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生或如逆水行舟

雾里朝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由缰最新章节!

    本篇将涉及以下几个关键词:精神、自闭、精分、抑郁、排解不良情绪。

    篇幅未定,且写着,或许加长。

    或许有人会不解,好好一随笔,写这个做什么怪吓人的,精神病啊那可是,动不动还可能伤人的——并非如此,接下来,将揭开不为普遍社会所知的有关于精神症状的一幕。

    话写在前面。

    以及,随笔,个人理解为笔在自己手里随性随心随意而作,无所束缚亦无所顾忌,不需要受诸多框架的困扰。如此方能叫看客叫自个儿在文字中各有感受。

    由缰嘛,既为“游”,

    则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不然便要辜负了这大好名头。

    ——高能预警——

    ——准备好瓜子了吗——

    精神病,

    世人眼中的精神病,

    貌似是行为极度异常,思维与正常人完全不符,被称为神神叨叨,被认为具有高度危险性故而尽可能远离之,被以为,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疯子。

    那真的是那样吗?

    或许有部分,但并不尽然。

    就像事物均有两面性,对待事物本身也应抱有辩证的思维与态度来看待才是,而非,一旦瞧见叫人潜意识里别扭的字眼,便将其一棒子打死、永世难以翻身。

    归根结底,都是可怜者罢了。

    用的是者而非人,用意为此者可怜,提示一下,后四个字每字之间都有分隔符,且怜惜尚可,可怜巴巴不可。

    有点绕哈,道义,文字游戏。

    就事实而言,精神病这个字眼才不是不少小说电视剧综艺里用来逗趣或形容的话,“那谁,你精神病啊!”……这锅,精神病表示不背。

    它只不过是一种症状。

    说完了精神,后面讨论一下范畴之内的几个词语好了,自闭、精分、抑郁。

    自闭最近被各大表情包搞得有点魔性,“我自闭了.jpg”“突然自闭.jpg”,和抑郁还不太一样,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具体哪里不同,这里就不赘述了。

    精分,全称精神分裂症,也是近几年来被玩坏的一个词汇,常有中二少年称自己有精分等等言语,看起来有趣,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

    抑郁,常见黑狗,也就是忘记从何地引入的指代性词汇“BLACKDOG”,其出处与缘由并不了解,为防止造成误会也就不说了,典型症状有“三低”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上面这个大概有这么几项: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体验快乐的能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精神运动迟滞、自杀观念和行为、躯体症状。

    有点过于书面化了,但如果仔细体会一下,会发现貌似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到这里,本篇的内容差不多说完了,不过呢后面,还掺杂了点经历,仅作戏台上使用,不必上升到个人,提前说明。

    少时颇为活泼,家中长辈一度戏言这娃怕是有多动症,别家孩子玩着玩着就回家睡觉了,这娃不同,不但正午时分能顶着大日头自顾自乐呵,就连学艺不精、叫爹娘拎回了家去依旧玩兴不减。

    正因此,那几年的肤色除了纯正的黑皮,可以说打遍周围无敌手。

    “这孩子,脑门儿长得那么大就算了,脸蛋儿还那么黑,以后可怎么会有人要的哟!”

    “哎你可别说了,这孩子比刚出生的时候可顺眼多啦,那时我看着从产房抱出来的,头发就那么几根儿,整张脸有一半儿都是脑门儿,当时可给我吓得不轻!”

    “真的么?”

