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武医宗师四大派

彭炳巽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紫气阁 www.ziqige6.com,最快更新大医追梦最新章节!

    一路上,李毅力给彭巳丁讲:

    “练武功既要苦练,又要巧练,既要广博,又要精专,既要学要练,又要悟要创。

    学习前辈的历史,踏着前辈的足迹,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习易经,加深易理的理解,是为武功提供理论支撑;了解风水建筑、欣赏大自然之美,是为了让武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练习书法,是修炼心境,更加充分的理解一些武学原理。”

    彭巳丁心领神会,知道今天的拜师仪式并不仅仅是磕头那么简单,应该充分理解今天的一切行为和经历,然后在师父的指点下,加上自己的苦练,精研《奇门遁甲》、《岳武穆九要论》、《伤科手记》、《修真秘诀》、《子平真传》,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大自然,从而让自己的武功具有灵性。

    彭巳丁翻了翻李毅力赠的书,《奇门遁甲》、《修真秘诀》虽然深奥难懂,但相信自己只要下功夫,还是能够理解。尤其是《修真秘诀》,与《缠闭门武功阐秘》的《玄门养生秘诀》很有相似之处,现在有了阴师指点,不愁不能学会。

    但《岳武穆九要论》看上去却是武功法门,他知道岳武穆是抗金英雄岳飞,起初以为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屠龙刀藏的《武穆遗书》一样,是一本兵法书籍。但现在看来应该不是,而是武功秘籍,于是问道:

    “《岳武穆九要论》是岳王爷写的吗?”

    李毅力回答道:

    “是后人根据他传下来的形意拳而写的武术要诀,你学形意拳的时候要好好结合九要论仔细钻研。”

    彭巳丁一听,不由暗骂一声“真笨”,形意拳既然是岳飞所创,这九要论是武功秘籍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师父是如何得到这部奇书的,也许有一段奇遇。《倚天屠龙记》周芷若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才得到《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看来自己真是福缘不浅,比俞岱岩、谢逊、周芷若幸福多了!

    彭巳丁感叹之余,不由又问:

    “师父,这《伤科手记》是什么呢?”

    李毅力沉吟了须弥,似乎在回忆往事,过了一会儿,才回答道:

    “这是我随你师爷李定国、赵锦才和郑怀贤学武功,跟随他们行医,根据他们的传授整理的一些医学理论和医案,当然也有我后来自己行医的一些心得体会。”

    郑怀贤?赵锦才?彭巳丁毕竟年轻,对这些前辈高人不甚了解,于是带着疑问的眼神望着自己的师父。

    李毅力看着自己年幼的徒弟,知道他还不理解这本《伤科手记》的珍贵,那可是几代医学大家,一批武医宗师的心血呀!看来自己有必要给他讲讲郑怀贤,不然说不定他就辜负了前辈的一番心血和自己的厚望。

    他说,郑怀贤是他的恩师,精武研医,曾经担任过全国的武术协会主席,是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的创建人,是真正的大家,一代“武医宗师”。

    郑怀贤出生于新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颇得塾师喜爱,但后来因缴不起学费,读了两年书就缀学了。

    在郑怀贤十岁那年,扭转了他的人生。他家乡的民俗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火神,因为他家乡白洋淀上芦苇很多,芦苇最怕失火,一旦失火,由于各家的苇垛相连,全都要遭殃。

    到这天,新安城里的少林、五虎、叉会、龙灯、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英豪都要出动。其中叉会的表演引起了郑怀贤的浓厚兴趣,舞叉的动作精彩绝伦,让郑怀贤眼花缭乱,一会儿叉从耍叉人前胸滚过,转到后背;一会儿耍叉人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去,又从右腿下穿过来;一会儿耍叉人把叉腾空抛起,耍叉人翻个筋斗,正好叉落下来,接住再耍……

