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同道堂的老街坊们(上)

爱唠嗑的可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迎接彼岸的爱最新章节!

    前六十几章,我一直在讲民宿遇到的各色客人,讲我们做民宿的心得感悟,却从没有一个机会讲讲同道堂里的街坊们。快到最后了,我想留几个章节给他们。

    街坊和邻居在字典里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街坊就是住在一条街道上的人;而邻居就是在一栋、一层居住一起的人。但两者相比,我更喜欢街坊这个词,因为听起来更加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

    伏龙路四号——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旧址,建筑虽然还在,但外观在这些年的历史更迭中,还是有很大变化的。首先楼梯,从敞开式面对马路变成了侧开;环绕同道堂走一圈可以看出各个小住户将曾经的教堂进行了重新的区域划分;隐蔽在角落里的石碑上的碑文也已快风化,几乎看不清其中的内容……不要说是建筑了,这么些年,就算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是换了一波又一波。

    说起来,跟我们有可能住得最近的、在这里住得最久的、知道历史最多的孙大爷已经搬去女儿家居住,不再回来这里了。其次,是爱萍阿姨,她是仅次于孙大爷住在这里最久的“老资历”,但她比着孙大爷还晚出生十几年,对同道堂的过往旧事一无所知。如若不是她的热心、好说话,我们还不能找到孙大爷,更不能知道关于同道堂的历史呢。她也算是一个架起我们和同道堂缘分的桥梁吧。而且之前我不是讲过有一次自己把自己关在门外了么,去的就是爱萍阿姨家。

    大冬天,一个街坊都不熟,也就爱萍阿姨见过几面,聊过几次,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去敲她家的门。爱萍阿姨开门听我说明来意,很热情地把我迎进门,给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还借我电话打给小伙伴。那天正是中午,人家正在吃午饭,之后还要午睡,我又不好意思打扰太久,就借口说小伙伴快到了,赶忙就出门了。

    从那以后,我们见了爱萍阿姨就会打个招呼,多说几句话,仿佛一下子熟络了许多,顿时感觉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哲理。

    靠近爱萍阿姨居住的街坊,我们没有见过,但知道他把房子出租给了一对小情侣。没错,估计你们也猜到了,就是之前假装看下水来参观民宿装修的那对小情侣。他们按照我们民宿的风格改了大致一样的模式,但做生意真的是看谁做,不是学个风格就能学来的财源。

    其他还有三两间也是租户,我们见面的机率不大,所以也无从说起。这些大致就是从同道堂现在的入口楼梯上来之后左手边所有的街坊们。

    然后就是我们那栋——同道堂的主体建筑,一共是三层,一层是我们民宿和孙大爷的房间,二层、三层分别住着一户。

    二层住着一个经常骑着机车的大叔。之前我们经常在街边看见一辆帅气的机车,偶尔也用盖罩包着。当时,我们就在想这么炫酷的机车是哪个小孩儿的。没想到那天看见大叔在发动,我和小伙伴当时就哑然了,脑海里不断地漂浮着老当益壮、宝刀未老等充满侠气的字眼。

    三层住着的是个阿姨,大概五十多岁吧,爱萍阿姨说她脾气怪怪的,有着不同于正常人的脾气。起初,我没有很在意爱萍阿姨的话,以为街坊间肯定是有什么隔阂,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多想了。

    一开始我们民宿在装修的时候,三楼阿姨见我们忙里往外,还来参观,对我们的装修指指点点。毕竟,是长辈嘛,也不好回嘴,就微笑听着,继续干我们的就好。

    再后来,发生了民宿行李箱被偷事件,我楼上挨个问,二楼大叔很痛快地开门说没看见,爱萍阿姨也说没看见,只有她们家不给开门,还说不要让我们打扰她……之后到了年底,我们搬离了民宿。听说,她的租约也到期了,新家装修好,迁入了新居。

    这就是关于伏龙路四号,曾经的中华基督教会同道堂大部分街坊的故事。当然,居住在此的街坊们远不止这些,另一部分,咱们就下回细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