    “可不,那时我们都说这孩子浪费了她爸的好基因,她爷模样也是个顶个儿的,怎么单传这一个出来就这么……咳,偏偏人家家里还能当个宝儿似的。”

    人云亦云,当这种声音出现的过多,尤其是常常出现在血缘淡薄的几人嘴里,那便是再小的孩子也要有所记忆。

    不过乐观毕竟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少声音哪怕淹没耳畔也并不足以真个入了耳朵,因为,温暖的家如港湾,更是一层坚硬的保护壳。

    后来,一夕生变。

    岁月静好不再维持在表面,肉眼可见的伤疤被一刀重新割开露出了内里的狰狞与腐烂,掩藏于墙角的少女无法再以种种理由蒙蔽内心,能做的,有且仅有被动接受。

    那时候,蛰伏已久的声音便爆发了出来,再加上不少“趁你病要你命”的情节一并爆发而出。

    短短数日,丢失了往日风采。

    本是各项奖状拿到手软,家中数个文件夹塞到不能再塞,墙壁上、桌面上,半年内纷纷消失不见,就连脸上神态,都从张扬自得成了白纸一张。

    人们常常以为白色最为干净,但只有穿过白衣服的人才会知道,稍有不留意便要染上污浊,再难以洗净。

    颜色,灵魂,亦如是。

    偏偏那时候,施放各种声音的家伙再次来临,“呀这孩子怎么见人都不说话了是不是成了哑巴”,“笑都不笑呢”,“突然文静了还真让人有点不适应”。

    质疑,探究,嘲讽,层出不穷。

    坚硬的保护壳被补上最后一刀,彭叽,自以安稳的外衣霎时碎了满地,光只有那般还不够,碎片们藕断丝连随后拧成一股结实的铁链,越收越紧、越收越紧,扼住命运的喉咙,自此寻到了栖身之所,此后不复松懈。

    墙角偷听引发的精分,构筑心墙引发的自闭,脱离安然引发的抑郁,被逼无奈引发的躁狂。

    听来可怕,说来可笑。

    后每每想来,那时勉强苟活一条性命已算是万幸中的万幸,何谈其余。

    吓人么?

    说一点不吓人那是假的,以至于后几年每每午夜梦回仍觉心有余悸甚至难以入眠,可对于话说当年的人儿来说,更多的不是觉得如何如何,只不过是意欲解脱尔。

    个人对戏台子向来神往之,所以这么一嘚嘚,也就没收回来,有点尴尬,第五个关键词目前为止还没影儿。

    扯远了……思路跑偏,有点想不起一开始想说啥了。

    且分析状况后论情绪排解。

    1.走在路上生怕有人跟,哪怕是上个厕所没回头都觉得边上指不定什么地方就会窜出来个洪水猛兽将自己吞没。虽说是和从前某几次经历有关,但更多的,可怕的想法出现了。

    这是被迫||害妄想。

    2.时不时幻听,甚至路过个天桥仿佛听见有人叫自己跳下去,还有幻触,分明什么都没碰到但感觉实实在在发生,看不见却又“摸得着”。

    这是幻觉其二,幻听与幻触。

    3.本来听着高高兴兴的事,身边的人也都是笑容洋溢,可是得了某句话甚至某个词,突然就心里一阵极强的失落,努力强颜欢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尤其情绪低落时往往剑走偏锋、极端得很。

    这是抑郁。

    4.脱离了往常的生活习惯,变得不爱笑甚至是沉默寡言,遇见了关系极好的人也无法再调整好应有的情绪,表情始终木然,甚至出现‘木僵’症状。

    注意力再无法全然集中,后期记忆力受损,严重时前一秒说过的话后一秒就忘,有时还会觉得自己从没说过从没做过。什么都记不住,反应迟缓。

    这是精神分裂,也有抑郁。

    5.与人交流分明和谐,突然对方说了什么话触及到了内心深处某一点,情绪便要极度暴躁,抗拒心理极强,甚至做出与本身性格不符的行为。

    很奇怪,分明不想那么做,也不想那么说,更不想伤到人家,偏偏行为语言处处带刺。尤其,这种问题在密切的关系上出现极多。

    有的人是对于所有人,有的人是对于特定人群,而这里,所针对的只有一种。

    越想小心翼翼保护的,越要不受控制般将其刺得遍体鳞伤甚至生生逼其远走。

    这是躁狂。

    6.不久前还能够高兴着没多时又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术语原句:

    “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发作间期通常为完全缓解为特征。”

    日前经室友提醒概念得到印证,一翻,发现果真符合情况。

    这是双相情感障碍。

    7.重要的人或事传来的消息,往往能够隔一会儿看一眼,生怕错过什么,甚至可能因此而放下手头极其必要的事情只为等待,一次两次或许无所谓,然如次次如此,未免影响生活。

    这是强迫症与焦虑,也有非典型强迫。

    8...

