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姑苏

夏廷献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范蠡最新章节!

    攻都打援一字坏谋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

    夏初一天,伐吴之师在浙水誓师后,从北海出发了。天气晴好,南风劲吹,战旗猎猎,螺号阵阵,鼓声隆隆。庞大船队破浪前进。

    驶在前面的是勾践所乘楼船。这楼船长十余丈,宽两丈余,上下三层。

    下层划桨,二层射箭,三层为大王起居之舱。勾践站在三层船头,想起乘船入吴为奴的惨景和返国时的狼狈,感慨万千,不由握紧随身所带的勾践剑,狠不得一下子把夫差之头砍下。

    紧跟其后的是范蠡和舌庸所在的翼船。后面二百余艘大小战船一字跟进,浩浩荡浩,犹如长龙。经过两昼夜航行,船队到达江水入海处。范蠡指挥船队稍稍停泊。自己登上大王楼船向勾践叩首告别。然后率队从大王楼船前经过,接受大王检阅。翼船上甲兵,见勾践立在船头。高声欢呼大王万寿!

    在勾践的注目下,范蠡率队继续往北驶去。

    勾践率领满载陈音师、楚女师甲兵的船队,由海上进入吴江,再溯流而上,至姑苏城外抛锚停泊。此前,畴天余,欧阳已率师同吴都留守的太子友,王子地接战。勾践到后,把六千英勇无比的君子兵投入战斗,按照范蠡事先的谋划,把吴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围,弓弩齐发,剑戟相逼,呼啸厮杀,势如风雨。吴精兵均随夫差出征,国中俱是未训之卒,抵挡不住锐利之师。吴军大败。太子友身中数箭,恐俘受辱,自刎而亡。吴军两将被俘,万人被斩、被俘。勾践大喜,第二日又率兵攻入吴都外城,令人毁了石室,烧了姑苏台,看着那冲天大火,他笑了。

    勾践在胜利的欢呼声中,登上了夫差乘用的余皇大舟,在太湖中转了一圈,然后住进城外的夫差行宫,吃了行宫厨人做的吴王饭食,躺在了夫差睡过的宽大床上,浮想联翩-李、夫椒、钱塘、会稽、石室、迁都、卧薪、尝胆、生育、免税、募兵、送工匠、送美女、送宝器、送金银、送粮食、下跪、叩首、恭维、尝粪……他全想到了。天地终于翻过来了!姑苏,姑苏!

    终于昂头进来了,天下诸侯很快就会知道,越王勾践带兵打进吴都姑苏!奇天大耻终于雪了……下一步干什么呢,驻守?南归?北上?范蠡没报方略——在他心里吧。勾践心一悸,突然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想嫔妃了吗,不是。

    想什么呢,他感到模糊,……他想叫侍人,刚张口又停住了。他想说话,“孤……,”他不说了。过去以为用“孤”“寡人”自称,是至上的尊严,此时觉着真是“孤家寡人”。夫差呢,其他诸侯呢,是不是这样?恐怕也是。

    想到这里,他大声喊叫:“来人!”侍人应声而到。“速传令相国到姑苏!”

    侍人去了,他的心情平静了些。明白是想马上见到范蠡,想听听范蠡说话——那是一种享受。想知道范蠡心中的灭吴大计——那是他朝思暮想特别需要的。他意识到,只有范蠡在身边,才感到有力量,才不感到孤独,才能体会到做君王的味道——一个杰出的大臣对君王必恭必敬,那君王必是杰出的。

    侍人禀报,令已经传出去了。勾践终于睡着了。

    一天傍晚,范蠡统帅水师从海上入淮,至洪泽湖同邗沟交汇处,这是夫差回国必经之地。范蠡令船队分片停泊在有利位置。他所在翼船则停在夫差船队一出现就能发起号令的地方。令快速小翼船沿邗沟北上,掌握吴军动静。

    安顿停当后,升起黄旗,令船队休整和点火做饭。顿时,夕阳下,湖面上,冒出缕缕炊烟。第二日起,范蠡一边组织操练,一边派人打探南北两方面消息。

    五天之后,传来大王勾践到达姑苏郊外消息;七天之后,传来大王勾践进攻姑苏城消息;第九天,传来了大王勾践攻下姑苏、歼敌万余,缴船百艘,太子友自杀……

    越军伤亡不大的消息。

    虽在预料之中,范蠡仍十分高兴,出道以来,独立筹划的战争啊!范蠡让两万水师喝酒庆祝一番,名义当然是欢呼大王英勇善战,智谋超群,运等帷握,一举致胜。

    范蠡知道,姑苏城破消息定会很快传到黄池盟会。夫差结完盟回师,还是不结盟回撤呢?依夫差性格,定会结完盟,因为盟主的身份、地位对他太重要了。一国诸侯,可以号令几国诸侯,诱惑力太大了。勾践这样的小国小君还想当盟主呢,何况拥兵一二十万,连年征战,已打败陈、蔡、楚、邾、鲁、齐、卫等国的夫差呢?中原各国就剩下一个晋了。若能使晋甘拜下风,推吴为主,就可以让周天子封“伯”称“王”,比“侯”高一个等级,离天子不远。再不用自称大王了。

    范蠡虽然猜透了夫差心思,还是一边派出探子打听吴军消息,一边加紧演练,准备给回撤的夫差大军迎头痛击。兵力虽然少了点。但数年练就,爱越、守纪、技精、不怕死;大小战船,都是新造;长短兵器,十分劲利;尤其镶铁之矛,越国独造。在此集结,以逸待劳。范蠡分析,以一当五,击溃远征而回的疲惫之师,当不成问题,大体可歼敌十万,剩余的再视情歼之,若能把夫差主力精兵打垮,灭吴有望矣。

    范蠡决定写简奏大王,请大王分出一半兵力,让畴无余或欧阳将军率师北上到洪泽湖畔集结待命,以便水陆夹击吴军。此策在会稽时已有,没和勾践说,伯勾践认为拥兵自重。如今姑苏城破,大王名显功赫,提出来大王不会往别处想的。

    范蠡奏简还没送出,却接到了大王令简:相国回师姑苏。奇怪了,姑苏已破,为何让吾回师。找来舌庸,把令简给舌庸看了,舌庸也猜不透大王用意。两人琢磨半天,分析,或姑苏城破消息有误,大王束手无策;或大王攻下姑苏后,有了另外主意;还有一个,两人都想到了,但不便说出来,大王想亲手杀死夫差,不愿臣下抢了此功——可以率兵北上啊,为何让臣南下呢。

    他俩想不出原因。

    “相国,是令你自己去姑苏吧?”舌庸看着令简道。

    “我亦想过,但这‘师’字何解?”范蠡指着简上的“师”字道。

    “那倒是。”舌庸道,“在此打援,歼敌主力,大王不是同意吗。”

    “是啊,但君王之心,臣不可测。大王英明,高瞻远瞩,为臣只能听命,回师吧。”

    “回师?!”

    “回师。”

    “上奏陈词?”舌庸着急。

    范蠡不语。

    “盛肴不吃了?”

    范蠡点头。他何尝不想吃下这桌佳肴呢,尽管要付出鲜血,心慈不能治军,想吃佳肴,不能怕鲜血!

