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朝会

渭城麻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长夜笛最新章节!

    长安位于关中腹地,南依秦岭,北凭子午岭,东有崤函之固,西以散关、陇关为塞,八水环绕,沃野千里,自古的帝王之都。

    大晋时,长安虽历经战火,破败不堪,武帝亦有意在此建都。

    于是以长安为西京,册封第二子为秦王,修葺长安城数年,有意迁都于此,无奈武帝命短,以后诸子不肖,致使天下大乱。

    武朝建国后,洛阳破败,刚好长安新城建成,便以此为都,大魏取代武朝后,也立长安为都。

    朱雀大街是长安南北中央主道,笔直宽阔的大道有六条高坡,呈乾卦之象。

    九二“见龙在田”的位置建皇宫,为帝王居,坐落在龙首原上。

    九三的位置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取义“君子终日乾乾”。

    九五至尊之位乃是“飞龙在天”,设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之。

    皇城正南是正阳门,过正阳门,便在占地百亩的含元殿广场。

    这里是大魏举办国礼及重要庆典的场所,含元殿就在广场北向正中,坐落于三层高台之上。

    殿前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楼,殿前曲水环绕,有汉白玉石桥与广场连接。

    龙首原是长安城最高处,含元殿又是龙首原最高大的建筑,站在含元殿前南望,穿越正阳门,可看到郁郁葱葱的秦岭群山环抱着的长安城,阡陌市坊,塔楼城垣,尽收眼底。

    自从太宗驾崩,庆隆帝继位,虽不曾荒废了朝议,但朝中事事都是晋王说了算,所谓的朝议,倒不如说是晋王汇报工作,朝议在百官心目中,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逐渐晋王所在的中书省变成了大魏的行政中心,而每半个月的议事堂会议,也移到了距离中书省较近的宣政殿。

    庆隆三年,晋王奏说百官政务繁忙,朝会就减为有爵位的公卿及三省六部三品以上大臣参与,其他官员,只在三省衙门当值。

    每有大事,便在中书省的议事堂抉择。

    更何况三品以上的大臣,大多超过知命年纪,多有疾病,更有许多大臣,看到晋王专权,有了懈怠之心,一年多都不曾参加过朝议。

    此番突然诸位大臣皆收到四品以上大臣参与朝议的旨意,赶紧吩咐下人准备车马、轿子,一时间长安城中好不热闹,连西市常安坊的工匠一时间也是供不应求。

    次日一早,各坊坊门刚刚开启,便听见车马的喧嚣。

    正阳门一早就敞开着,四名殿前司大汉身着铁甲,肃立两旁,看着众位大臣进入。

    众位大臣早早下了车马,在仪门前整理易容,才手持笏板,鱼贯而入。

    含元殿广场也早就清扫干净,还均匀的洒了清水。

    在含元殿台阶上,众人这才三三两两,小声的相互询问。

    两个司礼小黄门也已经走到钟楼门前,看着宫门前的铜漏,准备敲晨钟了。

    这时,见崔牧云头戴鹖冠,束甲上罩着绣着虎纹的红色锦袍,带着铁衣卫和拱卫司铁三、铁四两位大统领由紧邻着西苑的拱卫司值房走来,边走边说着什么。

    同时,两个身材健壮的内侍抬着一顶明黄色软踏由东面中书省值房出来,软塌上,晋王半盖着一张裘皮大氅,似乎在沉思什么。

    去年皇帝见晋王政务辛苦,特赐下双人抬踏,方便晋王在宫中行走。

    两人恰好在金水桥前相遇,崔牧云拱手施礼,让到一边。

    不知是晋王真的恍惚还是有意,也没停留,走了过去,到第二层平台,才拍了拍轿杆,小黄门放下软塌,晋王才笑道:“牧云什么时候回京了?几年未见了,也不曾到你二姐哪里坐坐。”

    “我昨日方才到京,忙着交接公务,今日朝议完了,便抽时间过去问候。”

    “不忙,公事要紧,姊妹间,还是要抽时间走动的。”