    以上提到的这些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看客对号入座的,省得本来没有什么事经过这么一乱想反而怎么样。之所以讲这些,是为了那些已经确诊了相关问题的。

    好了,不良情绪排解,

    说实在的个人对于这个并不外行。

    否则也不会出现长达数年的情况。

    不过呢,算是心得体会,算是学习所获,有几种法子可以分享,但仅(kan)供(kan)参(de)考(le)。

    抑郁症的人可能很清楚一件事,当你心情好时,别说空气阳光了,就连周围随便一口空气都是甜甜的。可如果心情不好呢?

    那些个极不美好甚至至今难以释怀的记忆或经历就会如潮水一般涌来。

    经历过潮起潮落,才知晓,其实江海的面貌远远不比表面之上的风平浪静,潮一来或一走,那力度绝非人力可及。

    举个栗子,钱塘江。

    大概是一月前,诸事不顺不说,心境还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只觉得普天之下竟没有一处可去如此勉强过活倒不如一了百了地干净。

    就在那时,与母亲的偶然电话,将那种“觉得”彻底粉碎个干净。

    若是换成寻常,报喜不报忧便罢,什么真实想法什么内心世界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言语的。是了,与普遍书本讲的那些不一样,亲生母女之间亦非无话不谈。

    看着有点难受是不是,但确是以往写照,至于以后能否,那再说以后的。

    本就是唠个家常,今儿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吃好,冬天冷了加厚衣服没有,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云云。

    谁知道那时怎么回事呢,鬼使神差,没准儿那想法着实憋的辛苦憋的太久,总之,那句话就以一种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语气宣之于口了。

    “我有时就觉得,我是真的不想活了。”

    换句话说,世上莺莺燕燕那么多,不缺行尸走肉的“我”一个。

    大概那么个意思,原句记不清。

    态度平淡至极,以至于后来放下手机,不由得纳闷:那到底是不是自己说出的话?

    母亲当时就沉默了。

    但她知道,如果自己在通话中一直沉默下去恐怕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于是她很快接话。

    她说话的角度很独特,没有说什么不能怎么怎么样,但那句话,却是最为戳人的,哪里空缺填哪里。

    感念。

    后忆起,思绪不免飘远至某年,手术室外那名焦急等待却面上强自保持镇定的中年妇人身上。

    她很怕,生怕得到的是一个不好的结果。

    可是她丝毫都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她不希望女儿出来后看到的她是脆弱无助而恐慌的。

    学过微表情心理学就这点儿不好,

    那颤抖而发白的嘴唇,

    那边缘布满血丝的眼,

    那比之自个儿还要凉的掌心,

    永生难忘。

    ……

    若自身如浮萍,大可找个寄托,或人或物,又或者培养个能够长期进行的爱好,每每情绪低落时便拿出来沉浸其中,不论如何,注意力被分散了,那些个黑暗的东西所占比重自然减少。

    一次会减少,两次会减少,

    久而久之呢,

    那些个负面的东西便能够被有意识地控制住了。

    试着分散注意力。

    对着植物说出来唱出来。

    和能够信任的且不大嘴巴的且拥有同理心的家伙聊上一聊。

    常言道,堵不如疏,一味地掩盖与压制或许短时间内会有成效,谁也发现不了,自己明面上还是那个光鲜亮丽的,但倘若时间久了,等一并爆发出来,所遭受的就不仅仅是重击那般简单。

    逆水行舟,或可一时奋进,而舟本身也需得维持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