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民国文匪最新章节!
这天,杨虎的家里来了一位访客。这是一个叫做优瑞的美国掮客,他是来向杨虎推销一种叫做“斯登冲锋枪”的武器的。这种冲锋枪杨虎倒是早就听说过,如今在香港、南洋那边,这东西相当流行,很多做特别一点的买卖的人,更是少不了这东西。
即使在上海,某些恶性治安案件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冲锋枪的身影。正因为如此,杨虎对于这款冲锋枪也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于他的警卫都已经装备了这款冲锋枪——从香港那边买过来的二手货。所以杨虎对为上海的警察采购一些斯登,倒也并不是很反对。
“优瑞先生,您的报价似乎高了一点。”杨虎道,“就我了解的情况,司登冲锋枪即使是美国版的,最多也就需要一百六十美元一支,如果是大批量采购,价格甚至会更低。但是您一开口,就要两百二十美元,这都够我们采购花机关甚至是更好的商品了。您看在价格方面能不能稍微调整一下。”
优瑞对此表示理解,不过他表示,这个生意是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上的生意的,因为出钱的并不是杨虎本人,而是国民政府。
“杨先生,这笔钱是政府出的,您又为什么一定要帮政府省钱呢?”优瑞道,“如果您愿意从我们这里采购一批武器的话,我想,你完全可以得到我们的友谊和感激的。”
杨虎当然知道这个所谓的“友谊和感激”是什么意思。但是警察部门能够装备的冲锋枪数量并不大,这并不是一笔特别大的买卖,所以这样的一个生意,能够产生的“友谊和感激”也自然是很有限度的。而且警察部门的费用基本上也是一个定值,用在这里的多了,用在那里的就少了,警察局的武器支出,尤其是冲锋枪的支出不但数量不可能太高,(总不能给每个警察都配冲锋枪吧)而且总额度也不可能太大。虽然优瑞表示,他还可以提供冲锋枪使用技能训练,靠这个也可以开出一个更大的,“感激”更多的账单,但是杨虎还是觉得在其他的东西上,比如各种办公用品之类的耗材上,“友谊和感激”的分量到可能更为充足一点。
出身青帮的杨虎并不是一个清高的人,他对于钱的态度一向是泰山不让土壤,江河不择细流的,但他也要考虑效率和平衡的问题。一来他和某个英国商人一直有武器贸易上的来往,那个英国人最善于将西班牙的盒子炮当成毛瑟盒子炮,然后再带上一大堆的附件卖给杨虎,并且分给杨虎很多的“感激”。这是老关系了,杨虎并不想无故的得罪那个英国人。二来各种会大量损耗,以至于谁都不知道消耗了多少的耗材,不是更香吗?
当然谈一谈还是要谈一谈的,说不定就可以用美国人的“友谊和感激”去英国人那里弄出更多的“友谊和感激”呢。
于是杨虎便一边和尤瑞讨价还价,一边和英国人讨价还价。双方扯皮扯了一个星期,最后杨虎还是以对方“诚意不足”为理由,拒绝了这个交易。
优瑞离开的时候,很不高兴地表示,自己已经带来了一些样品,这些样品自己肯定不会再带回去了,将来上海发生点什么,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虎觉得,这家伙多半是要把这东西转手卖给那些黑帮什么的。但杨虎对此一丢都不担心,因为他自己本来也是黑帮出身,再说黑帮什么的手里的枪难道还少了?再多上这么点,也根本不是问题。
而在另一边,伍豪和郭鼎堂已经来到了上海。一到达上海,伍豪就接到指令,中央要转移到上海来,进行地下活动,所以要他和汪寿华同志一起组织一个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科。
按照计划,特科分为四个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和营救安抚等工作,科长是洪杨生;二科负责搜集情报,科长是陈赓;三科也叫做红队,俗称“打狗队”,负责镇压叛徒特务,科长是顾顺章;四科负责无线电通讯,科长是李强
要组建这样的一支队伍,尤其是负责行动的红队,武器和训练都很重要。训练嘛,伍豪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人送到“永久自行车厂”去当“护厂队”的队员。等训练完了,再让他们回来就是了。
王九光借着“永久自行车厂”的牌子开杀手训练班收钱的事情,上海的黑帮都知道。香港和南洋那边的黑帮里面的不少人都在这里学习那些杀人放火的技巧。甚至于黄金荣也派了两个兄弟进去学习过,然后他们回来后给出了这样的一个评价:“东西呢,是教了点东西,但是相比学费——王九爷可真黑!”
