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
朱琳渼趁着工匠们热情高涨,随即宣布了福京军器局进行工艺标准化改制的事情。
“具体的细则随后会发到你们手中,技工学堂里也会详细教授。
“我这里先简单提一下,工艺标准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统一授业、统一度量衡、统一工序流程、统一核收。”
待散了会,工匠们喜滋滋地各自离去,徐尔路却在一旁拉住宋应星道:“宋先生,这设立技工学堂的好处我倒是能思得一二。
“只是这工艺标准化改制……我看过那章程,其中条款极为细致。
“例如制铳拖,莫说各处尺寸,便是哪个位置用何种工具丈量几次都设了规矩。
“殿下欲在各州府推行这套章程,必会使工场停工好一阵子,至少也会降低制器速度。却不知这标准化改制的用意何在?”
宋应星摊了摊手,“殿下深谋远虑,你我怎能揣度得透?我只知道,按殿下吩咐去做管保没错便是。”
在军器局的一间书房里,朱琳渼看着面前详尽的工艺标准化流程,心中百感交集。
杉关之战,大明虽然取得了胜利,全歼数万建虏,但不可忽视的是,龙卫军和破虏营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严格说来,眼下大明仅有两省之地,人口不过数百万。而就是这点儿地盘,还都刚刚遭受过兵灾,闽南又遇到旱灾,故而现在朝廷税收简直可以用惨淡形容。
再反观建虏,不仅坐拥江北七省,东北和蒙古南部也在其统治之下,不论其人力还是财力,都远非南明所能匹敌。
好在多尔衮先前过于自大,到处分兵,多线开战,这才让泰征朝缓过了一口气。
倘若多尔衮想要不顾一切地毁灭大明,极限情况下他至少能纠结起八九万满、蒙、汉八旗兵,再加上二十万以上的绿营兵。
朱琳渼头脑非常清醒,纵然龙卫军和破虏营的战斗力比建虏强出一大截,但毕竟人数较少。如果建虏近三十万大军此时南下,大明仍是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退一步说,即使多尔衮没有孤注一掷,仅调集三成也就是十来万人马攻击福京,依照杉关之战的伤亡比例,即使龙卫军和破虏营能拼死击退虏军,定然也会死伤惨重。
而这么大的伤亡朱琳渼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更莫说日后北伐南京进而夺取北京,还要再牺牲多少大明将士就更难以估算了。
但驱除鞑虏的大业却绝不能中断。
想要减少伤亡就只有一个办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当战斗力对建虏形成碾压的时候,明军的损失便极大降低。
而想要提高军队战斗力,方法通常只有三个:增加军队数量、提高训练水准以及装备更先进的武器。
这三者之中,军队数量的增加受到后勤补给能力以及国家财力的限制。尤其是在明代,交通运输、食物储存等都是问题。不顾后勤一味增兵非但不能提高战斗力,甚至可能因为粮草供应不济造成士气低落。
龙卫军此前的战斗之所以从没为粮草发愁过,除了商业补给制度,更得益于人数较少。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和朱琳渼新军的消耗程度,龙卫军和破虏营至多也就能扩军到四五万人。
再增加部队人数,士兵的补给标便会急速降低。实则朱琳渼心规划的大明野战部队只有三万多人,一万龙卫军和两万多破虏营。等朝廷重新掌握两广、湖广等地之后,这个数字才能进一步提高。
而在军队训练水平方面,更是难有大的提高。龙卫军的训练水平绝对已是这个时代的翘楚,便是破虏营也能俾睨亚欧。
只有等龙南和建安两所军校有大量学员毕业,或许还能再提高一些明军的训练水平。
所以想要提高军队战斗力,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便如后世的海湾战争,用各种尖端武器武装的美国大兵,其伤亡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里面还有大半是友军误伤。
而龙卫军所装备的燧发铳虽然对比建虏的鸟铳整整超越了一代,但从杉关的伤亡来看,这还无法完全弥补大明和建虏在国力上的差距。
更不用说破虏营使用的仅是略比建虏先进些的鸟铳,甚至还无法彻底抛弃长矛这种冷兵器。
不过朱琳渼对如何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已有了全盘规划。
第一步便是大量普及线膛枪。二型猎兵铳在之前的一些列战斗中表现抢眼,不但射击准确度有了质的飞跃,便是在射程和威力方面也提高极大。
就按照燧发铳命中率百分之二十,线膛铳命中率百分之六十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军配发二型猎兵铳,将会直接提升三倍战斗力!
同时,像是以前那种四千名士兵组成的步兵线列齐射,却只击毙了三四百敌军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四千步兵一次齐射便消灭上千建虏,这是多么恐怖的杀伤力!
和同等人数的建虏对战,还没等他们进入鸟铳射程之内,被已被龙卫军全部击杀。
而且朱琳渼这次打算为明军彻底换装,包括破虏营在内,全军装备三万支线膛铳。再加上大量的新型火炮,北伐建虏光复两京必无不胜之理!
然而,线膛铳却不像燧发铳那般,随便哪个制铳作坊只要拿到了图纸便能造出来。
线膛铳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所有铳管必须保证大小一致,相差不能超过0.1毫米。
铳管过粗,会导致米尼弹的边缘无法嵌入膛线中,从而与鸟铳无异。
铳管过细,则无法顺利装入枪弹,即使勉强塞进去,也有极大的炸膛风险。
之前龙卫军装备的那二百多支猎兵铳,可是从四千根铳管中精选出粗细相近的两百多根制成。而且据猎兵连反应,其中还有不少出现过问题。
明代的工匠制造器物,基本上都是关起门来各造各的。每个人师承不同,造东西的方法便大相径庭,从用料选择到测量工具,都是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