    “孙武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舌庸找到了依据。

    范蠡摇头。

    “不可?”舌庸看着范蠡。

    范蠡叹气:“孙武因此被囚……”

    “为何?”舌庸不解。

    “背君不忠!”

    沉默。

    舌庸:“明白了,回师!”

    范蠡发出了回师姑苏的号令。号手吹响螺号,舵手把舵向南,浆手们摇起长桨……整个船队离开了洪泽湖,沿邗沟南下。途中,范蠡令武装甲士登岸,将沿途各邑军资尽收到船——也算战利品吧。回师之前,范蠡派出探子,迎着吴军,散布姑苏城破消息,动摇吴国军心。

    范蠡到姑苏,先到陆师见到欧阳将军,问畴无余,答马失前蹄倒下被擒自刎。范蠡感叹,问葬何处,答已运国内,以上大夫之礼葬。问大王在何处,答在夫差行宫,问召回师何事,答不知。范蠡去到大王下榻的夫差行宫。勾践见他到来十分高兴,说:“你可来了,想煞孤……吾矣!”

    范蠡跪拜叩首:“大王令臣回师何事?”

    勾践:“吾想同你说说话。你把水师也带来了?”

    范蠡哭笑不得,从怀中掏出令简,双手呈上。

    勾践接过一看:“唯?孤只令相国一人来……这个‘师’字,是信官所加的吧?”

    范蠡还能说何话呢?!只好叩首道:“臣全师抵姑苏,听从大王号令。”

    “好!水陆师合到一处好。在姑苏城外打夫差,跟在洪泽湖一样吗。”

    勾践丝毫没对打乱方略感到歉意,或感到此举对灭吴之役有何不利。他也许根本就没想到,也许真的想自己杀死夫差,不能让臣下得此大功!

    对一个不懂地形地理对战争胜败起何作用的君王,再杰出的臣,能有什么办法呢。范蠡只好说:“大王英明,臣就去谋划在姑苏城外迎击吴王大军。”

    说完准备告退。“你不要走啊,吾让你回来,就是想听听你的灭吴大计。”

    勾践说着站起身,上前拉住范蠡。

    范蠡感到惊奇,勾践的热情,几年没有看到了。这个大王,癫狂症又犯了吧。

    范蠡无法,只好留在了行宫。

    太湖鏖战主客换位正在黄池与晋君争盟主的夫差,接到越兵入吴,杀太子友,围城甚急密报,大惊。为防消息泄露,影响结盟当主,一连杀了七个信使。以陈兵叫阵威胁手段逼晋鲁卫三君在盟约上签字,尊他为盟主。然后,急班师从江淮水路而回。沿途不断传来姑苏城破,万人被斩消息。夫差封锁不住,只好如实相告。军士得知,心胆俱碎,丢盔卸甲,扔车弃船。粮食匮乏,天凉无衣,夫差率军沿途烧杀抢夺。为躲避齐宋等国夹击,走走停停,三个月才入吴境。

    这一日,快到洪泽湖,将军王孙雄提醒夫差,听说范蠡之军在湖中集结,夫差失色:“吴军完矣!”令伯-带人先行察看,令王孙雄收拢吴军,准备决战。半日后,伯-回,告湖面无越船,岸上无越兵。夫差放下心来:“天不灭吴!咽喉未堵,孤气可出矣!”急令大军星夜渡过洪泽湖。

    夫差大军顺邗沟南下,一月以后,进入太湖,眼看要到姑苏了,突然从太湖两边驶出越军战船,夫差即令王孙雄卒船迎上,展开激战。吴军远行疲惫,皆无斗志;越军以逸待劳,英勇顽强;吴军战船破旧,兵器不足;越军战船犀利,剑多矛长;血战半日,吴军大败。死伤两万余人。夫差惊慌,令余下兵力移至太湖西岸,他担心再打下去,会全军覆没。夫差把伯-叫到跟前,怒道:“相国言越必不叛,孤听子赦越王回国,今日之事,相国去越师请和,和不成,子胥‘属镂’之剑犹在,当属相国!”伯-一听,虽是冬天,吓出一身汗,慌忙接令告退。安排了一条小船,朝姑苏驶去。

    范蠡站在太湖边山头上,观看两军厮杀。他本来要亲自上阵的,舌庸担心一旦有失,于越不利,建议大王派人把他从船上拉了下来。范蠡看着水师拼杀,不由他也握紧了手中宝剑——老师赠他的白里长河剑。想起楚女讲的剑道。这个奇女到何处去了呢。

    战况极其激烈。从螺号声、战鼓声、喊杀声、战船碰撞声中,从无数甲兵死伤落水,湖水荡来的鲜血中,范蠡感受到了。

    战程相当缓慢。半日了,仍在厮杀。慢慢地,呼叫声弱了,甲士们疲惫了,有的船开始沉了,有的起火了。范蠡有些着急。他知道夫差大军五倍于越。照这样打,何时把夫差打垮?夫差若把疲劳之师移往别处,休息之后,再来决战,越军能胜吗?本来要扼住夫差咽喉的,如今他已喘出气了,再置于死地,难。

    锣声响了。

    何方锣声?

    范蠡听清了:吴军。夫差收兵了!

    果然,吴军撤出了,按照红旗指引的方向,向西驶去了。吴军不进姑苏,保存实力!好狡猾的夫差。

    下一步,是战?是和?

    范蠡听到越军锣声后,下山了。他要去大王那里,听勾践的“唯”声。

    “一桌佳肴,吃了一碟,下面还吃不吃呢?”范蠡想。

    范蠡到勾践处不久,舌庸、欧阳都到了。一一见礼毕。

    “唯?”勾践之手指向欧阳将军。

    “禀大王,陆师在姑苏城北、太湖东岸,同吴军陆师厮杀,斩敌五千。”

    欧阳报告。

    “五千?唯?”

    “吴军龟缩不战,再三挑之不出,是故未遇强敌。”欧阳解释。

    “唯?”勾践转脸向舌庸。

    “禀大王,水师在太湖中与吴军厮杀,歼敌约两万,毁敌船近百……”

    舌庸答道。

    “唯!吴军还有兵力多少?”

    “臣以为尚有十万之众。”范蠡答,“多为子胥教习出来的精锐。”

    “唯?陆师?”勾践又把脸转向欧阳。

    欧阳过去很少见到大王,不知勾践“唯”声何意,眼望相国。

    范蠡:“大王问你吾陆师士气如何,从实禀报。”

    欧阳:“攻下姑苏时尚好,近日天冷思乡。”

    “唯。”勾践闭目,他也想念王后和王子、女儿了。

    舌庸主动禀报:“今日之战,吴军疲敝,威风犹在,死伤惨重,厮杀不停,若不鸣金,仍会冲锋。收兵后,水师深感吴军不可小视。今日战果,断夫差十指其一。夫差主力大船,已撤太湖西部集结。臣以为近日无大战。”

    “唯?”勾践又望舌庸。

    舌庸:“吴军教习几十年,为惯战之军,打遍中原诸国,未失利过。今日失利,吴军必重新调整部署,坚守阵地,与我打持久之战,臣观夫差不夺姑苏,移师西岸,即是明证。”

    “唯?”勾践看相国。

    范蠡道:“舌庸大夫所言极是。前者我攻姑苏为‘客’,今者我守姑苏为‘主’,夫差鸣金收兵,集于西岸,意在反‘主’为客,实施大略进攻,与我持久厮杀,将对越军不利!”