    年幼的郑怀贤看得着迷,第二天就去叉会报了名学习飞叉。到13岁,郑怀贤更是得到“飞叉大王”的李洱庆的亲手教导,并学习冶疗跌打损伤的本领,这样一直坚持了8年。

    郑怀贤经常跟李洱庆师父卖鱼、耍叉兼卖跌打损伤的药,由于他耍叉的本领非常高超,招来了很多买鱼和买药的顾客。

    1918年,他被途经这里的武术名家魏昌义看中,经师父李洱庆的同意,被魏昌义收为入室弟子。郑怀贤跟魏昌义学习了3年的戳脚翻子。后来魏昌义年迈,见郑怀贤戳脚翻子的功夫已经出类拔萃,便将郑怀贤介绍给他在北京的好友魏金山,郑怀贤又跟魏金山学习3年鹰爪翻子。

    由于郑怀贤人聪阴,魏金山不仅教他武艺,还教他接骨的本领,并把他推荐到“虎头少保”孙禄堂那里。于是郑怀贤又拜孙禄堂为师,继续深造武功兼习医术。

    在孙禄堂的精心教授下,郑怀贤的武艺得到极大的提升,不但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造就了一身过硬武艺,而且其医术医理更加系统完善,尤其是还得到很多罕见的骨伤科药方。

    1926年,郑怀贤已到三十而立的年龄。恩师孙禄堂对他说:

    “你可以出师了,不用再跟着我了,自己去闯天下吧!”

    郑怀贤觉得自己武功较恩师还有差距,而且师父年迈,想照顾师父的生活和饮食起居,尽下徒弟的孝心,所以不肯离去。

    1928年,孙禄堂推荐郑怀贤到一所大学教授国术。他先后在体育会、交通大学、西江体育师范学校等单位担任武术教员,并一边跟师兄孙存周学习孙氏八卦掌。

    数年后郑怀贤武功更加精进,尤其擅长实战,不久被上海大亨杜月笙看中,结为金兰之交,并负责杜月笙的安全和医疗保健。

    1936年,华夏组队赴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在国术表演队的队员选拔赛上,郑怀贤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当选,成为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选拔赛总分第一名的张文广和第二名温敬铭都对郑怀贤的徒手技击功夫钦佩不已,认为同去的所有队员中论徒手技击郑怀贤为第一,论大枪温敬铭为第一,论摔跤张文广为第一,论力气寇运兴为第一。

    这次表演是中华武术第一次集体展现在世界体育大会面前。出赛前,首领蒋总裁夫妇专门在行政院隆重饯行,并合影留念。

    柏林之行非常成功,尤其是郑怀贤所表演的飞叉最为轰动,使现场观看的希特勒赞叹不已。

    从柏林回国后,由于表演成功,技压当场,郑怀贤被当时的黄埔军校聘任为国术教官,连续培训了黄埔军校第17、20、21、22、23期学员。在国术馆中,郑怀贤与师兄朱国福互相交流,彼此的武功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怀贤被中央军官学校聘为教官教授国术。期间,郑怀贤与朱国福、朱国祯、张英振、张英健、周剑南、李雅轩等结为拜把子兄弟,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参加交流的还有徐哲东、洪懋中等武术名家。由于无论是在散手技击上还是在推手上,郑怀贤的胜率常常最高,得到众人的一致钦佩。因此朱国祯、张英健、周剑南、洪懋中等人都向郑怀贤系统学习了孙氏太极拳和八卦拳。后来宝岛的孙氏太极拳主要出自郑怀贤。

    1944年,郑怀贤在蓉城的体育专科学校任教。由于他的八卦掌技击功夫突出,被同道称赞为西南五省八卦掌第一人。八卦掌、飞叉、擒拿被称为郑怀贤武艺三绝,他在西南地区四十余年,以此三大绝艺驰名全国。尤其是八卦掌控人技艺,郑怀贤得孙禄堂真传,运用起来是得心应手。

    而且郑怀贤又善卸骨、点穴、擒拿三大武林秘技,对摔跤和戳脚翻子也有独到功夫,所以郑怀贤的技击功夫非同凡响。

    1956年,由于体育主管部门开展反真功夫运动,武术走向了“高、飘、险、虚、假、花”的道路,研究技击术及其教学已无相应的环境,郑怀贤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体育医疗保健方面,即武医。

