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大唐米斗宋苏堤

小猪的眼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宋谜二最新章节!

    汴京宫内,集英殿中,针对米芾的挑衅,小海伦开始了反击:“米老头大人,我告诉你,叫是我老李家的人心地好,盗用我老李家的诗,借用我老李家的叔,我老李家的人没计较,但是,我们老李家不计较,不等于你盗用者就得之理所当然。告诉你,就是在唐朝,也严惩造假者,对于造假,唐代最高可判处绞刑。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丰衣足食也一直是各个国家和人民的理想,国家不仅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生产,也对食品的流通和管理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商周,果实未成熟严禁入市场:‘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这里所说的‘不时’,意即未成熟。可见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防止未成熟的果实引起食物中毒,从周代始,国家就严禁它们进入流通市场。周代的食品交易,大致还是以直接采摘、捕捞的初级农产品为主,因此掌控者主要关心的是它们的成熟度。

    米老头,老李家的人来告诉你,盛唐,天子呼来不上船;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帝国稳定繁荣,胡汉通商,鉴真东渡,有太多的奇迹。中唐,况是青春日将暮。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落叶、残缺、离别,气息中透着浓郁的凄美。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风雨飘摇到日暮。唐之兴衰,是一面镜子,后人借以为鉴,可以正衣冠、知兴替、明是非。米老头,你是希望朕也像李播一样,对于造假作伪者一而再的怂恿?让真金白银,稀罕于世,让伪劣仿冒,滥竽充数?……”

    对于小海伦对自家李唐的盛赞,米芾自有话说:“暹罗来的女皇,大概就是因为你是来自万里海外的蛮荒孤岛的伪唐人,所以,你并不知晓大唐的另一面。今天,我们言唐,都是基于传说和记载;然而,传说,靠谱吗?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这个,不用我来解释了吧!至于记载,历史永远是由胜利者谱写的,这个,你也应该明白。你刚才盛赞大唐,殊不知,大唐可当不了你的盛情。大唐的一些‘丰功伟绩’,其中‘自言自语’的不少,我和苏大人这些大宋的大仕,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我们作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我们作为诗书传家的得益者,我们能你这种自诩唐人更知道大唐盛或不盛。你知道吗?其实,你心目中的大唐盛唐,虚弱得很,他是把奴隶说成强梁,关起门来乱YY,什么虽远必殊,真相是不堪一击。唐的长期衰弱,使之只能容忍外族的占领。比如,唐朝向回迄称臣:唐肃宗时,回迄兵至长安。唐太子李豫(唐代宗)跪拜回迄王子。回迄登里可汗当着唐朝官员的面侮辱唐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唐德宗)。唐肃宗把自己的女儿宁国公主和荣王的女儿小宁国公主进贡给回纥英武可汗。唐朝赔光国库进贡回纥,还被迫要文武百官出资。《资治通鉴》记载‘府藏空竭,税百官俸以给之。’

    唐肃宗还答应:‘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唐肃宗许可回迄任取唐朝金帛子女。唐朝请回迄在洛阳践约。《旧唐书》记载回迄入东京(洛阳),‘(唐)士女惧之。’回迄任意XX唐朝妇女,又把大批唐朝妇女烧死在圣善寺,白马寺。‘伤死者万计’。回迄军还任意杀死和侮辱唐朝官员。司马光认为唐朝‘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党项入侵唐朝,焚烧唐中宗的陵殿。《资治通鉴》记载‘党项寇富平,焚定陵殿。’

    在唐,曾有百万人被掠为奴。《资治通鉴》记载河陇唐人50万被掠为奴。‘得河陇之士约五十万人,悉以为婢仆。’唐朝官员沈亚之的《沈下贤文集》记载:‘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沈亚之说:‘(被掠)唐人子孙生下来就是奴婢。’

    唐德宗言:‘边境之人,大遭驱掠’。李白言: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有人言:‘有一次一万多唐人被掠为奴。史籍上提及有好几百人(在安化峡)哭昏过去。’

    盛唐不盛,唐高宗时,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资治通鉴》唐代宗,三吴饥甚,人相食。大抵虽其父母妻子也啖其肉,而弃其骸于田野,由是道路积骨相支撑枕藉。唐僖宗,关内大饥,人相食。唐昭宗,京师大饥。唐朝人民缺衣少食。《资治通鉴》记载洛阳‘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人人拿纸做衣服。唐朝大臣刘允章《直谏书》:‘冻无衣,饥无食。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这就是白居易的:‘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唐朝宰相杜佑的《杜佑通典》记述:青海中有岛,置二万人戍之,不能救而全没。