    “唯?相国莫讲主客、客主,说说如何办吧。”勾践把身体仄向范蠡一边道。

    范蠡未及开口,门官急报:吴相国伯-求见大王!

    “唯?”勾践看范蠡。

    范蠡:“伯-此时急来,一定是请和。”

    “唯?”

    范蠡沉思一下道:“全凭大王决断。臣以为天尚不灭吴。姑苏之战,持久下去,对越不利。念伯-多年助越,给他颜面,在吴朝中留下为越说话之人。姑苏战后,吴将一蹶不振。大王班师回国,以待天时吧!”

    勾践看舌庸、欧阳。两人都同意相国主张。

    勾践坐直了:“宣吴相国伯-!”

    议和的条款是:越吴永为平等之国,越不再臣吴;吴归还越从阖闾以来所占土地、百姓;吴归还越贡送的宝物;吴每年向越送犒军之礼,如越往昔送吴数。

    伯-向夫差禀报后,夫差气得真想一剑劈了伯。王孙雄急忙上前耳语:“大王、事已如此,杀了伯-勾践会以为吴无诚意。再打又无必胜把握。”

    夫差冷静下来,觉得今日之越已不是昔日之越了。今日之吴军也不是伍子胥在时吴军了……

    夫差咬牙答应了越国提出的条款,喝令伯-去办。然后让王孙雄设了一个伍子胥祭坛,悔恨地朝祭坛跪了下去,流下了难得之泪!两国和议达成后,勾践班师回国,走的是当年被赦免时回国的路线。这一回,他不着急,五六天的路程整整走了二十多天。范蠡明白大王心思,组织水师、陆师为大王开道、护航、戒严,让大王把威风摆足。军旅也算进行一次长途演练。

    勾践回到会稽都城时,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

    第一次姑苏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灭吴的姑苏大战又拉开了序幕!

    兵不厌诈围师不阙为越为王兮,拿起兵器。

    战必得胜兮,为王出气。

    三军飞到兮,所向无阻。

    一夫拼命兮,百夫莫当。

    齐进齐进兮,势如洪水、天助越国兮,吴卒自屠。

    雪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如猛虎兮,谁能驯服!

    奋勇向前兮,呜呼!呜呼!(注:此处呜呼是“万岁”之意。)

    公元前四百七十七年三月的一天,越国五万大军,唱着大将军范蠡编的军歌,踏上了灭吴的征途。

    越国积聚了五年力量再一次北伐;越国趁吴连续两年同楚作战、连岁凶荒大饥、国力衰竭、民怨沸腾的天时,集中兵力同吴决一死战;越国联络了各国诸侯,朝拜周天子之后,以讨伐昏君名义向吴宣战!

    起军之前,举行三天盛大的誓师仪式。

    第一天,都城校场。大王亲自登坛擂鼓,下令斩杀三个犯军令的士兵,用鲜血祭奠了大王旗。然后令将士们表达忠君之心,于是,校场顿时喧闹起来,先是狂呼乱叫;再是奔腾跳跃;后是肉搏格斗。野叫、野跳、野博,野性之力,犹如群兽。

    第二天,郊外河边。大王用勾践剑斩杀三个犯军令的士兵,用桶把鲜血接了,说是夫差之血,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倒入河中,令将士每人喝一口河水,以壮军威。将士得令,口呼“大王呜呼!”跳入河中,水牛般痛饮,以致河水瞬时断流!

    第三天,城郊固陵。举行军民告别式,让家人和子弟泣涕诀别,表达此行不灭吴,不复相见决心。

    震天鼓声响了!

    进军螺号响了!

    在惜别的哭声和送别叫声、歌声中,五万将士起动战车,划动战船,迈出步子……

    此次北伐,大王为主帅,大将军范蠡副之;文种辅之;王子守国。

    范蠡此次方略是:以灭吴为目标,以歼夫差主力为手段。步骤是:先攻与越接壤的吴国富庶地御儿(今浙江崇德东南一带)若夫差不战请和,越可厚取,吴将益匮。夫差之性,耻于不战,必以国都之精锐迎战,越可乘救兵未至,集中歼灭之——吴国大军,因粮食匮乏,分散移至东海之滨,打鱼摸蚌为生。即如援救夫差,远水难解近渴,旦久不习战,斗志技能下降,正可各个击破。

    范蠡在行军途中,重申了一贯要求:个人不逞匹夫之勇,而要听从号令,旅进旅退(齐迸齐退)。进则有赏,退则有罪;进不用命,退则可耻,均以刑罚!

    大军到达御儿之前,范蠡照律斩杀了不听令者、不用王命者、淫逸不可禁者,整肃了军纪。集中御儿之后,又以大王名义下令:父子均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有父母无兄弟者,归养;有病不能出征者,归国。将士闻听,感激涕零,欢声如雷。归者极少,都想为国效力,为大王尽忠。全军皆有致死之心。

    夫差闻报,果然率军六万,出了姑苏,南下迎战。

    正是范蠡所希望的!

    范蠡接到探子报来消息,立即报告勾践。勾践十分兴奋,下意识地握住腰间勾践剑柄。说:“太好了,等的就是这一天!大将军,你说如何办吧?”

    范蠡说“臣以为应疾速令大军,渡过笠泽江(今江苏吴江市南)在江北歼之!”

    “唯!”

    已经晚了。夫差大军先到了笠泽江北岸。

    越军只好摆在了笠泽江南岸。

    北岸六万人,南岸五万人,都是精锐!

    隔江相望,旗帜可见,话声可闻。

    越为“客”,吴为“主”。

    客方派出使者约战,主方答复:明日,先水后陆。

    使者返回复命,勾践同范蠡、文种商议。

    范蠡一笑:“兵不厌诈。蠡此次不当君子矣!”

    文种会意:“相国莫语,你我写于简上,呈于大王。”

    勾践有点不悦,何种时候,还玩游戏?二人转身写简,稍倾转身呈上,“呈大王过目明断!”

    勾践接过一看,都是两个字:“夜战”。惊喜地“唯”了一声,高兴地把简给二人看了,二人也笑了。

    勾践不大放心:“约好明日,夜战不义吧!”大王考虑影响。

    范蠡道:“大王,夜半子时便是明日。”

    勾践笑了。忘了寡人身份,捅了范蠡一拳:“你这个家伙,横竖都能找出理儿!”

    笑过之后。开始研究夜战方略,决定:将大军一分为三,大王率中军三万,其中陈音师、楚女师君子之卒六千人。其余两万分为左右军,范蠡率右军一万,文种率左军一万。部署是,黄昏后,左军溯江而上五里,敛声渡江,夜半呜鼓而进,攻击吴阵;右军顺江十里,悄悄渡江,待左军接战后上前夹攻。左右两军,各用大鼓,务使鼓声震夭动地,声播近远。中军则在夜半后,金鼓不鸣,衔枚禁声,渡江直冲吴中军。方略确定后,范蠡又特别强调了攻前要静如鼠,象老鼠钻在地下;攻时要勇于虎,象猛虎下山吼叫张口。然后,三个人分头行动。

    阴天无月夜,时有毛毛雨落地。正如军歌中唱的“天助越国”。

    江北的灯光时隐时现。

    为迷惑江北,范蠡令依旧在营地点起一堆堆大火。留守将士故意大声说话、唱歌。

    左军朝上游出发了。

    右军朝下游走去了。

    中军枕戈待夜半!