不过特科和王九光合作,更看重的是王九光这里有一个安全的训练场。教官什么的,却是人民党自己的。顾顺章本人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和陈赓都在苏联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但是要说干杀人之类的事情的水平,他比陈赓要明显更强。
除了训练,武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王九光将那个叫优瑞的美国人介绍给了伍豪,然后,伍豪他们就以“出厂优惠价”拿到了不少的司登冲锋枪和其他的一些古怪的小玩意儿。总之都是些居家旅行,杀人放火必不可少的好东西。
据说,那个叫做优瑞的美国人很直接地告诉他们:“我本来想要把这东西卖给杨虎,但是他嫌我给的回扣少了。所以我找到了你们,我知道你们是反政府的叛乱分子,我希望你们好好地教训一下杨虎他们,让他们明白,手枪,哪怕是德国人的毛瑟手枪,也是无法和冲锋枪抗衡的。更何况他们买的还是西班牙仿制的破烂。希望你们能很快就给他们一个教训,好让他们明白,不买我们的武器会有什么后果。”
不过这个后果并没有很快发生,至少在优瑞离开中国的时候,没来得及发生。
另一方面,李谦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带着两个学生和一叠论文,来到了法国。
到法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向大家炫耀一下他的徒弟。随带着去拜访他在法国的朋友们。
也就在这些天里,李谦和他的两个徒弟一口气发表六篇论文,涉及到群论、代数镞、抽象代数等方面。
“李,很高兴的看到,你在当校长、教学生的同时,没有荒废掉自己的研究。”对于李谦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嘉当先生还是很满意的,“还有你的两个学生都不错,很有天赋。我听说中国的数学教育其实非常差,能有机会接触到像样的数学教育的人非常少,按照一般的概率,他们中有数学天赋的人应该不会太多,然后他们还能遇到你,被你发现的概率就更低了,但是你却在不长的时间里找到了两个。嗯,我有些怀疑,中国人可能普遍地适合学数学了。”
“老师,我觉得这更多的应该归之于筛选的方式。比如说,如果现在,法国决定将大学的招生人数压缩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而他们两个都是法国人,那他们会考不上大学吗?”李谦回答道。
“就算压缩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他们也能进最好的大学。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虽然中国的教育不发达,但是最顶尖的人才总还是能够出头的,而且也许正因为如此,你要发现他们反而更容易。不过即使是这样,你的眼光也还是值得称道的。”
“过一两年,等他们的年纪再大一点,我就打算让他们到欧洲来见见世面了。”李谦说,“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拜托老师照顾一下他们。还有,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份还没有完全完善起来的东西,他还有不少问题,不过短时间内,光靠我自己,很难让它们完善起来。我打算在大会上把这个东西放出来,您看看行不行。”
李谦一边说,就一边将一本厚厚的东西拿了出来。
“这是我这些时在国内的讲义和研究的一个总结,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代数几何基础》。”
告别了嘉当,李谦便又带着两个徒弟去德国打了个转,然后才和和德国代表团一起前往意大利。
自从一次大战之后,德国人就被排斥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之外,但是德国数学的发展和成就,使得世界越来越无法无视德国的数学。再加上政治形势的变化,到了这一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德国的数学家终于得以重新出现。
这一次总共有六十位德国数学家参与了大会,希尔伯特先生虽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依旧亲自带队来到了意大利。
而中国,也终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代表团——和上次一样,只有一位中国数学家,也就是李谦得到了邀请;但和上一次不同的是,上次李谦是被算在法国的代表团中,而这一次,虽然正式成员依旧只有他一个人,但他却已经不在算在法国代表团之内了,而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