    讨奚,契丹于天门岭,十万众尽没。

    杨国忠讨蛮,十余万众全没。

    大非川战役,唐军10万全军覆没。

    青海湖战役,唐军十八万全军覆没。大将刘审礼被俘。

    寅识迦河战役,韦待价‘督三十六总管’唐军20万全军覆没。

    素罗汗山战役,唐军十万全军覆没,大将王孝杰削官为民。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新唐书》记载‘师凡十余万’。《全唐文》记载‘一甲不归’。

    唐军青海湖战役,十八万全军覆没,大将刘审礼被俘《旧唐书》记载‘审礼没于阵。高宗骇然。’

    曹仁师二十八将征契丹,全军尽没,曹仁师战死。

    王孝杰率兵十七万征契丹,全军覆灭,王孝杰战死。

    薛仁贵之子薛讷率兵六万征契丹,全军覆灭,薛讷与数十骑逃走。契丹称薛讷为“薛婆”。

    安禄山率兵六万征契丹,全军覆灭,二十骑逃走。745年,唐朝送去(契丹)的和亲公主被杀兖……”

    小海伦大叫:“慢!米老头,我看到的可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大唐的对外战争,虽有反复,事也曲折,但总体是很辉煌的!大唐一系,其,第一战,唐灭dōng突厥。时,dōng突厥崛起,唐高祖李渊无法抗衡突厥骑兵,遣刘文静出使,向突厥上表称臣。后,李世民,斩白马,遂有渭水会盟。突厥犯河西,六路大军,突袭定襄,夜袭阴山,颉利被俘。灭dōng突厥,先是下风,敌众我寡。后,唐太宗选择战机得当,李靖以骁骑奇袭与李绩包抄堵截密切配合,唐军长途奔袭,以少胜多。全歼颉利可汗部,灭掉dōng突厥汗国。此后,唐北部边境数十年无大战事。

    第二战,唐灭西突厥之战。其时,敌强我弱,但唐军主帅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

    第三战,唐攻契丹之战。唐玄宗重视边防,继二次丧师又派重兵进击奚、契丹;但赵含章不听先锋将乌承耻劝阻,贸然出兵,中计战败,乌承砒侧击获胜,李祎等主力适时进击,终大破奚、契丹。

    第四战,唐灭高昌之战。此役,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国的通道,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第五战,唐灭高丽之战。唐经过长期对高丽的骚扰作战,使其国力日趋下;又攻灭百济,使高丽失去盟军;随后抓住高丽内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夺占其战略要地,终于将高丽击灭。

    第六战,唐灭百济之战。苏定方水陆并进,还率军渡海,一路追击,攻灭百济。

    第七战,唐击小勃律之战。高仙芝俘虏了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

    第八战,唐与回纥等击灭后突厥汗国之战。唐玄宗册封回纥酋长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怀仁可汗攻杀白眉可汗,传首京师,后突厥汗国灭亡。

    第九章,唐与吐番的战争。先败后胜,屯田备边,集中兵力,灵活机动,扩大控制。期间,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广泛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机动防御,伺机反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疑兵阻敌,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袭等战略战术,终获胜利。

    第十战,唐与南诏的战争。礼仪之争,侵扰唐边,围攻成都。后,唐天平节度使高骈在大渡河击败南诏军,擒其酋长数十人,修复了邛崃关(即今四川荥径西南大关)和大渡河诸城栅,派兵戍守,南诏自此不再寇扰西川。遂,南诏灭亡……”

    看到米芾与小海伦争执不下,苏轼想,我得把争执引向有利于自已的如何睁眼看历史的方向去,想了想,我就这样来转弯,于是就开口了:“两位,你们点评唐朝,一说唐强,一说唐弱,各有事实,各具千秋。这里,本官就众所周知的唐朝最被人称道的‘贞观之治’来分说一下,如何?当今社会,众口一词,‘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然而,号称李唐后人的小海伦,你来自暹罗,哪清楚中华之事!我这里向你揭个秘:唐太宗贞观之治实系政府造假,访唐外宾称关中萧条不如隋朝。