    笠泽江静静地流淌着。

    激动人心的夜半终于来临。

    决定两国命运的子时,终于到达。

    重要的历史时刻!

    左军的鼓声响了。

    躺在帐篷里的夫差听到震天鼓声,知是越军来袭,骂了一句:“南蛮子,真不信义!”穿衣拿剑出帐,指挥将士举火察看,尚未弄清,另一边的鼓声又响了。明白是两军合围夹击,心中大惊,急传令分左右迎战。左右军走后不久,夫差突然发现,不远处便有手持长矛的越军,悄悄朝自己中军冲来。

    夫差叫声:“不好!吾中什也!”令随身武士护着自己向北疾跑。中军夜半遭到突袭,仓促应战,边战边退,损失惨重。左右两军见中军已退,首尾难顾,亦跟随而去。兵败如山倒。逃跑之中,死伤无数。

    范蠡见吴军溃退,建议大王率军尾追,自己率舟师乘快船抄近路到前面堵截。勾践叫了声“唯!”举剑向前冲去。越军几万将士呼啸狂奔。

    天亮时分,吴军北退二十余里至没溪(吴江附近)据溪为守,收容散卒,局势稍定,准备再战。正当其时,范蠡所率舟师自太湖取横山(今吴县西)

    向吴军采取包围攻击态势(古代水上包围之先例)。夫差见势不好,乃向吴都城郊撤退,复遭越军追击而大败。及退至城郊,激战,又败;慌忙入城据守。出城时六万大军,入城时只剩下万余。可叹伍子胥苦心教训打遍中原无敌手的精锐之师,一朝毁于昏君夫差手中,败于大将军范蠡手下。

    太阳穿过云层出来了。

    越军追到姑苏城下,只见陆路、水路共十六个城门紧紧关闭。

    勾践求胜心切,挥动勾践剑,指挥越军攻城。

    越军组织兵力,在战鼓声中朝城门扑去。

    飞蝗般地利箭从城墙上射下。有了安全感的吴军狂笑大叫,已无败兵模样。

    前进的越军死伤不少。几个越兵往回退了。

    勾践大怒,手持勾践剑,就要过去刺死越兵,范蠡上前用手将勾践剑拨开。他见越军一路追击至此,十分疲惫,又知周围约七十里的姑苏城,近年已被夫差改造成城城相套,易守难攻的铁城,感到硬冲已不是上策。

    “你?”勾践望着范蠡,眼冒凶光。

    “大王!”范蠡急忙解释道:“吾军疲敝,吴都有备,城郊扎营,再做谋划吧!”此时,范蠡心中已涌出“围而不攻,待其自毙”方略。

    勾践听大将军如此说,知道范蠡已有新策术,便收剑入鞘,面色冷冷:“唯。”

    范蠡令鸣金收兵。越国大军松了口气,在姑苏郊外四境,安营扎寨。

    范蠡意识到,灭吴之战已由对阵、追击转入对阵,吴军失去天时,但仍有城固地利,万余亲兵的人事。战争已进入相持,短期难以结束。在郊外夫差的一个行宫,范蠡将大王勾践安顿后,说出了“围而不攻、待其自毙”的策略。

    “唯?你说什么?”勾践吃惊。

    “围而不攻,待其自毙!”范蠡胸有成竹他说,“大王,臣能使夫差自己打开城门。”

    勾践狂笑不止。

    范蠡心想:癫狂症又犯了。

    勾践笑过一阵,缓了口气:“大将军,孤知你有神机,然,让夫差自己打开城门,岂不是梦话!”

    原来大王不相信。不信也用不着狂笑啊!

    范蠡见勾践之态,也笑道:“臣自有道理。”

    “唯?”勾践恢复了常态。

    “大王!”范蠡接着说出了一番见解。他说:“国者无军,何以成国。

    今吴王主力已无,龟缩死城。远不通诸候,近不及乡邑。道路阻断,政令不行。吴民已为大王之民,吴地已为越国之地,吴粮已为越军之粮,吴国实已亡矣!可在吴都西门外,筑越城,作为越之北都,监视吴都而困之,使都内军民自耗,自残。大王既有吴国,可北开运河通三江五湖;西植葛麻于夫椒,以为弓弦;东控笠泽江,以收东方之粮;南通-李御儿,以利前后方输送。

    如此这般,越日强,吴日弱,不战,则吴必灭。大王!不出一年,吴都粮困,吴军必开城门挑战。是故夫差自开城门矣!“

    勾践听了,觉得有理。但此方略,没有把夫差立即置于死地,感到不解恨,不解气。说:“夫差首级,何时可取!”范蠡知道勾践与夫差有弥天大仇。然地利人事不备,若硬攻城,必然死伤惨重大损元气。得一空城,失去主动。主客位置若变,越军越国势危。他把这个道理向勾践说了。针对勾践心理,讲了猫逗鼠的故事。过去他曾让勾践学鼠装死骗猫,如今他又建议勾践学猫逗鼠,他说:“大王,逗逗夫差这只老鼠,比一下子吃了有味道。夫差囚大王石室三年,大王也囚夫差姑苏三年,一还一报。让夫差也尝尝被囚的滋味!”

    范蠡最后之话打动了勾践的心。勾践想起三年石室老鼠般的生活,下决心说:“好,依大将军之见,困他三年!”

    引蛇出洞将军迫寇越军按照范蠡方略一一实行。

    越军逼城,按兵不战。夫差无奈,只好死守。

    半年之后,吴都粮乏,开门挑战,一日五次。

    勾践按捺不住,意欲迎战。范蠡劝道:“大王忘了三年石室之苦乎!”

    勾践乃止。

    一年之后,吴都粮困,吴军又开门挑战。勾践欲攻之。范蠡想到大王心情,说道:“出城之兵,皆为小股,歼之无伤吴之股肱。容臣设计,诱夫差锐师出都,围而歼之,彻底灭之。”勾践同意。于是范蠡于公元前四百七十六年春,解除对吴都的围困,发兵攻楚。对自己国家如何真攻呢,范蠡心苦。

    只把兵移到吴楚边境屯集、强训,不断造出虚假战况,迷惑夫差。

    夫差见越大军撤离攻楚,心中大喜。见都城粮仓已空,臣民皆有怨恨之色,担心内讧。又听说越军所建“越城”粮食充足,兵器齐全,便带着亲兵万余人离开吴都,住进了越城。夫差以为危机己过,每日吃喝玩乐。谁知越军伐楚是引蛇出洞。次年十一月,越军回师,围住了越城。越军撤离时,已在越城墙内外做了手脚。回师后,很快攻陷外城,直逼狭小内廓。夫差大惧,许亲乒以重赏,乘夜突围,西上姑苏山,(吴县西三十里)收拢残兵,据山以守。没想到已掉进范蠡布的口袋!在此之前,范蠡已部署主力水师陆师从太湖、阳山,穹窿山等四面把姑苏山围了个铁桶一般,等的就是夫差往桶里钻。

    夫差从探子口中得知四面已被包围,知道入了范蠡圈套,上天无翅,入地无门,只有请和。夫差住进越城时,让伯-留在吴都。身边无得力大臣,只好把将军王孙雄找来,令他入越营请和。

    王孙雄学着当年越国请和时诸稽郢和文种的样子,赤裸上衣,到越营后跪行到越王勾践面前,叩首泣道:“孤臣夫差,昔日得罪于会稽,夫差不违天命,与君王和议而归。今日姑苏亦当年会稽,孤臣亦望如当年赦罪!”

