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
--------------------------
忍二:生死之大恐怖
(1127年,24岁)岳飞怀疑上司王彦怯战,违反军纪,两人分手: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顾虑金军集结,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俘金军千户阿里孛,又击败万户王索。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岳飞突围后,又在侯兆川遭逢金兵,他率部死战,负伤十余处,终于成功退敌,转战太行山区。岳飞听闻王彦组织起了“八字军”,亲自登门谢罪,但王彦不愿收留,岳飞于是自行率部战斗。一次战斗中,岳飞所部俘虏金将拓跋耶乌。不多日又遭遇一股金军,岳飞令兵士虚张声势,自己持一杆丈八铁枪,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迫使金人暂时退却。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命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
(1127年,24岁)再归宗泽,由踏白使、统领、恢复统制。宗泽北伐奏章二十四次,赵构未同意,背疽发作,含恨离世: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贵宗泽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他的爱国之心,原谅了岳飞的违反军纪(指率队离王彦之事),留在营中听候差遣。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60]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岳飞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县、黑龙潭、官桥等地作战,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这年六月止,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二十四次,但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援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点评:成长的代价。时岳飞24岁,血气方刚,求战心切些;王彦38岁,未虑胜先虑败,消极些。两人后来事迹证明,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王彦作战也很有本事,很多军国大事上预判很准,但比较讲究先请示再行事,脾气比较倔,先后扭转不了两任上司的错误,多次请转为了文职,振兴地方经济。绍兴九年(1139年),王彦病死于任上,郁郁而终,时年五十。)
(1128年,25岁)归公事闾指挥,因功转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一要擒拿赵构,二要攻取陕西。八月,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两军对阵时,岳飞用箭射杀金将,宋军乘机进攻,击退金军。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与金军相持。当时宋军粮草将尽,岳飞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
忍三:受排斥异己的上命,违心对抗同僚
(1128年,25岁)归杜充指挥,因功升武经大夫、武略大夫、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岳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在南熏门之战中,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以功升武经大夫。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岳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岳飞因多次战功先后转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二月初三日,南迁扬州的宋高宗得到金军攻陷天长军(安徽天长)的消息,惊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刘兵变被镇压后,高宗移驾建康。就在高宗移驾建康时,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岳飞向杜充苦谏,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得率军随之南下。赵构对杜充撤离开封、放弃北方疆土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诣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的一万三千人策应。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对阵,王却不战而逃。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岳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又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时岳飞的部下有叛逃者,岳飞向他们慷慨陈词,士卒皆被感动,愿随岳飞作战。
(1129年,26岁)杜充投敌,岳飞在敌后收拢溃军,六战皆捷:杜充投敌,宋军纷纷溃散。溃军中一些北方将领不愿再战,欲推举岳飞为主帅,一同投金。岳飞假意应允,乘其不备,带亲信数人与之相斗,一连击败数十人;岳飞又对众军严肃训诫了一番,众皆心悦诚服,军心遂定。完颜兀术占领建康府后,亲率主力追赶赵构。赵构由越州逃向明州,随后又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岳飞又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1130年,27岁)配合韩世忠,收复建康: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军以舟师浮海,穷追赵构三百里未获。完颜兀术“搜山检海已毕”,掠金银财宝北撤。经过常州时,岳飞率军从宜兴赶来截击。岳飞四战皆捷,擒女真万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并一直尾袭到镇江府。常州截击战之后,岳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从左翼进击金军,伺机收复建康。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因奸细献策才得以入江。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岳飞领骑兵三百、步兵二千冲下牛头山,大破金军,进据建康城西南的新城。又追至靖安,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建康德以收复。建康之战历时半月,岳家军仅斩女真兵就约有三千人,投降者千余人,并擒获万户、千户军官二十多名。这是岳家军的首次辉煌胜利。
(1130年,27岁)诏命救楚州,上司刘光世不救,岳家军三战三捷,但众寡悬殊:八月,金军统帅完颜兀术与完颜挞懒合兵攻打位于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处的重镇楚州(江苏淮安)。宋廷命张俊、刘光世救援楚州,但两人都不肯应援。[125-126]岳飞此时隶属于刘光世,接到救援楚州的诏书后,一面上章请求解决给养困难,一面就开始组织所部行动。[127]九月二十日,岳家军开赴承州与金军接战。一月之内三战三捷,斩金军大将高太保,擒女真、契丹、渤海、汉儿军等首领七十余人。[128-129]但岳家军因孤旅无援,又众寡过分悬殊,以给养匮乏的一万人马,难以对抗金军主力之众,终于无法解楚州之围,楚州城于九月二十五日被金军攻陷。金军陷楚州一个月后,又以号称二十万兵力进犯岳飞的防区通州(江苏南通)、泰州(江苏泰州)。刘光世违抗宋廷诏令,不予应援。十一月,岳飞因泰州无险可凭,放弃了泰州城,在南霸塘与金军鏖战数日,岳飞身中两枪,坚持力战击退了金军。[132]岳家军军粮已绝,孤军难支,岳飞于是下令全军渡江,在江阴驻屯;并将失守泰州罪责奏报宋廷,请求给予处分。宋廷命岳飞在江阴就地驻扎,防守江岸。
