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曲深酒浓

叶高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秋风传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年轻小生,怀里抱着一张筝,大概正值冠龄,看上去就和开间里对酌的建文君臣二人一般年纪。瘦高的个子,长了一张极端漂亮的面孔,美若天仙,看得二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面前究竟是男是女。沈若寥只觉得心里一阵高跳;他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绝色美男,但是想不起来。

    按理来说,这样的一张脸,他见过了应该不会忘。

    那小生见二人不开口,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仍旧重复问道:

    “两位爷是要听唱酒吗?”

    沈若寥醒过神来,不由自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弓下身,却没有半点儿卑躬屈膝的意味,清晰地答道:

    “小人名叫谷沉鱼。”

    “沉鱼落雁?”朱允炆问道。

    “正是这两个字。五谷丰登的谷。”

    “谁给你起的名字?倒像个歌倌舞伎。”

    谷沉鱼平静地说道:“小人就是歌倌舞伎。”

    沈若寥问道:“你是哪儿的人?多大了?”

    谷沉鱼依旧不卑不亢:“小人在这京城落地长大,今年刚满二十岁。”

    “原来是京城人,怪不得还有一身傲骨。”沈若寥微微一笑。他说道:“你会唱什么,随便唱两曲好了。”

    那谷沉鱼也不扭捏,当即应道:“那小人就先唱这店里的招牌曲了。”说罢,便席地而坐,把筝平放在腿上,锵锵拨了两个刚劲苍凉的起音,和着筝弦唱起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满楼的客人不由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个唱酒的小厮嗓音深沉而高亢,充满了伤别的声调,一时仿佛秋风扫叶而过,凉气萧飒。沈若寥还从来没有感觉过,李白这首《金陵酒肆留别》,可以有如此无尽怅然风味。

    一曲完毕。朱允炆沉默片刻,叹道:

    “一直以来,我只看这首乐府乃太白传统之笔,虽是写离别,也充满了少年的憧憬与豪情。你这一唱,却完全是另一番意境。如此一来,反而倒不知究竟该如何解读原诗了。”

    沈若寥轻轻叹道:“难怪说是招牌曲。人人皆知吴姬家的招牌借用了太白诗句的典故,却未曾想到店家能把自家的招牌诠释得如此到位。”

    他起身斟满一杯酒,送到谷沉鱼面前,道:

    “吴姬家的酒秦淮飘香,先生的曲更是金陵一绝。请先生不辞辛劳,饮了此酒,再唱一曲。”

    谷沉鱼微微一愣,看了看端到面前的酒杯,抬起头来直视着沈若寥,问道:

    “敢问阁下贵姓高名?”

    沈若寥道:“我乃无名无才之辈,先生不知道也罢。”

    谷沉鱼瞟了一眼他靠立在桌边的秋风,没有说话,接过酒杯来,一饮而尽。然后,他拨弄着筝弦,又唱了一曲;这一回,却完全改变了刚才的风格,是昆腔的婉转细腻,哀怨幽咽,清丽动人:

    “问侬几时归来?

    “侬把扇儿轻拍。

    “总道日来太烦忙,

    “且把来年**待。

    “若个驸马怎好话,

    “撇奴在家守阶苔。

    “怨奴使性,偏问你,

    “出门却往西巷去?

    “五更始回把我骗。

    “满口胡言御史台,

    “腰间藏了香巾袋。

    “吾为尔妇到如今,

    “佚了十支凤头钗。

    “皇娘三年不迎我,

    “凤钗插与谁头上?”

    男腔女调,此刻却恰到好处;怨妇的口吻之中,仍然压不倒的公主的骄妒活灵活现。朱允炆不由得拍案叫绝,不住地赞叹道:

    “妙,唱得太妙了。”

    他不由分说斟满了自己的酒杯,起身送到谷沉鱼面前。

    “先生的技艺何其高超精湛!这一杯酒,真是不得不敬啊。”

    谷沉鱼看了看面前的朱允炆,并不客气,接过酒杯来一饮而尽。然后,他站起身来,弓身道:

    “过奖了。两位爷慢饮,小人告退。”

    朱允炆慌忙挽留道:“怎么,你就走了?再唱两曲吧。我们还没听够呢。”

    “不,沈大人既然已经听够了,小人就不再添乱了。得罪了大人,我可担待不起。”

    谷沉鱼无动于衷地说完,便转身出了开间,很快下楼去了。

    朱允炆失落地回过头来望着沈若寥,有些惊讶。

    “你认识他?”

    沈若寥望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这么个大美人,我怎么会见过他。他大概是猜出来的。”

    他仰起脖子,手中酒杯立时见底。

    朱允炆这才惊觉一坛酒已经见底。

    “我说……武弟,你不是不喝的吗?怎么这一大坛都没了?”