    王孙雄一席话使勾践想起当年之事,也想起王孙雄当年促成和议,怜悯自己之举,意有应允之色。范蠡在侧谏道:“大王,二十年卧薪尝胆之图忘乎,三年石室之辱忘乎,夫差粪便滋味忘乎?”

    勾践别的事可以忘掉,尝便之味是永远忘不了的。他挥手让侍卫武士将王孙雄驱了出去。

    夫差不死心,令王孙雄接连又见勾践两次,辞愈卑,礼更恭。勾践又欲许和,范蠡再谏说,得时不得,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灭。天以越赐吴,吴不取遭今日之灭,今以吴赐越,越岂敢违天命乎?勾践乃罢。之后,范蠡和文种决定,再不许王孙雄踏进越营。王孙雄又来了四次,均被武士挡在了营外。

    范蠡“引蛇出洞”,把夫差困在姑苏山之后,便开始谋划围攻姑苏城。

    这一夜,范蠡睡下后,梦见姑苏城南门上,伍子胥头若巨轮,须发四张,光射十里。正在攻城的越兵无不畏惧。突然暴风旋起,疾雨如注,雷轰电掣,飞沙走石,疾于弓弩,越兵前进不得。子胥乘白马素衣而至,衣冠甚伟,俨如生时,对范蠡开言道,吾知越兵必至,故求置吾头于东门,以观汝之入门。

    夫差置吾头于南门,吾忠心未绝,不忍汝从吾头下而入,故作风雨,以退汝军。然越之有吴,此乃天定,吾不能止矣。汝如欲入,改从东门,吾当为汝开道。说完拱手一拜将要离去。范蠡问前辈还有何语可嘱,子胥重语道,同为楚人,愿汝勿步吾矣。说完一阵清风<:"="_.,瞬时匿迹。范蠡惊醒,想起楚女“功成身退,莫步子胥”赠言,再不能寐。当日,范蠡令越兵开渠至东门。将及城门时,太湖之水突然大发,将城墙荡开一个大穴。范蠡心知,此为子胥为吾开道也。又想起梦中子胥“勿步吾矣”的话,不禁感慨万千。

    夫差闻越兵攻入吴都,相国伯-等已降。知越兵必攻姑苏山。西有太湖,东南均有重兵。遂同王孙雄及其三子带着王宫卫队向山北奔去,希冀从北面突围。途中腹肌口渴,只好嚼生稻,喝沟水,好不容易到了余杭山。

    范蠡得知夫差向北逃去禀报勾践后,即和文种率千余君子兵追到余杭山,将山团团包围。擂鼓呐喊,要夫差下山投降。

    夫差从探报中得知越将是范蠡、文种,亲自作书,系于矢上射入越军。

    军人拾取呈上,范蠡、文种二人同视其词曰:“狡兔死,走狗烹,两位楚人,何不存吴一线,以留后路。”

    文种问范蠡怎么办。

    范蠡自从在梦中见过伍子胥后,楚女“功成身退,莫步子胥”之语,常在耳边响起。感到是上苍给他启示。如今功尚未成,退尚嫌早,夫差之语,固有道理,然天时未至,不能犹豫,不能彷徨。关键时节,一着不慎,前功尽弃,既立志兴一国,灭一国为的是楚国,就要一以贯之。想到这里,说:“子禽兄,还记得在我家喝酒时唱的歌吗?”文种道:“怎不记得,生为楚人,终生为楚。楚不用吾,吾不背楚。宏图不展,妄为世人,扶越制吴,实为助楚。少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吴非灭不可,不仅为越,更是为楚。待我作书夫差。绝其生望。”文种把书作完,递给范蠡看。范蠡览毕,微笑说道:“子禽兄之简,尤如利箭,必透夫差胸膛矣!”

    文种令人将书射上余杭山。问范蠡是否即刻发起进攻。范蠡说,此功还是请大王来立吧。心想若是他二人率兵攻上山去,杀了夫差,大王勾践面上高兴,心中不悦,瓜熟蒂落,臣做为种瓜者,只能请君去摘,去吃!

    夫差接到文种答书,急忙视之,只见书上写道:吴王有大过者六:杀忠臣伍子胥,一:以直言杀公孙圣,二;重用佞臣伯-,三;齐晋无罪,数伐其国,四;侵伐同壤之越,五;先王死于越手,不知报仇,纵敌贻患,六。

    有此六大过,天已难容,还有何面立于人前。“夫差读到第六款,心如箭穿。

    满面泪流道:“孤不诛勾践,忘先王之仇,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弃吴也。”

    王孙雄劝道:“臣请再见越王而哀恳。”夫差想了想说:“孤不愿复国,只求为附庸,世世事越。子去说吧。”

    王孙雄来到越军阵地,正好勾践率兵到达这里。

    王孙雄要见越王,范蠡令武士挡住。

    王孙雄哭声惨烈,口呼夫差愿做越王奴仆。

    勾践听到王孙雄哭声,想起了吴王一些好处。心中有些不忍,对身边的范蠡说:“大将军,如何是好。许不许?”

    范蠡深知勾践是有病之君,不仅有狂怒之态,还有妇人之仁。此时若松口,勾践定会许和。夫差在,吴不灭,后患难以预料。兴越灭吴,功亏一篑。

    旦勾践常常反悔。若建议许和,事后,勾践将会猜忌自己。想到这里,便说:“大王明断。臣以为尝便之味不可忘,吴国请和不可许。”范蠡又说到尝便之事,是想提醒勾践。他知道大王对此是一直不能忘怀的。

    果然,勾践说:“孤欲勿许,难对使者哀恳……子去对之吧。”

    范蠡得到大王委托,乃左手提鼓,右手拿槌,来到王孙雄跟前,把鼓咚咚敲了一阵,止住了王孙雄哭泣,说道:“昔者,天降祸于越,将越赐吴,吴不受,是违天命也。今上天掉过,委越制吴,吾王敢不从天命,而从汝王之命乎?”

    王孙雄叩首位道:“尊敬的范子,先人有言,助天为虐,断子绝孙。子助天为虐,不怕不祥吗?”

    范蠡又擂了一通鼓道:“吾与上天有缘,不怕断子绝孙!请汝疾回,让夫差向吾王投降!”

    王孙雄知范蠡不是通融之人,心想若能见到越王,可能有转机。便说:“雄无话可说,请允和越王辞行!”

