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和画
在书法方面,唐宋截然不同。
虽然魏晋南北朝之后书法变成了一门艺术,但是在不同的朝代这门艺术的形式是不同的。
唐朝的书法主要以狂草和楷书为主,比较重视法度。
由于受到当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影响,所以书法提倡“颜筋柳骨”
。
而宋朝,书法则就比较个性化了。
书法艺术不再那么重视规范,而是比较重视个性。
宋朝的书法用“重意轻法”
这个词来概括它的特点最为合适。
此后,书法就变得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了。
多才多艺的苏轼,在书法上也号称宋朝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人为蔡襄、黄庭坚、米芾。
蔡襄是庆历土大夫官僚,擅长楷书,书风端正。
苏轼也很尊敬这位书法前辈。
黄庭坚是苏轼的门人,文章继承欧阳修、苏轼的古文精神,诗更开辟江西诗派,书法擅长草书。
米芾习王羲之平淡天真书风,是初期徽宗朝廷的大红人。
除了这四人以外,还有其他很多著名书法家。
特别是徽宗,几乎与他们齐名,其书体精瘦纤细,号称“瘦金体”
。
蔡京书法也很有名,他的书体与徽宗正相反,笔画粗壮,刚劲有力。
有一个说法称,宋朝四大家当初有蔡京,后因政治理由换成了蔡襄。
宣和五年(1123),徽宗亲命编纂的宫中所藏书法作品目录《宣和书谱》完成。
同样因为政治原因,此书完全没有提及苏轼和黄庭坚,而是把宰相王安石和蔡京大加吹捧。
王安石的书法,连政敌苏轼都评价“荆公书得无法之法”
,高度赞扬王安石不拘一格、独树一帜的才能。
苏轼还是一个书法评论家,他说:“人的书法在工拙以外,还另有味道,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好坏。”
与唐代以字本身的优劣为标准评价书法不同,他主张应该承认每个人的个性,从中看出这个人的人性。
由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书法领域也有唐宋变革。
从形到心,这个标语式的艺术论,在绘画领域也能看出。
徽宗在宫廷设立的书画院,不但编纂了《宣和书谱》,还编纂了《宣和画谱》。
崇宁三年(1104),在前一年设立医学(医术专门学校)、算学(算术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徽宗又设立了书学、画学,积极培养画工。
不过,书学和画学很快即被废止。
《宣和画谱》的存在就说明,当时绘画最大的买主和最大的收集家其实是宫廷。
五代十国各王朝都拥有宫廷画师。
宋统一后,他们都被集中到了开封。
其中特别是从南唐宫廷来了很多优秀的画师。
他们画的墙壁画装点了开封皇城内建设的大量宫殿和官衙建筑。
这是一个从视觉上象征华北王权吸收江南文化,作为大唐帝国的继承者,君临天下的事业。
一百年后,元丰官制改革后,一部分的官衙建筑被改建。
装点新建设的衙署的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画家郭熙的墙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