    沈若寥皱了皱眉头,嘴角讥讽地一挑。“怎么了文哥,明明刚刚是你倒完了最后一杯,给那美人斟酒的。”

    朱允炆叹了口气。“我没注意。可是——这不对啊,我记得还剩很多呢,怎么一转眼就空了?”

    沈若寥没有回答,一声不响地吃完小菜,擦了擦嘴,抬起头来望着他,说道:

    “怎么样,文哥,还想要什么吗?或者,再上别处转转去?”

    朱允炆在一旁望着他,沉默半晌,开口轻轻问道:“你没事吧?”

    沈若寥浅浅一笑:“我有什么事?我还等着背你回去呢。”

    朱允炆疑惑地望着他:“你骗我。你说你不能喝酒,其实你的量比我大得多。你真适合去领兵。”

    “谁说的?领兵打仗最忌讳的就是贪酒了。——店家,结账!”

    付过账,两个人走到外面寒冷的街上来。夜色已深。街上人也少了很多。朱允炆感觉有些酒劲上头,不得不搀住沈若寥的手臂,一步步头重脚轻地走着。

    “武弟,你有心事,”他虚弱地笑道,“我看得出来。那一坛酒都让你一人喝了,你还想骗我。我就是醉得再厉害,也绝不傻。你到底怎么了?”

    沈若寥叹了口气。“那个谷沉鱼——你记得他唱的第二曲么?”

    “公主骂他的负心驸马?——他唱得真是不错,我在宫里都没听过比他更好的。”

    “他的来头不一般,”沈若寥说道,“那首曲子,他是专门唱给我听的。”

    “给……给你?”

    沈若寥道:“对。恐怕,他从一进来就猜到了我是谁。所以故意唱了这个曲子来骂我。”

    “骂……骂你?”

    沈若寥沉默片刻。

    “算了,反正你也没听明白。咱们回去吧?”

    朱允炆道:“回去?你不是还要带我去御春楼么?”

    沈若寥笑道:“文哥,你真是喝多了。你现在去御春楼,明儿早上还想不想早朝了?”

    朱允炆道:“我有些头晕。现在回去,中宫肯定会操心。不如再在外面多呆一会儿,等她睡着了,咱们再回去。”

    沈若寥想到南宫秋肯定一直在家点灯等他,说不定又委屈得哭鼻子了。他叹道:

    “你顾家的结果就是我顾不了家。你去御春楼,难道就不怕嫂子知道了更伤心么?”

    “你又不说,谁会知道。我也不是非要去那里。只要不回宫,去哪儿都行。你说了算。”

    “都这么晚了,春风楼的戏也散场了。现在除了青楼还有哪儿可去啊。还是回去吧。”

    他拉着朱允炆,沿河往聚宝门走去。走了几步出去,他发现不行。皇帝本来身子就细弱,更多喝了几杯,这个样子无论如何是走不到聚宝门的。早知道,他就应该让钟可喜在街口等着。

    他无奈地说道:“文哥,咱还是上船吧,别把你的腿都走断了。”

    酒在肚子里,怎么也能抗一阵水面上的寒气。只要尽快赶到聚宝门码头,天子还不至于着凉。

    他叫了一艘小巧的屋船,扶着皇帝上了船,一面吩咐船夫去聚宝门,一面把船舱四壁的帘子都放了下来,以免水上的寒风吹坏了天子。那船夫从船舱角落里拉出一只精致的暖炉来,点上火,然后才走回船头,把船撑离岸边。

    朱允炆望了望船夫的背影,奇怪地问道:“他不冷吗?”

    沈若寥道:“怎么可能;船头那么大的风。”

    “那他……他怎么穿得那么少?还……还不点炉子。”

    “你又天真可爱了,文哥,”沈若寥温和地讥笑道:“他要撑船,这可是苦力活,穿得太厚使不上劲,干多了还能发发热。这炉子是专门给乘客准备的。他载客赚的钱还不够这里面烧的炭火呢,他怎么舍得。万一炉子翻了,再着了火,那他不是赔到家了。”

    “他也要交八分之五的税吗?”

    “他要少点儿。他虽然不算农,比起商贩来说毕竟还是高一等的。不过,辛苦的程度分毫不亚于那些街边的摊贩。”

    这话却让那船夫听见了。他笑道:

    “辛苦?我们比他们那真是强多了。起码没那么担惊受怕,摆个摊还提心吊胆的,莫名奇妙地站错了地方就要犯王法,弄些大棒来掀了你的摊子,抢了你东西,赔了一大把孝敬银子不算,还要抓你进大牢里去,老婆孩子撂在街头上活活饿死。”

    朱允炆困惑地眨了眨眼睛,问道:“他说的什么意思?”