    范蠡一眼看出王孙雄心思,又擂鼓笑道:“君王已嘱我全权矣。子请回,勿使我得罪于你。”身边武士见大将军如此说,如狼似虎般吆喝王孙雄快走。

    王孙雄仍迟疑不动,武士们刷地抽出宝剑逼了上去。王孙雄无望,愤愤然大骂范蠡“疯子”而去。

    范蠡使了一个眼色,一武士追随王孙雄而去——跟着王孙雄一定能找到夫差藏在何处。

    范蠡明白,此事再拖下去,结果难料。王后姬玉已从会稽来到姑苏。王后之心,高深莫测,若虚荣心大于报仇心,猫逗鼠玩……必须当机立断,快刀斩麻。把两个君王都挤到墙角,没有回旋余地。范蠡决定不向大王报告,马上率兵攻上山去。突然想起孙武获罪之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背君。”迟疑了一下,咬牙擂鼓向山上走去。越兵见大将军如此,紧紧追随,冲上了姑苏山峰。追随王孙雄的武士向范蠡禀报夫差藏处。范蠡把鼓一扔,拔出百里长河剑一挥,三千越兵猴子般地上树爬石,很快将夫差藏身地方“干隧”包围得水泄不通,飞鸟难进。文种得知范蠡上山后,摇摇头跟了上去。

    范蠡令君子兵将大王抬上山来,置于一大石上。令武士呼叫夫差出来投降。一阵呼喊之后,夫差身影在树丛边露出,披头散发,衣服烂缕,满脸泪涕,全无君王模样,犹如市上乞丐。王孙雄等凄凄然站在夫差身后。

    勾践闭目:“孤心不忍加诛。告吴王,孤封他到雨东(今舟山群岛)君百家,夫妇各三百侍人,终养天年。以报他未杀孤之德。”

    范蠡本想劝谏,但想到夫差之性,决不会当百家之君,没有吭声。

    果然,勾践的话,左右高声传到夫差那里,夫差仰天大笑道:“灭吴者,非越,实寡人也!愿天下诸侯以我为鉴!孤已年衰,苟活甬东,实非所堪。

    请越王稍待,孤必自决,报孤祖宗。愿越王善待吴国臣民,莫以夫差为伍!“

    夫差四顾而望。王孙雄等人哭泣劝王不要自决,到甬东再图。

    范蠡担心勾践有变,夫差有变——君王之心,臣难卜知。大声喊道:“吴王,世无万寿之君!人总有一死,何必使吾王之师加刃于王耶?”

    夫差到了国破、都破、军败、无吃、无喝境地,悔恨万分,死心已定。

    对王孙雄说:“悔不听子胥之言,破败如此。吾无颜和子胥黄泉相见。吾死后,将军用衣巾掩吾脸面。呜呼,孤去也!”说完,拔剑自刎。王孙雄挥泪解衣将吴王脸面盖上。向吴王叩了三个头,自刎倒在夫差身边。一直跟随的一二十名卫士,也都用剑自刎,倾刻之间,倒下一片。三个王子、几个妃子呆若木鸡。

    勾践见夫差倒下,血溅草地。叹了一声:“甬东乃仙岛,为何不去?大将军收拾残局吧!”说完看一眼范蠡,下山朝姑苏城而去。

    范蠡见夫差已死,松了口气。突然想到孙武率兵攻入楚国都城,楚昭王逃走之事。心中感慨道,孙武,子以强制弱,吾以弱制强,咱俩平手了。听大王让自己收拾残局,令几个甲兵押王子、王妃送到姑苏,由大王明断。令越军,每人负土一小筐,将夫差和王孙雄等尸体掩上。不多时辰,一个大坟在山坡上耸立。一代霸主长眠在余杭山上,可悲可叹!

    范蠡率兵下山。回头望时,只见山上,冲天大火,辉映晴空。隐隐约约,看到白发素衣的伍子胥……大功即将告成,何时身退,退身何处呢?勾践之心,灭吴之后,必争霸主。当此之时,提出身退,三军震惊,大王必不允之。天时地利人事不至,当心身败!忍为上,以待时机洞察君心功成身退三年之后。

    不寻常的一个夜晚。

    吴宫文台,灯光通明。欢声雷动。

    越国君臣、军民正在举行盛大宴会。祝越军北伐中原大捷;庆齐、晋、宋、鲁、楚等诸国尊越为霸;贺周天子封勾践为“东方之伯”。

    被祝、被庆、被贺主角勾践端坐北面,右边坐着王后姬玉,左边坐着王子-与。身后坐着或站着王子、王女、贵人、侍人、卫士等。

    范蠡、文种、舌庸、苦成、皓进、皋如、欧阳等大臣和水陆师将军依次坐在东西两边。

    每人面前几案上佳肴、陈酿、水果、食品一应俱全。

    仪式程序复杂。祭天、祭地、祭祖宗、祭死去将士。王后祝酒,王子祝酒,大臣祝酒,将军祝酒,拔荤甲兵敬酒,百姓老者敬酒,各国使者敬酒,周天子特使敬酒。祝敬一次,欢呼大王英明、大王万寿一次。

    祭毕,敬罢,献舞:吴国舞,越国舞,宫廷舞,山野舞,男舞,女舞,混合舞。勿论粗野、温柔,全是展现大王勾践赫赫功绩。最后是歌舞——仪式高潮。乐师、歌师、舞师一齐登场。鼓声之后,琴声飞扬,舞者狂舞,歌者劲唱:吾王勾践有神威,大夫范蠡有神机,一战开疆千余里,万民集聚迎天喜。

    吾王勾践有神威,霸业巍巍惊天地。

    赏无所吝罚不违,君臣同乐酒如水。

    歌词是文种大夫编的。听到歌声,文种高兴地用手拍着几案和着拍子。

    群臣兴奋激动地“乎!乎!乎!乎!”叫着,朝着大王,王后,王子笑着。

    勾践端坐,笑无喜色。王后亦同身后王子说话,似乎对歌舞不感兴趣。

    人们只顾欢呼,喝酒,没有关注勾践一家仪态颜面。

    范蠡特别关注!

    宴会结束。在欢送万寿万福大王一家离开文台后,范蠡没有回住所,径直到了水师驻地,悄悄找到了独山……

    勾践在吴王寝宫大王床上,一觉睡到次日下午,起身,见几案上有范蠡奏简。取过一看,只见上书:臣闻主辱臣死。昔者,大王辱于会稽,耻于石室,臣所以相随不死者,欲隐忍兴越。今吴已灭,中原诸国已尊王为霸,天子加封大王为伯。恳请大王免臣之罪,乞无用骸骨,老于江湖。祝大王万寿万福,越国繁荣昌盛。

    勾践阅毕,双手发抖,尖声高叫:“来人!”

    应声来了军卫(卫士头)王蛇。

    “唯!走!”

    “大王,去何处?”

    “大将军下榻处!”

    勾践乘车来到范蠡住处。

    范蠡正在写简,闻听门口卫士叫:“大王驾到!”慌忙将简藏起。整容振衣,迎了上去。此时,勾践已进屋,范蠡慌忙跪下叩首:“不知大王驾到,有失远迎,请大王恕罪!”