    记得,是贞观四年,那时,‘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也就是说,贞观四年时社会生产力已得到最根本的恢复,社会治安已有最根本的改观,商业状况也得到最根本的扭转。其实,用‘米斗四五钱’来强调政绩显然缺乏说服力。《汉书·食货志上》就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意思是粮价过低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粮价过高又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说粮价过低不但不能算是治道上的成功,反倒可能酿成普遍性的社会危机。再说,唐代京畿地区根本不可能会有‘米斗四五钱’的咄咄怪事。同样是《新唐书·食货志三》,开篇就说唐都长安所处的关中地区,虽称沃野,然幅员有限,所出并不足供京师消耗,所以常要靠东南漕米的接济。而漕米须经水、陆转运,水路自江淮至东都洛阳‘率一斛得八斗’,也就是说漕米自出产地至东都洛阳,运价便要占去货物本身价值的二成。再以车或驮转运至陕,仅三百里地,‘率两斛计佣钱千’,算下来每斗又需费去运价五十钱。如此一路折腾,纵是那些米都是天下掉下来的,不要一文钱,‘米斗四五钱’,也仅及洛阳至长安那段旱路运费的十分之一呢!长安米贵,本是不争的事实。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游学公卿,便有当路权臣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嘲讽他。贞元年间,关中和三辅地区的米价更有‘斗千钱’的高纪录,而当时的国家储备粮库——太仓的储米,也仅能维持‘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所以,单高宗一朝,政府班子就曾有数次就食东都洛阳的经历。

    贞元初年,当时的关中地区,还真有过一次谷贱的特例,宰相陆贽便建议政府趁机以平价向民间购买,计在途所费,到太仓后每斗谷子也得费‘钱四十有余’,每斗米则要费‘钱七十’。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翱在《疏改税法》一文中介绍说,建中元年(780年),‘米一斗为钱二百’,经过政府的平抑,到元和十五年,‘米一斗为钱五十’。

    贞观时的米价,仅为谷贱时米斗‘钱七十’的十四分之一,是经过政府平抑之后‘米一斗为钱五十’的十分之一,这可信吗?这样的数字只能是史官的伪饰。

    一个国家的国力如何,还要看局外人的评价,当时的国际友人、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便一直认为初唐时的国力,根本比不上前朝,他曾对自己的国民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麴文泰在贞观四年(630年)十二月入朝,这正是史臣最为称赞的一年,麴文泰沿路所见,却是‘城邑萧条’,完全不同于《新唐书·食货志》的说法。那么出现在初唐那一幕天下大同的治世,就很值得怀疑了。

    其实,终李世民一生,大唐帝国不仅在经济上无法与前朝比匹,在人口上也不及前朝甚远。李世民故去三年之后,有一次,他儿子高宗皇帝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道:‘去年户口增加了多少?’高履行答道:‘去年共增加十五万户。’李治顺便又问起隋代及现在的人户情况,高履行答道:‘隋时,开皇年间全国有八百七十万户,现在全国有三百八十万户。’这说明经过唐代立国之后近四十年间的休养生息,其人口仍不足隋代全盛时的一半。

    从两代经济与人口情况的对比,贞观时的国力可见一斑。《新唐书·食货志》所谓‘人行数千里不赍粮’,也就是说行旅于途有得到食物补给的足够保障,无需自备干粮,这仅能说明商业的初步恢复。至于所谓的‘外户不闭者数月’,只要参照麴文泰的‘非复有隋之比也’的感慨,便不难明白。

    其实,贞观之治的由来,是有其现成的摹本的,也就是说,‘盛世’造假,早有人为之。所谓的贞观之治,不过是一帮御用史家依样画的葫芦罢了。晋人干宝在《晋纪总论》中提到太康时的社会现状时,就有这样的溢美之词:‘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其口吻与贞观之治的描述何相似耳。如此的太平盛世,却是不三代而亡,这牛皮未免吹大了,难怪后来房玄龄在主修《晋书》时,要弃干宝的《晋纪》如敝屣了。

    喂,你这个自称为‘朕’的暹罗小丫头,我教教你,听好了,历史,说好听点,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直白点,她更是‘半点朱唇万人尝’的一个女表子,谁有能力谁就可以任意qiáng奸她,老百姓只有被洗脑的份。肉体奴役和精神奴役哪个更合乎统治者的利益,站在历史的角度看,答案是什么?站在现实的角度看,五六里说成三十里,又能算得了什么?小丫头,

    博古通今的本官来给你分说分说!……”

    各位书友,抱歉,因故断更,马上会恢复,后文很精彩,请继续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