(1131年,28岁)平定李成张用等游寇十数万:被金军击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游寇,因得不到朝廷适当安置而结伙为盗,四处流窜、危害人民,其中势力最强、为祸最烈的有流窜于江、淮、湖、荆等地的李成、张用、曹成、孔彦舟等。张俊于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被任命为江南路招讨使,主持讨伐李成等游寇。[136]但数十日间并无建树,便奏请朝廷派通、泰镇抚使岳飞同往。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五日,岳飞从江阴赶到宜兴,往饶州(江西鄱阳县)与张俊会合。岳飞战果辉煌,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宋廷将岳家军的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任命岳飞为统制,驻屯洪州。[159]十月,宋廷授岳飞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一月,岳家军改号神武副军,岳飞升为都统制。
--------------------------
忍四:(1131年,28岁)严明军纪擒杀舅舅
舅舅姚某,绍兴元年(1131年)时因违反军纪骚扰百姓,又欲谋害岳飞,而被岳飞擒杀。
--------------------------
忍五:(1132年,29岁)放杀弟仇人,共同抗金
杨再兴杀岳家军韩顺夫、岳飞胞弟岳翻,岳飞释并请其共报国:
绍兴二年(1132年),在平定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乱时,岳家军攻破关厢庆功之时,却遭曹成部将杨再兴反扑,岳家军第五将正将韩顺夫被杀,入关官军被迫后撤。杨再兴骁勇非常,连战岳家军统制王经、张宪等三将,并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闰四月,岳家军进入贺州,曹成在太平场布阵数十里抗拒。岳飞故意向曹成麾下探子透露军粮将尽准备撤军的假情报,吸引曹成前来追击。岳家军遂乘夜间进军太平场,攻破了曹成营寨。六日,岳飞又以八千人大败曹成三万余人,曹成逃往桂岭县(广西桂岭镇)。曹成派都统领王渊占据北藏岭、上梧关和蓬岭,凭险据守。岳飞率军猛攻,突破了三道防线,曹成败走。岳飞尽据其寨,缴获其刀枪、金鼓、旗帜等物。杨再兴被张宪所部生擒,杨再兴说:“我是好汉,当执我见岳飞。”岳飞抛下斩将杀弟之仇,亲解杨再兴之缚,并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杨再兴遂诚心归降。(后来,杨再兴随岳飞抗金,四处征战,后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未成,杀死金军数百人后返回。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率军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金军得到他的尸体,焚烧之后,共得到箭镞竟有两升之多。)
凡被曹成裹胁的当地良民,岳飞皆令遣返田里,又先后招降其众两万余人。曹成四处逃窜,最终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因平游寇之功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岳家军屯兵江州(江西九江),守卫长江中游。
(1134年,31岁)收复襄阳等六郡: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临安觐见宋高宗赵构。觐见时,赵构还就岳飞在洪州时曾于醉后痛殴兵马钤辖赵秉渊一事,面谕岳飞戒酒,岳飞自此绝饮。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时,岳家军向郢州发起总攻。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士卒攀登云梯,奋勇攻上城墙。此战杀敌七千余人。郢州收复后,岳家军分兵两路,由张宪、徐庆分兵东向攻随州(湖北随州),岳飞则领军直趋襄阳府(湖北襄阳),与投降伪齐的李成决战。李成见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无勇气据守,仓皇逃遁。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收复襄阳。十八日,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力攻下随州城,俘虏了五千伪齐军。16岁的岳飞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岳飞出师大捷,震动了伪齐政权。刘豫急忙调度兵力,还请来金朝的“番贼”,与河北、河东的“签军”增援。李成得到支持,欲夺回襄阳府,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反扑,又遭大败。金将刘合孛堇领军与李成会合,集结于邓州附近,筑寨掘壕,以遏制岳家军北上。岳飞遣王贵等由光化路,张宪等由横林路,前去掩杀。七月十五日,王贵、张宪在离邓州三十余里的地方,与敌军数万接战。岳飞又分遣王万、董先军兵,出奇突击,敌军大溃。俘金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马二百余匹,衣甲不计其数。只有高仲带领残部逃入邓州,闭门坚守。七月十七日,岳飞军攻取邓城,将士不顾矢石,蚁附而上。一场血战,邓城终被攻克。斩杀金、伪军无算。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岳家军攻拔邓州,活捉了高仲。岳飞随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于二十三日收复了唐州州城。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以掩护李道收复州城。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克。
(1135年,32岁)平定杨么叛乱: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区农民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么等又聚集人马占领洞庭湖区,采取“陆耕水战”体制,继续与南宋朝廷对抗。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却都是铩羽而归。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命宰相张浚为诸路兵马都督,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193],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194]。。”岳飞以平杨么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1136年,33岁)二次北伐收复商、虢等州: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岳飞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为母丧痛苦过甚,旧染畏光、刺痛的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令诸大将“先图自守,以致其师,而后乘机击之”。但岳飞还是决定按既定计划进军,于七月出师北伐。收复商、虢等州后,岳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