    勾践:“平身!平身!大将军为何要离开寡人呢?”说完把奏简往几案上一扔,上前拉住范蠡衣服,哭出了声,掉下了泪。这情形使范蠡想到在石室时曾经有过。

    昨晚,范蠡从大王神色中,感到勾践不欲功于臣下,疑忌之心已见,决定尽快离开越国。但又想,匿声而去,恐生事端,故而还是写个奏简,毕竟事君二十多年!刚才见大王带着军卫来,吃了一惊,大王是否以“背君”之名,将己诛杀?见大王神情恻然,泣下沾衣,心里踏实了。说:“大王,臣已在奏章上写明。”

    勾践拉住范蠡之手摇着:“寡人赖将军之劳,才有今日;越国百姓赖相国之功,始入旺谷丰;寡人正欲图报,将军为何弃寡人而去呢?大将军,收回奏简吧!”

    言之切,情之殷,留之诚,令入感动!

    瞬间,范蠡想到:是自己多心?

    不!马上坚定了自己想法。对大王说:“大王知道,臣做事一向深思熟虑!”

    “大将军留下,孤把越国分一半给你。”勾践恳求许愿。

    “大王!臣不是为江山追随大王。”范蠡回答。

    勾践松开范蠡之手:“大将军,孤再问,留与不留?”

    范蠡笑答:“不留!”

    勾践脸色变了:“唯!留则与子共国,去则妻子为戮!”

    范蠡不为所动:“大王,妻子何罪?死生由王,臣不顾矣!”

    “唯?何处?”

    “泛游江湖。”

    “唯,可否再思?”

    “臣听君命!”范蠡想给勾践一点希望,有助于自己行动,所以这么答了。

    勾践环顾范蠡房间和几案。范蠡担心勾践发现自己刚才所写之简——那可是“背君”证据呀!所幸,勾践眼光瞟了一下便挪开了。叹了口气,向王蛇挥手,走了。连范蠡给他施礼,他都没看。

    勾践走后,范蠡担心夜长梦多,匆匆吃了晚饭,告卫士们,出去走走,离开住地,朝文种住处走去。

    第二日,大王勾践使人召范蠡,得知范蠡已走,骤然变色,问大夫文种:“蠡可追乎?”

    文种答道:“蠡有鬼神不测之机,善谋天时地利人事,追之晚矣!”

    勾践叹道:“孤事事听命于他,为何要走呢?”

    “人各有志吧!”文种只好如此说。

    “唯!文大夫知他到何处吗?”

    “不知。”文种答道。范蠡曾向他透过欲去齐鲁之地。但他清楚,这话不能给大王讲。

    文种退朝回到下榻处,见几案与昨日有异,仔细一看,一堆竹简中,一束特别。抽出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范蠡亲笔。何时放至此处呢?范蠡有功夫,定是昨晚,这个小疯子!文种展开,只见简上鸟体篆文——很少人能认。写道:少伯致子禽,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伴君如伴虎,功成需抽身。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嫉贤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不免!蠡顿首。

    文种看后,把竹简扔进火炉,心想:“少伯过虑了吧。”

    勾践回到后宫,快快不乐。

    王后姬玉见了,怪道:“大王还在为西施之事生气?”

    原来在宴庆前一天,王后以“亡国之女”罪名,使力士将西施装进牛皮袋子,扔到江中了。勾践闻讯,感到王后做事太绝,西施有功于越,风韵犹存,本可以纳入后宫。

    勾践扭过脸去,不顺心之事太多,不想说话。

    姬玉:“大王杀了祸国之臣伯-,臣妾诛了亡国之物西施,有何不可?”

    “唯?汝想哪去了。”勾践不得不说,“范蠡走了!”

    “走了好啊!”姬玉兴奋地叫了一句,旋即大惊失色:“范蠡到何处去了?”

    “不知道。”勾践见姬玉神色不对,有些奇怪。

    “走多久了?”姬玉急问。

    “卫士禀报,昨夜就走了。”

    “如何走的?”姬玉抓住勾践衣服,手指发抖。

    “水师禀报,十船长独山不见了,孤想是坐船走了吧。”勾践不以为然地说。

    “派兵追了吗?”姬玉声音变了。

    “没有。”勾践不知姬玉对范蠡出走为何着急,“汝不是说,让王子光治政再治军。范蠡一走,王子正好做大将军吗?”

    “大王好糊涂啊!”姬玉扯着勾践衣服说,“大王忘了越国如何复兴的,忘了如何当上霸主的。范蠡若去辅佐别国君王,大王的江山、霸主……会跟夫差一样!”

    “明白了!”勾践头上冒汗,“孤想着走了也好。忘了小疯子翻天覆地的本事。如何了得!”

    “派兵追呀!”

    “文大夫说来不及了。”

    “他二人是一伙的!”

    “孤真糊涂。来人!”

    王蛇应声到。

    “范蠡背君亡走,疾带人将其追回!”勾践大声说。

    “追不回就地诛之!”姬玉补充说,“此事莫惊动水陆两师,以防兵变。”

    勾践听王后如此说,又补了一句:“别让朝中大臣知道。”

    “遵大王、王后之命!”王蛇施礼走了。“追不回来,孤就杀了范蠡妻小!”勾践恶狠狠说道。

    姬玉笑道:“大王糊涂了。追不回来,封地百里给范蠡妻小,令良工塑金像立于王宫,以示大王不忘功臣。”

    “唯!好!”勾践高兴,“高孤一筹。范蠡呢?”

    “臣妾自有主张,”姬玉一笑,“家小在越,他能不接吗?”

    勾践笑了起来。

    弃官亡走改名易姓范蠡是那天夜晚,乘独山备好的小翼快船离开姑苏的。

    独山虽对范蠡弃官出走不很赞成,但他知范蠡之神机,决定之事,定有道理。按范蠡要求,准备了快船,约了可靠的七八名上等摇桨手和舵手,预定时间,到预定河岸,装好财物。

    夜色中,范蠡匆匆登上快船。

    桨手、舵手都知范蠡大名,难得一见,见大将军上船,都很欣喜激动。

    “开船!”范蠡令独山。

    “去哪?”独山问。

    “向东入海。”范蠡答。

    “少伯?”独山已知范蠡要去齐鲁之地,想问为何不向北,而向东,话未出口,便后悔不该问了。

    “开船!”范蠡又令道。他也知独山之意,这个独山,还如此笨!大王定会以为我向南接家小走,或向北走,我偏向东入海,叫你追不着。

    独山挥手开船。

    快船象箭一般驶离姑苏城,沿河向东而去。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江面上,一只牛皮袋在水中飘浮。

    范蠡出走前,风闻王后姬玉将西施杀害,抛入江中……“会不会是西施?

    不会如此巧吧?“

    “把那只牛皮袋捞上来。”范蠡对独山说。

    “南蛮习俗,人死了装到袋里,扔到江里喂鱼。少伯!碰到这东西,晦气,别捞了吧。”独山说。

    范蠡也知东海之地习俗,犹豫之中,心中“砰”然一动。

    “捞!”范蠡命令道。

    独山和两个桨手,用船上带钩长矛,将牛皮袋拉过,拖到船上。

    范蠡过去:“解开绳子,看是何物?”

    独山解开捆扎牛皮袋的绳子,两个桨手把牛皮袋扒开,只见一个三十多岁女子双目紧闭,满面痛苦之状。“呜,好漂亮的女子啊!”一桨手叹道。

    果是西施!