    沈若寥笑道:“《卖炭翁》啊。你在街边饥寒交迫地摆摊,期冀着挣两分钱买个馒头裹腹。突然来了一群官差,抄着大棒,不由分说上来就打,把你的营生踹个底儿朝天,好端端的东西不但你得不到,买主也得不到;到不了老百姓的手里,却只能毁弃在烂泥垃圾堆里,还要被那些官差的靴子踩上几脚。这还不算完;他们要你捐上不计其数的钱赎罪,捐不出来就绑了你去坐牢。至于罪名么,那花样就多了,什么阻塞交通,什么避役逃税,什么扰乱集市,什么有伤风化,等等等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

    朱允炆浑身颤抖:“真有这种事?这……这也欺人太甚了吧……”

    沈若寥道:“这你都觉得是欺人太甚,你真该去江浙亲眼看一看。文哥,你知不知道,江南鱼米之乡,本来是富甲天下的。‘江浙熟,天下足’,这句话你该在史书上经常见到。可是现在,高皇三十一年‘与民休息’,江浙赋却始终独重。为什么?就因为那里曾经是张士诚的地盘。怒其为士诚守,所以对百姓进行如此残酷自私的报复。这简直就是毫无远见、心胸狭窄的小农心态,竟然是一个万世瞩目的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

    朱允炆吓坏了,拉着他的袖子,哀求道:“你别这么说……”

    沈若寥无动于衷,继续说道:“现在,他总算是达到了目的。三十一年过去,如今的户部官员说些什么?‘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的百姓已经被榨干了血汗骨髓。若是老天不开眼,又逢上旱涝荒年,就是京畿地区也会饿殍遍野。你要知道,只要日子勉强还能过下去,百姓是决不会起来造反的。但是,人总有个忍耐的限度。所以,什么事都不能做得太绝;否则,把别人逼死的那天,也就掘好了自己的坟墓,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那船夫此刻转过头来,看了看沈若寥,惊讶地说道:

    “这位小哥,您可真是书生意气啊,就不怕掉了脑袋?就是正二品的朝廷大员也不敢这么说话啊。”

    沈若寥拧起剑眉:“你撑你的船,耳朵长那么长干吗。”

    朱允炆坐直了身子,战战兢兢地望着他,轻声说道:

    “武弟,你说话从来就不给我留一点情面。”

    沈若寥放低了声音,不想再被船夫听见。

    “文哥,你缺的并不是情面。在你周围充斥着给你情面的人,甚至有些泛滥成灾的趋势。”

    “你的意思,人人说话都瞒着我。”朱允炆喃喃道,“可是,方先生那么正直无私,难道他也会瞒着我?”

    “方先生啊,”沈若寥浅浅一笑,“他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古文和古书,他所追求的古道,以及西周井田制。文哥,如今是大明了,比起商周来,疆域扩大了近十倍,人口更增添了几十几百倍。井田制还能救得了天下吗?”

    朱允炆沉默良久,叹道:“也许,我真的应该让贤给周公。”

    “你可别这么说,”沈若寥真诚地说道,“你和他的理想不一样,必定要有一个你争我抢的过程。强者得天下;你甘心就此放弃么?”

    天子的声音仍然很细很小,却突然变得无比坚决:“武弟,我要改革,给江浙减赋。”

    沈若寥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笑了笑。

    “你不信吗?”朱允炆望着他。“你不信我能打破皇爷爷留下来的制度?我一定要做给你看,做给全天下的人看。大明应该是个宽仁爱人的朝代。都是朕的子民,朕当然要一视同仁,决不能白叫了建文的年号。”

    沈若寥安慰地扶住他颤抖的纤弱的肩头,轻声道:

    “你有这份心就好。我就算因此得罪,也死而无憾。”

    “你是我最忠心的臣子,唯一一个敢对我如此劝谏的直臣,更是我最坦诚的伙伴。你放心,我只会感激你,绝不会生你的气。”

    沈若寥眨眨眼睛:“嗯,你要不是个肯听直言的主子,我怎么也不敢把你拐出宫来夜游啊。”

    他掀开帘子,向外面看了一眼。

    “文哥,你不是想看御春楼吗?”他回过头来望着朱允炆,不怀好意地一笑。“呶,这就到了。还不快来看,错过了没机会了。”

    朱允炆羞怯地一笑:“算啦,武弟,我本来对那个也没兴趣,你别开我的玩笑啦。”

    沈若寥却出神地望着外面,不再回头。他突然看到岸边,一艘巨大的华丽的画舫静静泊着,四周的帘幕严严实实地遮蔽着,仍然挡不住里面温暖亮堂的灯光。

    他放下帘子,站起身来。

    “船家,岸边找棵树底下停一下。”

    朱允炆问道:“你干什么?”

    沈若寥道:“文哥,你大概没听说过,这御春楼里有个直隶境内第一大美人。要按我的话说,说不定还是整个大明最美的。人长得美若天仙不说,谈吐气质也是超凡脱俗。你想不想见见?”

    说完,他狡黠地一笑,不待回答,便蹿出船舱,跳下船去了,撇下建文天子一个人,目瞪口呆地坐在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