(1136年,33岁)三次北伐,打退伪齐、金进攻: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使伪齐刘豫大为震惊。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赵构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岳飞目疾未愈,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岳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佑等已多次打退敌军进攻。岳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王贵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王贵、董先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1137年,34岁)为打消赵构顾虑,不再提及迎还“二圣”,而含在天眷中。因立储,君臣嫌隙:
《乞出师札子》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浚见了岳飞,撇开归刘军与岳飞之“前议”,以淮西军中人事安排相问,岳飞耿直的回答却遭张浚讥刺。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建康,回到庐山母墓旁守制了。李若虚劝了岳飞六日,岳飞才答应受诏朝见,还军视事。张浚用人不当,终于招致了淮西军变,张浚因此引咎辞相。岳飞因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赵构提议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高宗之正统。但赵构对此提议不满,责备了岳飞。有学者认为,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逐渐加深的。
(此时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时年30岁,还想着能自己亲生一个。
《青宫译语》:二王(粘罕、斡离不)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靖康稗史》:“康王(即赵构,后来的宋高宗)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宋史》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王继先):建炎四年(1129年),给事中富直柔奏:“继先以杂流易前班,则自此转行无碍,深恐将帅解体。”帝曰:“朕顷冒海气,继先诊视有奇效。可特书读。”直柔再驳,命乃寝。既而特授荣州防御使。
(海气:可能指风湿。或者隐藏了下面的壮阳术)。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起绍兴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壬辰(1161年),,尽八月十三日癸丑。王家继先为人奸黠喜诌佞善亵狎自建炎以医药得幸尝劝上服仙灵脾议者谓仙灵脾者亦名淫羊藿虽强阳然久服令人精清按方论精清者不成子继先独不以为然。
)
(1139年,36岁)赵构、秦桧不顾众议,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南宋与金第一次和议:
金趁刘豫借郦琼叛降出兵攻宋之机,将刘豫抓获,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宫。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此时南宋行都却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由前线重镇建康迁至江南的临安。赵构为“屈己求和”,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乌陵思谋)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赵构都置之不理。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连支持议和的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
--------------------------
忍六:((1140年,37岁)冒祸族大罪,违抗班师圣旨,连胜逼金兀术北逃
金南侵、宋北伐,赵构令班师,李若虚、岳飞矫诏,连战连捷,逼金兀术北逃:
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颜兀术、完颜斡本(汉名宗干)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主和的完颜挞懒等人,完颜兀术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完颜兀术亲统十万大军,南侵。赵构和秦桧迫于形势,只得改变态度,令诸将迎击金军;又声讨金都元帅兀术,颁布赏格;宋廷继而于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赵构又命岳家军火速支持顺昌,并表示允许岳飞举兵北伐,收复失地。局势稍有稳定时,赵构却又命时任司农少卿的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六月下旬,李若虚赶到已开至德安府(湖北安陆)的岳飞军中传达旨意。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谋略,李若虚素主抗金,又原是岳飞宣抚司中参议官,遂不顾矫诏之罪,主动支持岳飞北伐。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完颜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随着被收复失地的不断增多,岳家军不得不分散兵力来守御新占领的地区。而韩世忠、吴璘等军都与金军相持不下,无法直接配合岳家军;张俊则在闰六月底收复宿州和亳州之后就匆匆班师;刘锜在顺昌战胜后,一直屯驻顺昌,既不进击,也不奉宋廷诏命南撤。岳家军北伐主力面临着孤军深入的危险,岳飞只得放缓攻势,将兵力逐渐收拢于郾城县(河南漯河市郾城区)—颍昌府一线,又接连上奏宋廷请求支持,“伏望速降指挥,火速并进[228]”,但一直未能盼到援军。
完颜兀术得知驻扎在郾城的岳飞兵马不多,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七月初八日,完颜兀术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汉名宗贤)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完颜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令其子岳云率领约八千余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的战术对付“拐子马”,又选派精壮步卒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兵器,专劈“铁浮图”的马足,使“铁浮图”失去威力。岳家军将士与金军“手拽厮劈”,血战数十个回合,自下午申时杀到天黑,金兵尸横满野,终于溃败逃走。[229-231]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232]这时,完颜兀术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临颍县南的小商桥猝遇完颜兀术的大军,杨再兴率部众殊死奋战,竟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军官,杨再兴与所部全部英勇战死。第二天,张宪率兵再战,金兵只好退出临颍。[233]
郾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七月十四日,完颜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234],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颜兀术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235-237]
完颜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238]岳飞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239-240]