    在当时国家体委主任贺老帅的关怀和指示下,经有关部门的批准,1958年,郑怀贤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亲自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

    1960年,郑怀贤又创办了运动保健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担任系主任,传授他的的正骨、按摩和伤科经验。

    郑怀贤对武医造诣很深,尤其擅长骨伤科,对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有独到见解,人称“骨伤圣手”。如冶疗急性腰损伤患者,片刻功夫,就可使背进来的病员恢复如初,自己走出去。1957年曾为贺帅冶疗右手拇指损伤,1964年为总理冶疗右手陈旧损伤。

    郑怀贤多年来归纳出郑氏正骨12法、郑氏伤科按摩13法,独创经穴按摩8手法,总结了郑氏伤科经验穴位55个,这些穴位不同于中医经络的穴位,但效果立竿见影。郑怀贤把自己的技艺无私的教给他的学生,几十年来,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人才。

    李毅力告诉彭巳丁:

    “《伤科手记》里面详细记载了这些郑氏医学理论,记载了郑怀贤所创的“一号新伤药”、“舒活酒”、“铁弹丸”、“三七散”、“抗骨质增生丸”、“一号活络膏”、“虎骨木瓜酒”等郑氏良方。

    郑老冶伤,重视功能,强调冶筋。指出骨为主干,节为枢纽,筋肉为动,若骨折脱位不冶筋,十冶八九难屈伸;重视综合冶疗,强调外冶;重视医患结合,强调冶“心神”;倡导医者练功力、手法基本功。

    郑老不仅在拓展传统武术的医疗功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由于自身武功阅历丰富,勇于实战,所以技艺超群,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武技风格。

    他以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骨架,融会戳脚、翻子、八极、劈剑、大枪等技艺,熔铸为一个训练体系,形成无中生有、刚柔相济、长短兼备、动静如一的劲力结构,将一招制敌与游斗走控结合为一体,是近代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师徒二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回到了九坑子。

    彭巳丁侍候师父休息,准备离开回学校,但李毅立唤住彭巳丁:

    “你不忙走,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看到那本《子平真传》了吗?”

    彭巳丁不解的回答道:

    “看见了!是徐子平传下来的吗?”

    李毅立凝重的点了点头:

    “世人都以为徐子平的《徐氏珞琭子赋注二卷》失传了,其实并没有失传,这本《子平真传》里面就有《徐氏珞琭子赋注》的内容。”

    彭巳丁一听,心里不由怦怦直跳,因为在他小时候给外公学习子平术时,外公宋朝志阴确告诉他《徐氏珞琭子赋注二卷》失传了。

    在彭巳丁心神震荡中,只听李毅力接着讲道:

    “《四库全书》说:‘子平事迹无可考,独命学为世所宗’,今称推八字者为‘子平命理’。这本书为我青年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华山得异人徐乐天传授。

    徐乐天说观《子平真传》一书,学阴阳禄命,须入子平之门,赐徐姓字辈,但我当时年轻不愿深入学习,故得其书未得其传。但几十年来,我发觉此书真是旷世绝学,失传可惜。我看你对四柱颇有研究,你愿意继承子平术吗?”

    彭巳丁一听,欣喜若狂,当即高兴的说道:

    “师父,我愿意,你赐我艺名吧!”

    李毅力命彭巳丁给《子平真传》磕了三个响头,行三拜九叩大礼,表示对徐子平的敬仰,感恩先辈的传授,然后吩咐彭巳丁起身,给他讲道:

    “从今以后,你就是子平术的嫡系传人,赐名‘徐海洋’,希望你能把子平秘术发扬光大。现在社会上子平术流派很多,有的称为‘八字’,有的称为‘四柱’,有传统派、五行制化派、盲派、格局派四大派。”

    四大派?彭巳丁心里一惊!