    崔牧云紧走几步,扶着晋王下了软塌,刚好钟楼钟声响起,含元殿门开启,崔牧云恭身请晋王入殿。

    晋王挥手叫小黄门下去,在百官簇拥中走进含元殿。

    等晋王入殿,百官也自然按照爵位品级依次进入。

    崔牧云进到殿中,黄门宦官已经为晋王在皇帝龙椅下二层平台上摆了软凳,这依然是皇帝元韬泓给晋王特权,在龙座下方平台上为晋王设软塌,以示恩宠。

    皇帝元韬泓也已经慢慢走上台阶,元韬泓,今日带着一顶软翅乌纱帽,穿着月白团龙朝服,束一条白银镶翠玉的腰带,圆脸上微卷的络腮胡子遮掩住高耸的鼻梁,身体有些发福,精神倒是矍铄。

    见到晋王,笑道:“二弟又清瘦了许多,还是要将养好身子。”

    元韬泽起身施礼,笑道:“多谢皇兄寄挂,这些日子忙,也没进宫给皇兄请安。”

    元韬泓走到龙椅就坐,一边笑道:“今日退朝,你随我到西苑去,牧云昨日运来一些楚国的桂酒,我叫御厨烫上一壶,你我小酌一下。”

    晋王见皇帝无什么异样,悬了一夜的心放了下来,看一眼东面首席的门下侍中梁普,在自己的软塌就坐。

    见皇帝坐下,百官在司仪带领下叩拜完,也分成文武在大殿两旁跪坐。

    今日司礼官待元韬泓坐定,到玉阶前站定,先朝皇帝和晋王深施一礼,转身大声道:“朝议开启,各部有事奏报。”

    诸人尚在思量,倒是很少发言的司天台少卿寇元山抱着笏板出列,道:“前天司天台夜观天象,看到萤火在匏瓜星中,一夜忽遗失其踪,下半夜紫薇有异云出现,臣翻阅历书,又去天师府请教张真人,说是如此天象,主社稷动摇,有危大人.....”

    话音未落,晋王猛地起身指着寇元山喝道:“休要胡说,我大魏建国凡三十余年,臣民一心,万物安宁,尔借言星宿,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意图何为!”

    寇元山本就不善言辞,被晋王呵斥,更是紧张,拿着笏板的手抖个不停,张口结舌:“臣,臣……不是……”

    元韬泓忙对晋王道:“上次朝会听太尉和晋王谈及大辽国夏绥都督拓跋连及,朕心神不宁,叫司天监观测天象,昨日有了结果……”

    话还没说完,又从左边班列中闪出一人,指着寇元山喝道:“你等要不利于何人,乱臣贼子,意欲何为!”

    身材高大,面色黝黑,身着红袍,头戴武将顶梁冠,正是右卫都督宣德将军罗宝林。“殿前卫,将此妖言惑众的贼子拿下。”

    寇元山吓得更加脸色煞白,战战兢兢。

    “宣德将军,好大的官威呀。”

    从罗宝林身后有走出一人揶揄道,正是崔牧云。

    “圣上尚未说话,宣德将军便定了寇少卿的罪名,即使传旨拿人,那也是圣上下旨,我拱卫司的职事,宣德将军莫非要僭越。”

    铁三、铁四也大咧咧跟了上来,铁三一边走一边问铁四:“铁四啊,我这两日偶感风寒,耳朵有点不好使,好像刚听圣上说派遣寇少卿去办的差事,怕是罗大将军离得远,没听见皇上和晋王说话,你听清楚没?”

    铁四说:“我倒是听清楚了,罗大将军可是离着圣上比你近吧。”

    “那就是罗大将军耳朵留在右卫大营了,可罗大将军的嘴巴是伸到你拱卫司了。”

    铁四拍着胸膛大度道:“如果宣德将军看上某家拱卫司,直说便是,晋王下道调函,我去右卫军做都督便是,四品下换个三品下上,倒是划算,以后朝议时候宣德将军看那个不顺眼,抓了便是。”

    见几人争辩,元韬泓忙打圆场说道:“众卿休要争执,确是朕叫司天监观测天象,前日一早司天监报来结果,朕叫他去请教张真人,又在西苑与几位道长推算,亦是大凶之兆,莫要怪罪寇少卿。”

    崔牧云越过罗宝林,看着晋王,笑道:“晋王有些焦躁了,圣上前面说得明白,晋王没有听清还是别有用心?”

    铁三、铁四还待要说,元韬泓拦住说:“晋王事务繁忙,精神不济,没听仔细也是自然,莫要争辩了,诸位爱卿都归位吧。”

    铁三、铁四这才扁扁嘴巴,跟着崔牧云回去坐下。

    皇帝叫寇元山继续说。

    寇元山方才擦了一把冷汗,看了一眼晋王,说道:“臣,臣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