    范蠡震惊!

    好毒的姬玉!竟不放过一个有功于越的弱女子。

    范蠡心中叹道:“西施以色乱吴助越,吾以谋乱吴兴越,术异道同。小女子功成身死;大丈夫当功成身去。”庆幸自己走对了。若再不走,恐怕也会被装入牛皮袋中——伍子胥就是被装入牛皮袋的!

    “大将军,一个女子,如何处理?”独山问。当着别人面独山总是称范蠡官衔。

    独山和其他人都不认识西施。

    如何处置?一向见事计出的范蠡有点犯难。

    “扔到江里吧!”围拢过来观看的一桨手说:“见到这事,要倒霉的!”

    “对,扔吧!扔吧!”七嘴八舌。

    “慢!”范蠡说,“吾看此女为越国女子,定是在吴被奸人所害。看在都是越人份上,将她移到岸上,雇车送回越国葬了。”范蠡怕说出此女就是天下闻名的美女西施,引起桨手们好奇、混乱,生出不测之事——他想起接西施回会稽都城时,人人争睹美女堵塞道路之事。故而没有说出西施名姓。

    “大将军何以知她是越国女子?”人们不解。

    范蠡指着西施楠木手镯道:“只有越国诸暨故都以南,苎萝山一带女子才戴这种式样手镯。”话出口,心一动,好西施,至死不忘苎萝山!“对,对!”一名桨手说,“大将军说得对!我们家乡女子都戴这手镯子。”

    范蠡:“把她移上岸吧!”心里说:“西施姑娘,对不起了,吾将你送入吴国,却不能送你回家了……”

    独山凑在范蠡身边:“赶路要紧,别管了吧。”

    “你不懂。”范蠡说,“抓紧办。拿一些钱给家在苎萝山一带的桨手,再找一个,让他二人把这女子送回苎萝山安葬。”

    独山把船指挥靠岸,把牛皮袋抬到岸上,把钱交给两人去雇车。

    那两人到附近村上雇了马车过来,将牛皮袋装上。

    范蠡见马车慢慢远去,想起送西施入吴情景,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叹了口气,令独山开船。

    此时,岸上一人骑马奔来。

    范蠡心中疑惑,令独山让桨手快划。

    骑马人高喊:“大将军,我是渔三十!”

    渔三十?他来作什?渔三十是范蠡在笠泽江夜袭吴军时结识的朋友,勇猛豪爽,心直口快,很讲义气。

    渔三十赶上来了,只见他催马跳入江中,马游得不快,他索性翻身下马,伸开长臂,朝船边游来。

    范蠡令独山拉渔三十上来。

    渔三十上船后,喘口气,正要说话。范蠡使了一个眼色,令独山催促翼船快开,把渔三十领到舱里。

    渔三十进舱,劈头就问:“范大夫,你真的把官扔了?”

    “你听何人说的?”范蠡问。

    “王蛇那个混蛋,跑到水师,知我同大将军情厚,问我你到哪去了?王蛇说你背君逃走,犯了死罪。”渔三十一口气说道。

    “王蛇现在何处?”范蠡关心的是这个。

    “顺邗沟往北去了。”

    “你如何知道我从这边走了?”

    “我着急,到了文大夫处,他说你一不会向南,二不会向北。我就明白了。”

    “知我者子禽也!”范蠡叹道。

    “你真把官扔了?”渔三十又急问。

    “真的。”范蠡微笑道。

    渔三十吃惊埋怨:“那么大官,你怎么把它扔了呢?临走也不说一声,将士们还以为你还在和大王喝庆功酒呢!”

    “将士们知道,我就走不成啦,弄不好,引起混乱,对大家不利。三十,谢谢你来送信。”

    “我不是来送信的!我要跟大将军一起走。”

    “不用了,你家在越国,回家去吧。”

    “不,我跟你走!我一向敬重你,你那么大的官都不要了,我也不在这干了。听王蛇说,大王已令-与当大将军。那小子,我瞧他不起。”

    范蠡感动:“三十,你跟我可要吃苦。”

    渔三十拍拍胸膛:“哪里话,只要大将军看得起咱三十,死都不怕,还怕吃苦?”

    “好吧,一起走吧!”范蠡说。

    “谢大将军!”渔三十要跪下行礼,被范蠡拦住。

    “今后别再叫我大将军了。”

    “叫什么?”渔三十问。

    范蠡想到下一步打算,想到勾践不会放过,想到江中的牛皮袋,看到舱里的大小鸱夷(牛皮酒囊),计从心出,笑道:“叫我鸱夷子皮吧。”“鸱夷子皮?!”渔三十惊讶。

    范蠡顺手拿起一个小酒囊:“对,就是它!姓鸱夷,名子皮!”人生大转折!

    赫赫有名的越国上大夫、大将军范蠡从这一刻起,成了“鸱夷子皮”——酒囊皮子!

    翼船出江入海。

    独山进舱。

    “少伯,独山一事不明。”

    “请讲。”

    “为何将那江中无名女尸运回越国安葬?”

    “你知她是谁?”

    “不知。”

    “她就是我和你说起过的有功于越的美女西施!”

    “啊!明白了,你这是……同病相怜吧!不,她哪能和大将军比呢。”

    独山觉得自己说得不当。

    范蠡苦笑:“都是工具,大小不同耶!”

    “勾践真的会加害于你?”独山对此仍然不解。

    “渔三十报的信,你已听到了。”

    “你不走不就没事了吗?”

    “傻独山,不走?叫勾践把我装进牛皮袋?”

    “文大夫不就没走吗?”

    “我亦劝他走了。他不走,不出两年,就会遭殃。”

    “勾践也太坏了,卸磨杀驴。”独山愤愤然。

    “夫差不坏?孙武、伍子胥没卸磨就杀了。做君的……哎!”“你好不容易熬到相国、上大夫、大将军,就这么舍了?”独山惋惜。

    “独山,我做官是为了施展谋略,实现报负,目的已达,何必贪恋爵位?

    百里长河老师教我七策之术,治越我用了五条,剩下两条,我要用来聚财致富!“

    “聚财致富?”独山惊讶!

    “对,三皇五帝到如今,历代百姓苦不堪言。我治国治军二十多年,纵观海内,深感利市不得交通,丰匮无以互济,真是兴国富民之大碍。可商贾人等,惯遭鄙视,百姓衍为痼风陋习。我决心弃官经商,让世人眼中对商贾刮目相看,不再唯官事重,那天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独山震动:“我原以为你是为了避难,原来少伯有如此大的胸怀啊!”

    范蠡仗剑走出船舱,眼望大海,心潮澎湃:“光阴荏苒,催人华发,我不能象伍子胥那样贪恋爵位而死;也不能象介子推那样隐居山林而终。天生我材必有用,朽木仍可做粪土。我尚不朽,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我不想让勾践赐死,装进牛皮袋扔到江中,我要走自己的路。独山,你问问弟兄们还愿意追随我吗?若不愿意,让他们驶船南下回越,我,渔三十,还有你,登岸北上!”

    独山一一问了桨手、舵手,大家都愿意追随。

    翼船沿海继续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