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与徐庆、李山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又击败五千金军,追击十五里。[241]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完颜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距离朱仙镇四十五宋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242]。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奔溃。[243]完颜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
(1140年,37岁)一天十二道金牌,十年功废:
完颜兀术正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他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完颜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218]完颜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
七月十八日,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约在七月二十一日,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248]”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跂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249]
大军班师鄂州,岳飞则往临安朝见。北方忠义军孤掌难鸣,完颜兀术回到开封,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48]”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赵构以“未有息戈之期[250]”为由不许。
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
忍七:(1142年,39岁)被诬告谋反,酷刑不屈,含冤狱中
秦桧及党羽,威逼利诱岳飞、张宪的下属,诬告两人谋反,两人受酷刑不屈,含冤狱中: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253]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岳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借军吏耿着之事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便修书通报韩世忠,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255]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256-257],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王俊利用张宪出外之机,先将告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声。林又将此状转递到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不久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张宪逮捕。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259]。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260]。秦桧派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秘密拘捕岳飞,并嘱咐:“要活底岳飞来!”岳飞虽已知杨沂中来意不善,还是毅然随之而往[261]。
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262]。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264]。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265-266]。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267-268]。
赵构无条件接受宗弼的议和条款,秦桧在议定誓表时感觉这样议和不妥,就向赵构说:“自古盟会,各出意以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复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自古盟会,都是双方提出符合要求的条款为盟约,未有条款都由他们提出,并且反复修改,非达到他们的目的决不罢休。)赵构却说:“朕固知之。然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既无及矣,太后年逾六十,日夜痛心。今虽与之立誓,当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明言若归我太后,朕不惮屈己与之和。如其不然,则此要誓,神固不听,朕亦不惮用兵也。”赵构向秦桧直抒苦衷,为了平息南北战争,获得“孝养”太后,自己愿意受屈辱和议,以“孝”字来掩盖宋朝的腐朽无能。
--------------------------
赵构真正的威胁不是金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哥哥赵桓。为什么宗弼在议定和约时能够“意自彼出,而反复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可以这么认为,皇统条约是宗弼独自议定内容,然后叫赵构签字,历史哪有这样的结盟签约吗?连秦桧都看不顺眼,忿忿地流露不满,可是赵构却能接受,为什么?
假设赵构拒绝丧权辱国的条款,宗弼并不慌张,你既然不答应,那我就在河南地推举赵桓为帝,如果宗弼这样威胁,那赵构肯定就范。从宗法思想论,赵桓是正宗的宋朝皇帝,赵构仅是临时顶替,从实力上论,有金国的支持,赵桓何愁在河南站不住脚。如此是这样,赵构想再当宋朝皇帝就麻烦。册封赵构为帝固然伤害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那是面子工程,再屈辱还有皇帝可当。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269]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
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27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274](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275]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
点评(转),伊藤博文与李鸿章: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伊藤博文与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博文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博文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1909年,朝鲜安重根在哈尔滨,成功刺杀死日本侵略朝鲜的元凶,时任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
)
(修改日志:
1、2021-02-13。改加。“忍四….忍五….忍六….忍七”
注:岳飞母姚玉珠,姓姚为实,名字玉珠为本文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